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祖父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6月出生,安徽合肥人,1906年参加同盟会.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和朋友,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报人,曾任铁血军总司令等职,为民国初年烈士. 我对祖父充满崇敬,从懂事时始,几十年中一直聆听着祖母和老同盟会员深情的讲述;同时我多年从事档案工作,以业务之便,得到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同仁之助,在享有中华民国时期史料宝库美誉的“二档”馆,掌握了祖父一大批珍贵的相关文章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刘长琨 《百年潮》2012,(12):53-57
我未曾谋过面的祖父我没有见过我的祖父,我出生时他早已牺牲。父亲对我祖父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因为祖父牺牲时,他才12岁。而在这12年中,祖父一直在外面从事革命工作,很少回家,父子二人见面不多。我对祖父的印象大多是从祖母的讲述中得到的,再就是有关党史资料的记载。《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载有我祖父  相似文献   

3.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16,(1):108-111
正祖父张九皋先生(1887年1月—1963年6月)原名张可铣,号鹤影,一生从事新闻事业40余年,是安徽著名的老报人。1910年,祖父和维新人士谭明卿创办了安徽历史上第一张对开大报《皖江日报》。1915年,他又独自创办了《工商报》。这两份报纸对于当时芜湖宣传辛亥革命、鼓吹新文化、响应"五四"运动起了重要作用。祖父曾说过:"我办报就是为  相似文献   

4.
先祖父胡抱一(1891-1943年),江苏淮阴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并为之护卫有年。在反清、讨袁和北伐、抗战大业中,不遗余力,建树颇多。祖父一生矢志革命,以天下为己任,愈挫愈奋,不断进取。现略述祖父生平,以表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敬。祖父生于1891年5月23日,自幼丧母,赖姑母及长兄汉卿抚养成人。体格魁梧,天资聪慧,记忆力尤过常人。清末,朝政日非,国力萎顿,外侮日迫,民族遭难,祖父只身走沪,从事革命活动。及至1912年民国成立,转赴南京担任中山先生卫士(前后达5年之久)。二次革命失败后,党人灰心变节者颇多,祖父仍始终如一,与张继、杨虎、景定成诸先…  相似文献   

5.
白玉蟾,在海南琼山五原(今海口市美安镇)出生。他生于宋高宗紹兴四年(1134年)三月十五日,原名葛长庚。他的祖父葛有兴,祖籍福建闽清,是宋王朝派来海南从事文教工作的。祖父年老去世之后,他的父亲葛振业于中年时便去世,一个好端端的书香家庭从此破产了。他的母亲年青,改嫁到五原附近的澄迈县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祖父于1900年出生,1990年逝世,终年90岁。祖父在20年代末期,通过他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才智,扎实地掌握了古文基础知识。那时,他还在广东惠州市。常常面对年纪大小不同的人,一起吟诗对对。从不甘落后于他人。大家都赞扬祖父的诗、词语言高雅,又充满乡土气息。后来祖父从惠州到广州.被聘任为广州第七十小学语文教师,教六年级学生。开始时祖父还有点担心,不料教起来却颇为容易。学生们认为秦老师讲课灵活动听,学得很轻松。  相似文献   

7.
金科 《江淮文史》2004,(2):49-64
纵观祖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平心而论,真正使他长期“吃得开”,对他厚爱有加、仁至义尽的,还是中国共产党。这从1941年祖父正式投身革命以后,其实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藤野先生     
<正>一、飞来横祸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去世,在北京衙门任职的祖父从北京回家丁忧。这年秋天,浙江举行乡试(考取的为举人),主考殷如璋与鲁迅的祖父周介孚相互熟悉,乡里的亲友,几个有钱的秀才就凑了10000两银子,恳请鲁迅的祖父周介孚送给主考,以求中举。  相似文献   

9.
吴镇,字仲圭,1280年生于浙江嘉兴魏塘镇。先祖曾做过宋期的官员,定居汴梁,后南渡至浙江,其祖父居住海盐,从事航海。其父迁居魏塘。吴镇年青时,师从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研究“天人性命之学”。  相似文献   

10.
<正>从近三百年晋商由壮大到消逝的历史长河中看,我父亲是由传统晋商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第一代,因此他是一个极具晋商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这在晋商后人的发展模式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父亲渠川祜,字寿田,又作受天,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生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祖父渠仁甫为他取乳名“如心”,由此可以看出祖父对他的疼爱。父亲5岁时祖母去世,祖父又当爹又当妈把他拉扯大。从7岁开始,祖父从《三字经》手把手教他念书识字,逐步到“四书五经”《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等,同时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珠算。  相似文献   

11.
1958年,为了支援安徽创办安徽大学,先父冒效鲁奉调安大任教。为了教育事业,他义不容辞,他对家母说要在安徽施尽才华,把书教好,毅然举家迁居合肥。让父亲放心不下的是老病的祖父冒鹤亭,时年祖父86岁。为了照顾祖父,解放初父亲婉谢胡绳通过沈志远邀请他去北京工作和叔叔冒季美从香港寄来的大学聘书。祖父成名很早,是著名学者。19世纪末,国学大师陈衍称吴汝纶、林琴南和冒鹤亭为“海内三古文家”,当年祖父才20余岁。当代学者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拟我祖父为“天贵星小旋风柴进”。祖父有5个儿子,他认为能承家学的是父亲,并赋诗鼓励。祖…  相似文献   

12.
一个史学老人的心愿——记祖父周谷城周均美祖父去世已二年了。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一个历史学家,他一生都在关注、思考中国乃至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若说他的心愿,最大莫过于见到一个强大和平、繁荣昌盛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这个意义上说,祖父是...  相似文献   

13.
1957年第10期《物参考资料》刊出王翁儒《一块无人辨认的石碑》,全如下:“这个石碑拓片是天津王襄老先生在四川得来的。据他讲,碑是清末盐亭出土。当地称为蛮碑,后遭兵灾而石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到一九二九年才又发现。其字不易辨识,下半漫灭。  相似文献   

14.
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 我于1920年出生在汉口后花楼。本名叫赵辛生,兄弟姐妹三人,我是老大。我的祖父是个做瓷器生意的商人,清末和同道沿江贩卖瓷器时,在芜湖翻船,幸而被别人用竹篙绞住辫子才救上岸来。人虽得以侥幸逃生,但满船的瓷器却荡然无存。祖父遂改做牛羊皮生意,他颇通商道,加之勤扒苦做,家道日殷,并在上海立住了脚根。后来,我的父亲回到武汉,子承父业,从事牛羊皮生意。但他喜好舞文弄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唯独不好生意之道,导致祖父积累下的家业日益凋落。  相似文献   

15.
郑有慧 《世纪》2023,(5):74-77
<正>祖父郑逸梅先生,于1992年7月11日凌晨仙逝,至今已然过去31年了。我是祖父抱着长大的,祖父残存的数本日记中,常常会见到某年某月“晴转多云,买小菜,抱有慧”之类的记载,字里行间透露出祖父的舐犊之情;我和祖父共同生活38年之久,耳濡目染老人家许多趣事、艺事。  相似文献   

16.
滕尧珍是烈士堂弟黄幼云(其祖父邓锦臣与烈士的祖父邓锦庭系同胞兄弟,因邓锦臣自幼过继给姑母黄家,故改姓)之妻,荔波县洞塘公社人,汉族,一九○六年出生于杂货商家庭,进过荔波女子小学。一九二四年婚后随夫从荔波到山东。在山东时曾与烈士相处七年,她是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关于周恩来的好多著述中,在涉及他的家世时都说:周恩来的祖父名殿魁。有的说殿魁字攀龙,号云门城说周恩来祖父任过淮安府山阳县知县;更有说周恩来祖父曾任淮安草堰司巡检等职,晚年买了个知县,末及上任就逝世了。笔者在近五年中,经过多方反复查找考证,有确凿可靠的史料表明,上述说法都与史实相停,完全错误。一、周殿魁不是周恩来的祖父,而是周恩来祖父起魁的嫡堂弟周恩来祖上于南宋初年辗转迁来绍兴山阴乡间,至明代初年移入绍兴城内,不久定居宝信桥瑰。这支周氏家族以元代的周茂(字元泊)为始祖(一世祖),从他起至…  相似文献   

18.
许进 《百年潮》2008,(3):50-51
我的祖父许德珩是九三学社的首任主席。吴阶平教授是九三学社的第三任主席。1952年,吴阶平教授受我祖父的影响加入九三学社。1986年,吴阶平教授以其精湛的医术,挽救我祖父的生命于垂危。这两件事情都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9.
曾祖父与祖父父亲多次讲过 ,他所以自幼对历史感兴趣 ,以至后来以史学教育和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与从小受到祖父援庵 (垣 )先生的熏陶教育有关。祖父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学者 ,又同曾祖父的培养有关。在介绍祖父对父亲的影响之前 ,有必要介绍曾祖父维启 (名满田 )公对祖父的影响。祖父于清光绪六年 (1880年 )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药材商人的家庭 ,创业者是高祖父海学(18 11— 1878年 ,名社松 )公。他于 19世纪上半叶以贩卖新会特产陈皮起家 ,后扩大为经营药材 ,在广州开设“松记”店。道光十七年 (183 7年 )改店名为“陈信义” ,店铺门联为…  相似文献   

20.
呜呼,父亲     
曾祖父三子一女,都以务农为业。大祖父一子二女,二祖父四女无子,祖父行三。父亲在兄弟姐妹五人中居长,按照当时农村规矩,出继二祖父基业。不幸的是,1930年暮春二祖父以38岁壮龄暴病而逝,同年暮秋二祖母也因难产去世。在这种情况下,15岁的父亲与母亲成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