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朝阳 《风景名胜》2020,(1):0029-0030
众所周知,川剧作为四川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但与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相比,川剧的发展日渐衰落,知名度仅局限于地区。剧目创作及观众审美需求、现代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时代主题偏离、西方文化观念的大范围渗透等原因造成了川剧发展下滑趋势。对于像川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处于不利的生存环境,故如何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成为一项兼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2.
假如说昆曲成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么很多剧种就还是流浪儿,东四十条清代皇家粮仓改造的餐厅里,昆曲俨然大有"皇家昆曲"的派头,但"每晚仅备60席"的噱头,又酷似"CBD帝王,仅备60席"之类的房地产广告。而川剧可能连郊区的限价房还混不上还无家可归呢。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风光令人眼红,但对川剧来说,可气的不是昆曲,而是川江号子——川江号子居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川剧面临生存危机之际,没听说过川江的船夫因为成天吊起嗓子仰天长啸,就能在岸上买个房子什么的,也没听说政府有关部门每个月像发放方面卫生纸一样给川江船夫发一箱金嗓子喉宝。  相似文献   

3.
所谓宗教仪式剧,是指缘起于各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或民间法事活动、以祭祀神灵、祈福禳灾、许愿还原为目的的戏剧演出,这种戏剧演出至始至终是与宗教法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传统的宗教仪式剧是早期戏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初始形态的戏剧类型,在戏曲艺术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宗教仪式戏剧一直于之相生相随,或向着戏曲艺术转化,成为新兴剧种,或吸取戏曲的艺术养料,丰富自己在法事活动中的戏剧演出。戏曲是在说唱艺术、学、歌舞、武术以及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也与宗教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同的剧种、声腔有着各自的历史源流,不可一概而论。仅从四川一些戏曲剧种形成发展的历程来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仪式剧对一些民间小戏得以形成并广泛流播曾产生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川剧这样的大剧种能够在清代中叶迅速流布全川也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下面试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黄吉安是川剧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作家,他从20世纪初开始撰写川剧剧本至1924年逝世,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川剧剧本和20多个扬琴曲本,传唱蜀中达一个世纪之久,他的剧作数量之丰、水准之高、生命力之强,不仅在当时的川剧界堪称翘楚,就是在百年后的今天也无出其右。他的剧本被川剧艺人尊称为“不可移易一字”之黄本,由于“黄本”的出现,川剧才开始拥有了一大批质量上乘、地方特色鲜明且具有川剧独立品格的剧目。  相似文献   

5.
1959年春,陈毅随周总理外访归国途经成都,省里领导知道他喜爱川剧,就给他安排了川剧晚会。陈毅得知非常高兴,说:“我30多年没回故里了,可乡音不改,乡情倍增,能看到家乡戏是我的眼福啊!我早年在乡,就是个川戏迷哩!”  相似文献   

6.
川剧在贵州有近百年的历史,为贵州人民喜闻乐见。在贵州弹词未搬上舞台为“黔剧”之前,川剧被认为是代表贵州的地方剧种。川剧艺术能在贵州根深、叶茂,不断发展,有它本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是与杰出的川剧表演艺术家魏香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分不开的。魏香庭在四川、云南、贵州演过戏,在川剧舞台上生活六十多年,人们公认他是继康芷林、曹俊臣、肖楷成之后的佼佼者。他二十多岁时,就卓然独立,有所成就,博得了“盖三  相似文献   

7.
一、“泸州河”的起源:与“资阳河”的关系川剧是巴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根源性的艺术形式,其正式成立的标志是清雍正二年(1724)泸州艺人组建的庆华班。在川剧的“四大河道”中,“泸州河”起初是“资阳河”的一个重要分支,随后因流播广泛而独立出来,成为川剧的一支重要河道。  相似文献   

8.
变脸、藏刀、吐火、踢慧眼是川剧表演艺术的四大绝招,而变脸位列第一,用得最多最引人注目。演员扮演的角色在演出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短短一秒钟的瞬间,一转身、一摇头、一踢腿,马上由本来面目突然立地变成另一张面孔,往往是一个动作一变,连续变出以红、绿、蓝、白、黑色为主调的几张  相似文献   

9.
川剧变脸总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谰的脸谱究竟是如何变化的?那一层一层揭下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究竟是魔术还是戏剧绝技?  相似文献   

10.
川剧艺术大师阳友鹤(1913~1984),本名叫阳玉清。十二、三岁时在合江县演出,当地一位姓王的前清秀才十分赞赏他。一次,阳友鹤与王秀才在“茶社”讲戏论。王秀才见阳友鹤为人爽直,便开口道:“阳玉清,我有一言不敢启齿……”阳友鹤当时年岁虽幼,但是个十分机灵的人,知道王秀才要讲的话,不是有份量,就是有不便之处,忙说道:“王先生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相似文献   

11.
汉剧流传面很广,据我所知,全国13个省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54个剧种与皮黄腔有关联。汉剧向国内传播皮黄腔的时间很早。大约明末清初时,皮黄腔(南北路)就传播到了鄂西与四川交界的土家族容美土司,他们不仅演出皮黄腔,还把皮黄腔传播到了四川的川剧,由川剧又把皮费腔传播到了云南的滇剧。滇剧称“西皮”为“襄阳腔”,称“二黄”为“胡琴戏”。虽叫法不一样,腔调板式相同。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当时昆曲遍及全国,流行一时,但楚调在沙市同昆曲由唱对台戏,到分庭抗礼,后盛行全省,并影响邻省兄弟剧种。清初康乾年间,楚调向汉调…  相似文献   

12.
原长松 《神州》2012,(24):48-49
中国的戏曲剧种有360多个,包括:国粹京剧、昆曲、川剧、黄梅戏、秦腔、豫剧、曲剧和评剧等。河南曲剧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在我省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河南曲剧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形成了现代的曲剧艺术。目前,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巴山蜀水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这里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号称天府之国。无论是从长江流域进人川东地区的巴族先民还是从岷山河谷进人成都平原的蜀族祖先,他们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巴蜀化。三星堆遗址和芒城遗址的开掘发现,再次证明了巴蜀化的悠久历史,同时  相似文献   

14.
戏少.是当前一些中青年戏曲演员的一个“通病”。但是,不少戏曲前辈都不是这样。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戏包袱”(记戏多),有的还有“戏摺子”,任人“点戏”,“点啥唱啥”。川剧大师阳友鹤(1913-1984年)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15.
罗坤 《巴蜀史志》2020,(2):32-36
一在资阳,有一条河叫九曲河,有一条江叫沱江。千百年来,九曲河弯弯曲曲滋润着这一片土地,沱江从雪域高原带来清流灌溉着这一片土地。古往今来,沱江孕育和演绎了许许多多的人文故事,不仅有飘香四海的临江寺豆瓣、醇香浓郁的宝莲酒,更有川剧资阳河流派,有苌弘、王褒、董钧古代三贤,还有饶国华、曹荻秋、邵子南、余国祯现代四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攀登》2011,(3):14-17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二者的融合与促进是相伴而生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方志与韩国、日本、台湾及欧美等国与地区的史志编纂情况相比,后的方志类作逐渐趋于“史”化或史志合流,而中国方志因其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基因仍作为化并不断发展;方志化由于视野的开放与深入、自身的变革与创新而具有较强的生机;同时,近代方志化在吸收借鉴西方外来化后,加强了它的固有形态并在新时期经过扬弃后具有更加稳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的历史上,曾经存在10余个戏曲剧种。其中多数为中原地区流人到黑龙江的,如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吕剧、赣剧等;还有4个是黑龙江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即拉场戏、龙江剧、龙滨戏和朱春。前3个剧种都属于汉族剧种,况且龙江剧和龙滨戏又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兴剧种,唯独“朱春”是黑龙江少数民族满族独有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剧种。因此,“朱春”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金宝山 《文史春秋》2005,(12):46-47
1953年年底拍摄成功的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它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世界上也引起了轰动。《梁山伯与祝英台》亦名《双蝴蝶》、《柳荫记》、《梁祝哀史》, 取材于民间传说,明代就有此题材《同窗记》。它是一部传统剧目,各个剧种都在演,以川剧、越剧影响较大。昔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渗杂着迷信和色情。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在年轻时就与马樟花合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浙江嵊县人,1922年生于农民家庭。11 岁入越剧科班学戏,1938年到上海组团演出。从1942年起,她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整理演出《新梁祝哀史》时,去掉了一些不健康的唱词。  相似文献   

20.
<正>锡剧是江苏的主要地方戏剧之一,与越剧、黄梅戏并称为华东三大剧种。自清朝道光年间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流而成以来,拥有众多演出团体及演员,虽都具有唱重于做、文多于武,唱腔清丽柔婉,格调清秀明快等剧种特点,但因活动区域、人员组成、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又呈示各种不同风格流派。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曾以规模盛大的会演方式,集中而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兴盛景象。以"江苏省锡剧观摩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