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霸道杨苏棣     
他以罕见强硬语气,公开要求台湾在秋季前通过军购案。还甩出重话,斥责台湾“在野党”领导人。他为何敢不顾外交礼仪公然惹众怒?杨苏棣(本名Stephen M.Young),新任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长。10月底,他在台北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地下大使”兼台湾总督口吻严斥马英九、宋楚瑜等国亲党派领导人“企图利用对美军购搞个人政治利益”,要求“在野党派”在秋天之前必须将“军购暂行条例”通过审查,否则政治后果自负。  相似文献   

2.
1997年9月23日,蒋氏家族的“守护神”、81岁高龄的蒋纬国先生溘然长逝。蒋纬国生长在中国国民党的“第一家庭”,虽有一流的学识训练与政治、军事历练,但在其父兄“呼风唤雨”的时代,他很难展其才华。他是一位风趣、幽默、爽朗、健谈,在台湾社会颇具亲和力的人。特别是在他  相似文献   

3.
蒋渭水(1891-1931年),台湾宜兰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先后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工友联盟等抗日组织,领导台湾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政治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之一,被称为台湾孙中山及台湾民主运动之父。蒋渭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笃信三民主义,追慕祖国的民族革命运动。他逝世后,台湾史学家连雅堂这样评价他:“中山主义谁能继,北望神州一凄神”。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轰轰烈烈地打倒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思想运动。罗家伦就是“五四”运动造就出来的并对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的人物。早年他是一个爱国的学生,留学归国后,又出任各著名大学教授、校长,并参与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外交事务。作为学者,他以整理与研究近代史饮誉一时,晚年又在台湾主持国民党党史工作。作为以“五四”为起点的学者而兼政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使之沦为殖民地,是“台湾独立”、“台湾地位未定”之类的论调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根源,认清台湾殖民地地位的“确定”以及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而且有助于认清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本文对日本在台湾逐步确定殖民统治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指出政治“存异”,即强调日本和台湾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文化“求同”,即通过灌输“皇道主义”精神培养台湾民众对日本的“认同意识”,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是漫长的日本“西学”历程的政治结论.同时也是日本在朝鲜和“满洲国”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前导。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以“台湾政局·两岸关系·华侨华人”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于2000年12月20日在中国侨联机关举行。座谈会特邀台盟中央研究室郑瑞林主任作了“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台湾目前形势复杂、政局动荡、经济下滑、股价狂跌、社会不稳、万象丛生、充满变数,出现了政治风波不  相似文献   

7.
刘铭传在巡抚台湾期间,十分注意台湾经济上的自强。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经济一度相当活跃,受到中外人士瞩目,这同刘铭传的经济思想和具体实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刘铭传虽是淮军将领,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其用械器,悉改泰西新式……卒以此收功”,但他没有停留在西洋诸国“船坚炮利”这样一个认识上,而是进而比较全面地开始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他通过阅读报刊,接触外国商人等方法,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渐渐认识到经济在列国竞争时代的重要作用。“古兵家皆以治兵列奇零之  相似文献   

8.
“陈水扁企图用他解套,李登辉拟借他壮大‘第三势力’,国民党希望他忠于本党”台湾“立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王金平,最近成了台湾政坛“最火爆”的人物:就在国民党开始党内初选的节骨眼上,一向谨言慎行的他突然向“自家兄弟”——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和国民党发难,使岛内民众大跌眼镜。不少人惊呼:王金平越来越像“雾里花”、“水中月”,虚实难辨。  相似文献   

9.
苏贞昌突辞“行政院长”、张俊雄低调接任、谢长廷在党内初选意外获胜、马英九的“特别费”案久拖不决、王金平与马英九之间到底会有怎样的互动?进入五月,台湾政坛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动作,尤其是事关明年“总统”大位之争,谁能抢得先机?本刊就此专访台湾著名政治评论家张友骅先生。张友骅早年为民进党党刊《民进周刊》副主编,陈水扁竞选班底军事幕僚,后因理念不同与陈水扁分道扬镳。作为一名独立的知识分子,他坚守民主自由信念,在2006年以“揭弊四君子”闻名岛内外。  相似文献   

10.
台北识李敖     
李敖,台湾怪才;魏明伦,四川鬼才。“四川鬼才碰上台湾怪才”,其情会如何呢?有人说,他们两人见面,是“鬼撞鬼”··。…1995年2月26日,星期日,台北六福客栈。今天,台北《民生报》、《联合报》分别以“两岸怪才相见欢”和“四川鬼才碰上台湾怪才”的醒目标题,刊出了我与李敖会见的消息及合影照片。李敖:台湾著名学者,杂文家。精通文史,学贯中西,谈古论今,惊世骇俗,反传统,反封建,骂暴政,骂时弊,呼吁政治民主,鼓吹言论自由,道人之未道,成一家之言。其书96种被查禁;其人多次入狱,坐牢7年。他公开自称:“50年来和SO…  相似文献   

11.
周幼非是台湾专门采写政治新闻的名记者。在他主编的1998年9月号的《人权论坛》杂志上,他发表了“追记朱基北京中外记者会”一文,客观报道了去年北京的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他对朱基真实的叙述和评价,使台湾民众对朱基的政治魄力和为人处世有了一定的了解。周幼非先生与朱基的认识是在1988年的4月,当时他是第一次到大陆采访,准备到北京采访第七届人大会。那天,他乘坐的飞机在上海降落时,已是晚上十点左右,他原想转搭飞往北京的飞机因误点而停飞了。周幼非先生又是第一次到大陆上海,不知何去何从,在不…  相似文献   

12.
他曾是“政治金童”,如今意图参选党主席和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被视为搅动国民党死水的希望“虽然台湾对大陆没有善意,但大陆应该大人有大量嘛!”2月26日,针对中国大陆暂停进口台湾菠萝一事,刚刚宣布回归政坛的台湾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在其招牌电视节目《少康战情室》中说出了上述“金句”。这段视频被大陆媒体转发后,引发了网友的群嘲:“谁让台湾菠萝总是检疫出有害生物啊!”  相似文献   

13.
赖和是台湾日据时代一位深得民众爱戴又倍受文坛推崇的爱国作家。在台湾,有“到处人争说赖和,文才海内独称高”之说。他为台湾新文学“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子”,被誉为“台湾鲁迅”、“台湾新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4.
来信     
但见那一抹落日余晖施明德大概从未想到,在岁月沧桑、暮色黄昏的深秋,居然成为大陆媒体的封面人物。人们当然记得,为了一个可望不可即的政治目标,他整整坐了二十五年牢狱,至今他还有自己的坚持,在“民粹政治”甚嚣尘上的当下,率先做出理性选择。九月深秋的登高一呼,“台湾红”顷刻化作红花雨,红衫军成了反贪腐新的图腾,台湾中产阶层终于有机会表现出他们的激情、成熟、理性和守法有序。九月九日风雨无阻,九月十五日围城之战,十月十日天下围攻……已成为华人社会政治转型过程的经典画面。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     
《纵横》2003,(10)
周书楷于1939年春步入外交界,前后50余年,由一名外交见习生,经过十几个台阶,晋身于台湾“外交”职务的顶峰。当谈及李登辉等搞“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叫嚷“重返联合国”时,周书楷很不以为然地边指边画说:“那是不可能的!”他用两手比划一个大圆圈,说:“大陆那么大。”他又用一个小手指比喻台湾,说:“台湾那么小,重返联合国,是痴人说梦。”周书楷作为目睹蒋介石集团败退台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7,(1)
吴国桢在旧中国先后担任过武汉、重庆、上海市长等职。1949年国民党撤逃台湾后,他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行政院”政务委员,同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当时,面临200万人撤逃至岛上所造成的种种困难,以及争取岛上居民支持国民党政府等等问题,吴国桢试图运用多年治事经验,按照美国式的“民主政治”来刷新政务。他将岛上两万处日本资产,按实价的70%出售,并解雇政府冗员,以此来稳定台湾的财政状况。吴国桢继续执行前任陈诚1948年8月实行的“土地改革方案”,并争取通过了一项法律来保障市、区的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政治重心从台南向台北转移是台湾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奠定了现当代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格局。改变传统政治格局是沈葆桢治理台湾的重要措施之一,他通过在台湾驻扎巡抚、建立台北一府三县,以及北路开路抚番、买机器开基隆煤矿等措施,加强和扩大清朝对台湾的管理,奠定了台湾政治重心北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所谓的“文人领年”、“国防部长文人化”,无非是要李杰下台走人民进党在台湾当道以来,陈水扁已经喊了不计其数的“文人领军”、“文人周防部长”口号。2007年开年之后,这些漂亮口号又成为台湾当局刻意操弄的政治筹码。就在“周防部长”李杰拆除了军中蒋介石铜像,为民进党立下“汗马功劳”,从而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之后不到一个礼拜,3月15日,陈水扁竟又公开宣称,他将在他的任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贵所与台湾学者进行了不少交流,最近贵所又有两位学者先后访问台湾,请您先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早在1988年1月,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就邀请我去台湾参加学术会议,结果只能“文到人不到”。同年8月2日,“台湾史研究会”组团来我所参加研讨会,这是两岸学者最早在大陆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此后,每年大约都有60—70批台湾学者来访。通过学术交流,本所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室都交了许多台湾学术  相似文献   

20.
1973年4月18日至28日,金庸接受台湾当局邀请,第一次登上台湾岛,进行了十天的访问。此前他与国民党从无公开来往,他的武侠小说长期以来在台湾也是禁书。那时两岸关系十分敏感,深谙中国传统政治的金庸自然明白个中利害,他一再表示自己只是以普通记者身份访台。不管台湾方面邀请他的动机如何,有机会到台湾走走、看看,与台湾高层见面,是他期待已久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