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唐以来,随着“说话”艺术的发展,话本(说话人的底本)在民间艺人中广泛流传着。明末冯梦龙的《三言》,便是编辑话本而来的。冯梦龙是怎样把话本变成了话本小说的呢? 遗憾的是:《三言》所据的蓝本,长期以来多已佚散。但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刊四种小说》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的。将之与《三言》对照一下,对冯梦龙编辑话本的工作,也许可以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1915年缪荃孙烟画东堂小品本《京本通俗小说》刊版问世以来,六十年间一直被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所重视,一般都同意缪荃孙在跋语中说的原书是"影元写本",它的九篇话本都是宋人作品。只有少数人稍有疑问。如1930年郑振铎对此书原本为"影元写本"提出不同看法,郑振铎说:《京本通俗小说》"当是明代隆万间的产物,其出现当在清平山堂所刻话本后,而在冯梦龙的‘三言’前"(《明清二代的平话集》,1947年开明书店《中国文学论集》  相似文献   

3.
新见《六十家小说》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亚仁 《文献》1998,(1):285-287
众所周知,杭州洪楩所编<六十家小说>刊于明嘉靖年间,此后流传较广,所载短篇小说有好几篇被冯梦龙收入<三言>,但后来却散失颇多,本世纪重编的<清平山堂话本>仅收短篇小说二十余篇.其它三十余篇,可能有一部分被收入晚明时期的其它一些书籍,但由于这些书没有注明其出处,所以已无法辨认出来.  相似文献   

4.
《清平山堂话本》校点拾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话本》校点拾遗王文晖《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洪编刻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汇集了宋、元、明三代现存的二十九篇作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谭正璧校点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石昌渝校点本。近年来,已有学者撰文对这两个版本校点方面存...  相似文献   

5.
天许斋小考     
天许斋是晚明时期一家著名的书坊,它刻印了冯梦龙编纂的话本小说集<古今小说>,明泰昌、天启间刻本<全像古今小说>扉页识语云:"本斋购得古今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云.天许斋藏板."天许斋又是一位文人的室名,日本内阁文库浅草文库藏泰昌元年刻本<三遂平妖传>目录页题"天许斋批点北宋三遂平妖传",可见天许斋是一位评点过<三遂平妖传>的文人的书斋.  相似文献   

6.
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1574—1646)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1520—1644)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水平。至今仍脍灸人口,盛传不衰。读罢“三言”、“二拍”,看到其中有三篇描写了台州的人与事。  相似文献   

7.
《型世言》是明代继《三言》《二拍》之后出现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在国内佚失三百多年。自1992年传回国内后,十多家出版社旋即出了标点本。是书不仅学价值很高,而且对近代汉语的研究有很大作用。从语言角度研究《型世言》的单篇论,我们所见就有十余篇,仅语言学核心刊物《古汉语研究》上就有六七篇,但  相似文献   

8.
《清平山堂话本》为明代洪(木便)编刊的话本小说集。此书由谭正壁先生点校,初版而新版,但失误仍复不少。《古汉浯研究》1989年第3期刊有张锡德先生《(清平山堂话本)校点商兑》一文,就误校、失校、误点三方面纠误18处。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本文试作校议。  相似文献   

9.
黄维芸 《神州》2013,(14):6-6
冯梦龙创作"三言"主要是希望用作品来晓喻世人,警醒世人,达到"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的目的。冯梦龙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便是"情教",达到"情教"的方式就是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对冯梦龙"三言"中的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解读,深刻探究了冯梦龙的"情教观"。冯梦龙强调"三言"的教化功能,提倡用"情教"对抗"理教",在反对宋明"理学"这一方面,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松 《文献》2000,(3):283-286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署名"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是一部学步《聊斋志异》而深得其堂奥的文言小说集,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学价值.全书三编十二卷,共收文言短篇小说一百三十八篇,题材亦与《聊斋志异》相仿佛.  相似文献   

11.
郑土有 《民俗研究》2004,(4):149-159
螺女型故事,在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既归入AT400"寻仙妻"中,又单独列为AT408"田螺姑娘",是中国民间较为流行的民间故事类型之一,尤其是在广大的南方水稻生产区域。该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晋束皙的《发蒙记》,东晋陶潜《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已经基本成型,尔后历代的书籍中时有记载,如梁朝任昉《述异记》、唐代皇甫氏《原化记·吴堪》、宋代洪迈《夷坚志》、明代冯梦龙《情史》,  相似文献   

12.
"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这三绝,一年止则一遍。惟有钱塘江潮,一日两番",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之《乐小舍生觅偶》篇的一番引语,引出了关于"雷州换鼓"的考辨。笔者只想从渊源悠久的雷州鼓文化的内生变量的宏观把握上,以及因其流衍递嬗过程中对"雷州换鼓"的影响做微观的解读。一孔之见,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宏模于1996年在日本书店买到一本明·墨憨斋编《王阳明出身靖乱录》,台北广文书局印行,“民国五十七年”(1968)七月初版,平装,32开影印本。 墨憨斋是冯梦龙的斋名。冯梦龙,明长洲(今吴县)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卒于清顺治三年(公元 1646年),小说家,戏曲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简称《三言》就是他编的。他的毕生精力都用于搜集、整理、编写。刊行通俗文学的工作之中。冯梦龙还酷爱李氏卓吾之学。李卓吾为阳明后学。他称阳明为“皇明大儒”,并把阳…  相似文献   

14.
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简称《玩江楼记》,下同),是明人洪在嘉靖年间所刻《清平山堂话本》中的一篇小说。胡士莹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说“它(指话本《玩江楼记》)的学古朴质直,风格雅近宋人,其中又有不少宋元间习语,如‘上厅行首’、‘打暖’、‘顶老’等等,今暂列入元代。”石昌渝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也称话本《玩  相似文献   

15.
阳清 《民俗研究》2013,(5):111-117
赵飞燕故事源出《汉书·外戚传》,随后在《西京杂记》、《拾遗记》、《飞燕遗事》等小说文献中得到逐步丰富,又在初唐传奇《飞燕外传》、北宋传奇《飞燕别传》、南宋文言小说《绿窗新话》、明代文言小说集《情史》,以及明清章回小说《昭阳趣史》、《东汉演义》中得到进一步的文学演绎。关注赵飞燕故事在不同时代的小说变奏,有助于考究叙事习尚之于小说流变机制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在王安石的书桌上,苏东坡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  相似文献   

17.
《清平山堂话本》三家校点商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话本》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所刊刻的“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它保存了早期话本多种,大半为宋元时代作品,至晚也作于明嘉靖之前。由于本书是早期的话本小说集,故给我们研究当时的语言留下了宝贵的材料。对此书的校点,目前所见有三个版本:()谭正壁校点本(上海古籍1987)、(2)石昌渝校点本(江苏古籍1990)、(3)王一工标校本(上海古籍1992)。谭校本单路蓝缕,功不可没,然间或亦有失误。对此,张锡德先生在《(清平山堂话本)校点商兑》(《古汉语研究》1989年第3期)一文中已指出不少;石校本用力甚勤,惜未见…  相似文献   

18.
韩宁 《文献》2005,(4):169-178
《乐府诗集》卷十六到卷二十列"鼓吹曲辞",在"鼓吹曲辞"部分郭茂倩对鼓吹作出了自己的概念判定,他的概念判定主要依据的前代文献是《宋书·乐志》.在"鼓吹曲辞"的题解中郭茂倩首先列出了《宋书·乐志》中关于鼓吹的记载,然后对其部分观点进行反驳,从而确定了自己的鼓吹概念.郭茂倩对《宋书·乐志》的观点认同的是,鼓吹曲为军乐.对《宋书·乐志》的观点不认同之处有三:其一,《宋书·乐志》认为鼓吹和骑吹"二曲异也",郭茂倩认为二者的区分并不严格;其二,《宋书·乐志》认为鼓吹之名始于魏晋,郭茂倩则言:"短箫铙歌,汉时已名鼓吹,不自魏、晋始也."其三,对短箫铙歌的认定,《宋书·乐志》言:"鼓吹,盖短箫铙哥."不是很确定.郭茂倩言:"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认为短箫铙歌只是鼓吹曲的另一种叫法,进而还得出了"黄门鼓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曲,得通名鼓吹,但所用异尔"的结论.[1]郭茂倩在对《宋书·乐志》的驳论中确立了他的《乐府诗集》的"鼓吹"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7,(6)
近日辑得冯梦龙佚文二篇,题为《春秋愍渡叙》和《梅少司马集序》。序文体现了冯梦龙与麻城之深厚渊源,提供了冯氏《春秋》经学及经世思想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熊廷弼(1569—1625)是明末将领,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曾在江南主持科考,凡是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不论出身如何,他都统统加以提拔,绝不因为门第而遗漏一个。《三言二拍》的作者、苏州文人冯梦龙就是在他主考的时候考中的,成为他的门生。清林慧如《明代轶闻》记载了一件冯梦龙求助熊廷弼的故事:为生活所迫,冯梦龙平日里喜欢收集整理民歌等内容,然后卖给书坊换点钱养家糊口,他写的《挂枝儿小曲》和《叶子新斗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