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神州》2013,(1):99-99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人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相似文献   

2.
王彩青 《神州》2012,(22):367-367
“养儿方知父母恩”,我刚做了妈妈不久,就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艰辛,感觉到肩上责任之重大。那么,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就成为我现在必须要考虑好的问题。因为我不仅仅是母亲,还是一位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3.
变化的枕头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上起来常常是歪了脖子,疼得我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翼翼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市场上卖的枕头不合适,母亲决定亲手做一个。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手一手地挑来拣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里。几天后,我接过母亲为我做的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头枕在上面,枕头中间正好凹下去,头被包含其中,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仿佛在静静的夜,躺在沙滩上,看着满天星辰,呼吸着清鲜空气,舒畅极了。可是到了夏季,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一股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头大睡,结果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是一位有着十三四岁女儿的母亲,我想你一定会关心怎样使女儿健康地过好青春第一关。我是一个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知识分子,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三年前,也就是大女儿十四岁时,家里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我的大女儿断奶后就一直由外婆带养,当她重新和我们夫妇生活在一起时,已经七岁了。她在家总不像小女儿那么活泼,跟我们那么亲热。但因成绩尚可,平时也很听话,所以,她那内向的性格并没有引起我们特别的注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翻阅《库页岛志略》之后写的四首诗。手抚《志略》,我一边流泪,一边欲高呼。流泪者,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的方志工作者,读完先辈地舆学家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亡失之地库页岛专门纂修的一部方志,能不流泪?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泥土     
我曾经是那么地讨厌泥土。讨厌它的颜色——那是一种介于黑色与红色之间的颜色——棕色;讨厌它总是沾在我的鞋底,甚至衣服上,让我回家受到母亲的责骂。我曾经是那么地讨厌父亲。讨厌他的性格——那是一种介于深沉与浅薄之间的性格——中庸;讨厌他总是对我罗罗嗦嗦,不停地问这问那,甚至用父亲的威严镇压我。曾经令我十分无奈的是:父亲喜欢泥土。父亲是那么地热爱着泥土。  相似文献   

7.
艾青老师走了,他走的是那么平和,那么安祥,那么静谧,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他悲伤,哀悼、流泪、哭泣……还在他去世前几个月,我和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马琦、中央音乐学院一级演员前民去看望他,艾青非常高兴并幽默地对前民说:“你这个‘杨白劳’也老了!”前民曾是歌剧《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的,给艾青留下深刻印象,他一直不忘,有时不呼名字直称“杨白劳”。我当时正在写《我和艾青》这篇文章,就以此作为对他的怀念吧!早在40年代初,我读高中时,便吟诵过艾青成名之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它完整的艺术构思,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下…  相似文献   

8.
早晨起床,睁开眼,阳光明媚的一天,推开窗户。想着,树苗该发芽了吧?植树节,当我得知母亲为我认养了社区内的一株小树苗时,我曾是那么吃惊。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学习,母亲对我的其它并不关心。让我从学习的时间中拿出一部分来关心一株小树苗,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我飞快地跑去看那株属于我的小树苗。在花圃的角落中,光秃的枝干,使我不知它是否依然活着。我打来水,细心地浇向它的根部,又帮它松了松土。我试图让阳光更多地照耀着它,但随后发现,想改变太阳的轨迹是多么困难。为了使它不受破坏,我  相似文献   

9.
母亲     
母亲是春雨,滋润着春天的小草;母亲是夏风.给露角的小荷营养;母亲是秋阳。催黄了田里的粮食;母亲是冬雪,为禾苗盖上了被子。母亲是一片净土,何时都抱着树苗;母亲是一朵白云,永远追随着风的影。母亲是首歌,在我心中反复歌唱;母亲是首诗,翻阏百遍也不厌倦;母亲是种爱,给我蛮一般的关怀;母亲是种情,让我拥有飞的翅膀。母亲就是母亲,平凡而高尚;母索就是母亲,一位最爱我和我最爱的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想说句:谢谢,妈妈!母亲@孙杨$南京察哈尔路中学 ~~  相似文献   

10.
1976年7月6日,朱德逝世。28日,河北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化为废墟。重病中的毛泽东听了地震情况汇报后,流泪不止。他的身体在接连而至的震动中更为虚弱。往事、未来在这位伟人的心中交轨重叠。他对守护在身边的华国锋、汪东兴等政治局委员缓缓言道:“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  相似文献   

11.
我叫许秋英,是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1月28日,我和同事共同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途。从这一天起,我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心武汉战斗了50多天,经历了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报名上前线"我自愿申请参加医疗队,支援武汉……"听说宜宾将组建医疗队前往武汉救援的消息后,我第一个向科室请缨。当时根本没考虑那么多,也没和家人商量。我心里想:家里还有个弟弟,他可以照顾母亲和去年刚做了手术的父亲,我没有后顾之忧!直到赴汉名单确定,我才告诉母亲我要去武汉。  相似文献   

12.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相似文献   

13.
正"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如果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笔端的此类诗句,早已为许多人所熟知。1913年,52岁的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  相似文献   

14.
王雨琴 《神州》2012,(1):169-169
我是一颗平凡的西瓜子,我的母亲是一个美丽的大西瓜,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母亲被一对母子抱回了家。当小男孩满头大汗地嚷着要吃西瓜时,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闭上了眼。无情的刀刃对准了母亲的肚子,锋利的刀锋紧贴着我的耳际划过,我侥幸地逃过了一劫,却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我的泪水和着母亲的血水流淌在桌面上。  相似文献   

15.
唐海英 《神州》2013,(3):150-150
我的儿子铭铭在幼儿园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得了全园一等奖,不少朋友问我:"铭铭说话口齿清楚,表达准确,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你是如何培养他的语言能力的?"说实话,作为母亲,我本身又是中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言的发展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有多重要,因此,格外注意家庭语言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16.
读懂母亲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她在母亲的每一个音容笑貌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今年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她过早地有了白发、皱纹、老茧,我知道,那是用母爱编织的一部书,我要读懂她。白发曾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我总喜欢扯着母亲的秀发撒娇。然而时间辗转,慢慢的,母亲的乌发变白了。于是,我在沉思——曾几何时,我的背道而驰,放任自流让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失望;曾几何时,我跌落的成绩伴着跌落的心情一股脑儿地向母亲发泄,让母亲无奈,更是心疼;曾几何时,我有了委屈,受到了侮辱,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珍藏     
母亲30岁时才生我,我想我们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是几十年的岁月。母亲是家族中公认的“演讲家”,却从未像美国式的母亲那样表达——“我爱你!”,我也不曾与母亲谈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母亲的争吵日益频繁,开始抱怨她的不讲理,厌烦那永无休止的唠叨。我讨厌回家,开始了住校生活。  相似文献   

18.
26岁时,我拥有了你,拥有了一个做妈妈的权利,从而我多了一份珍爱,一份甜蜜,从妈妈休完产假的那一天起,你便进入了学校的小托。爸爸的工作繁忙无比,妈妈又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人,工作有时加班延点,你经常在教师阿姨家吃饭过夜。并非因为缠绵,我最欠缺的就是对女儿的关爱。我在想,也许是一个校长女儿的秉性吧,你已经习惯了不在妈妈面前流泪,你上学从未让妈妈操心,作业总是工工整整,书包、房间都是自己整理,还帮助妈妈拖地、洗碗,家里那么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却几次提笔几次又放下。或许是因为过于熟悉过于亲近的缘故吧,竟一时不知该从哪里写起。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昨夜里我梦到母亲回来了。开门看见母亲,我喜出望外:“妈,咋突然就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母亲像往常一样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犹豫了一下,然后将母亲拥到怀里,感觉到了母亲特有的气息和味道,也感觉到了母亲的单薄和瘦弱……突然不知怎么地,觉得有些心酸。这时候,忽然梦醒了,才记起来母亲早就不在了,而且是永远地不在了。静谧的夜里,泪水,悄悄地打湿了我的双眼。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手     
母亲忙完家务,坐在沙发里向妻要剪子。妻翻了几个抽屉也没有找到,现在都不做针线活了,要找把剪子真是不容易。“我记得放这儿的,怎么找不到。”妻咕哝着。我问母亲找剪子做什么,母亲说要剪指甲。妻从抽屉里拿出指甲剪,说用这个吧。母亲接过指甲剪,看了半天,笑着说:“我一直都是用剪刀剪指甲,这个我还用不惯。”“让我给你剪。”说着,我顺手接过指甲剪。母亲不同意,看我执意要剪,而且她确实不会用指甲剪,就迟疑地伸出了手,脸上竟然有点难为情。我抓住母亲手掌,摊开,我吃了一惊,这是母亲的双手吗?母亲的手怎么是这样的?粗糙的手背上,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