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传统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的五篇文章,从历史文化认同传统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历史文化认同观念与历史发展连续性的关系、历史文化认同传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等方面作了讨论。瞿林东教授的文章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对国家的认同乃至对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都是以历史文化认同为基础的。深入研究历史文化认同传统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和自尊,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易宁教授的文章分析《尚书·周书》对历史之"同"及历史连续性的认识,指出中国古代建立在人文基础之上的历史认同观念所蕴含的异中见"同"和从变化中把握相对不变真理的思维特点源于殷周之际周人的历史思维。汪高鑫教授的文章指出,汉代大一统政治的建立,加强了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汉代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明显增强,具体表现为对治统、思想、民族和地理等方面的认同。向燕南教授的文章指出,五代至鸦片战争前虽然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然而各少数民族均普遍认同汉族的历史文化。在此长达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认同意识构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旋律。张越教授的文章指出,近代历史研究重视探讨以汉族为主体,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强调民族文化认同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的重要基础。这五篇文章,对于深入认识中国历史文化认同传统及其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性符号。因此,民族文化认同研究,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新疆的历史民族文化变迁角度出发,分析当今新疆民族文化认同的现状,并提出新疆民族文化认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苗笛  朱牧龙 《黑龙江史志》2013,(20):54-56,59
<正>一、绪言为了黑龙江族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洪流,我们对黑龙江省的文化发展史进行了探询和研究。初步认识到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是丰富而深厚的,有很多优美的文化积淀亟待我们挖掘。否则,历史的尘雾将会把它们掩埋得更深,必然会增加了解真实的黑龙江省文化发展史的难度。今天,我们把女真族传统音乐遗存研究作为切入点,尽力剖开黑龙江省文化发展史的侧面,帮助黑龙江省人民深刻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的前行路径,树立  相似文献   

4.
张勇 《史学理论研究》2012,(1):57-66,159
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历史记忆,祖源传说反映了一定社会情境下人们的族群认同。本文以巴蜀祖源传说为文本分析对象,解读了其中传递的华夏认同、本土记忆、异族认识等族群情感及其产生的社会情境,并结合其他材料探讨了周秦汉晋时期中原华夏人和巴蜀本土人对巴蜀族群认同发展的三个阶段,旨在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将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结合、文化整合与时空变迁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域广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民汉交融并存的文化及语言特征。本文基于《视听语言》课程,针对影视作品中新疆汉语方言运用特点,进行了梳理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竞 《风景名胜》2021,(4):0046-0047
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畔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有深厚的区域历史文化积淀,且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沽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本土文化特别是独特的摩梭文化的冲击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区域历史文化包含了过去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充分发挥泸沽湖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强大支持作用,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新基建与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历史文化保护方式,通过创新性保护和恰当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以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成都平原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时代文明图景的认识,但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化,如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和信仰的来源、三星堆文化的划分,以及三星堆文化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等。包含着新技术、新观念的域外文化与有深厚积淀的本土文化相碰撞,可能导致了成都平原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并成为早期国家形成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正>2003年以来,新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主要讲"四个认同",即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文化的认同,它是其他认同的基础。这种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范勇 《四川文物》2006,(6):9-9,89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对中国社会和民众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国民特性的了解的需求,导致了中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关注。因此,对中国道教的研究,便成为中外学者所热衷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红色旅游以革命历史遗址为载体,传播爱国主义精神。游客通过红色旅游体验,了解红色历史,感悟革命精神,增强其深厚的国家认同。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红色旅游发展策略,进一步增强游客的国家认同。主要策略包括: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力宣扬红色文化内涵以满足游客的需要;红色旅游景区应加强现代化建设,在革命老区打造弘扬优秀红色精神的沉浸式体验区,为游客提供真实的参与式场景设施;旅游企业应重视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产品,重点打造红色导游IP品牌建设。尝试在红色旅游实践中,为增强旅游者对国家认同的信念提供措施建议,希望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志,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使市民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  相似文献   

12.
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编纂出版的三级志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记述各民族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极大地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增强了广大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读志、用志对人们了解新疆、了解新疆人民、了解新疆传统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产生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产生文化自觉。地方志工作者应坚持方志文化自信和自觉,主动担当方志发展的历史责任,为地方志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新疆历史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对新疆历史研究做了宏观探讨,认为研究新疆历史首先要站在历史的脊梁上观察历史,既要了解我们先辈对新疆的开拓和开发,也要了解前人对新疆的探索和研究;众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新疆的历史和新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认识新疆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历代王朝对新疆的治理,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园而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家园,多种宗教在碰撞中并存,多元化的共存、交融与互补,屯垦戍边的历史与现实证明了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构成了新疆历史发展的五个基本问题;以往了解历史是为了研究历史,现在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是我们研究新疆历史应该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荷兰华人后代佛教徒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如何对融入当地社会和保持祖籍文化认同进行选择与平衡。结果显示,在融入和认同方面,华人后代(或称华人第二代、华二代)是一个特殊群体。与其说他们传承了具有族群特色的中国佛教,不如说他们选择了佛教这个世界性宗教下的大乘佛教。荷兰华人后代的佛教信仰是个积极的选择和建构过程。他们融入荷兰社会的事实,促使他们在宗教实践中淡化族群文化特色,以本土联系为导向,扎根荷兰本土,推动全球性佛教文化的建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叠合身份认同模式:荷兰人认同和佛教徒认同为主;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的分离;族群认同相对弱化、全球组织成员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15.
祖鲁族是南非最大的民族,其民族认同是在殖民时期复杂的历史条件之下形成的。通过南非祖鲁族历史的研究,探究祖鲁各个阶层在其现代民族认同形成中的作用,可以认为殖民时期现代祖鲁民族认同的形成不仅有西方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祖鲁人民在对抗殖民者和参与现代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我身份认同。在殖民时期,祖鲁民族认同形成与包括传统权威、农民、工人和中产阶层在内的各个阶层的参与密切相关,民族认同形成过程具有本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红色资源记载并反映了重要革命历史事件,深入挖掘、利用红色乡土资源,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深入挖掘红色革命资源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内涵。文章以江西省内博物馆红色乡土精品课程为例,对博物馆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以及红色乡土课程开发利用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史志》2012,(14):6-7
<正>我曾在地方志战线工作七年,对地方志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之功能。编修地方志、传承历史文化,让子孙后代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利用历史,更好地服务当今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是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文化等因素在此汇聚,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艺术风貌。本文对形成新疆美术的地域文化成因进行综合分析,试图通过对新疆的三位著名本土画家的主要作品及其创作风格的阐述,探讨新疆美术创作的显著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回族是有着悠久历史、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民族,他从形成伊始,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这种由文化认同而产生的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的碰撞融合构成了回族文化独特的内涵,对回族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将从汉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影响回族汗文化认同的因素以及汉文化认同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对回族形成中的汉文化认同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专栏导言     
正中国古代曾经有大量文献典籍通过使者、留学生、僧侣和商人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以及马来半岛等地,并对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十六、十七世纪以后,欧洲贸易商船和来华传教士也将中国书籍带到欧洲。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直到二十世纪,伴随中国与世界往来渠道的扩大以及中国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等多种因素,更有大量图书文献流入日本以及欧美。历史上不同时期通过各种途径流传至世界各地的这些中国文献,构成了海外公私藏书机构丰富的中国古代典籍收藏的基础,其中不乏中国本土已经亡佚残缺者。系统调查研究海外中国文献收藏状况及其价值,既是了解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情况的基础工作,也是全面认识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课题。此外,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等国也有悠久的汉文写作历史。调查研究这些汉文著作,也是理解认识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