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方志批评活动的蓬勃发展,方志批评学的建设问题也渐被人们所关注.早在1987年,方志学者林衍经就从当代志稿和志书评议活动的广泛开展中洞察到方志批评学的发生端倪.他说:“从方志学学科体系发展角度来看,已经透视出形成方志批评学的信息,甚至可以说方志批评学已经露出端倪.或者说,其幼芽已经在温润的泥土中萌芽了.”(《志稿评议会摭论》,《山西地方志通讯》1987年第1期)时至近年,随着方志批评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方志批评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例如,方志出版社于1997年8月出版的刘柏修、刘斌主编《当代方志学概论》和黄山书社于1997年11月出版的梅森《方志学简论》,就都设有关于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的专门篇章.这就是方志批评研究业已取得明显进步的一个佐证.为了进一步促进方志批评学建设沿着科学道路健康发展,笔者以为如下几个关于方志批评学的基础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书柜里.有一本1986第一期出版的《幼芽》杂志。那期《幼芽》,令人难以忘怀。 许许多多杂志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知去向,为什么这期杂志时间越久,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3.
师秋朗同志是本刊第5期所刊师哲同志《我所知。的康生》一文的执笔者。她对于本刊未经作者同意,删除了稿中若干重要内容,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诚恳接受作者的批评。本期我们还发表了对于《郑超麟和中国托派》一文的意见和补正,前此还发表过关于《蒋纬国的仕途与婚恋》一文的来信,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来共同关心和监督、改进本刊的编辑工作。 本刊主要发表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品,而历史是不容掩盖、歪曲和伪造的。有关的作品作者可以各抒已见,做到文责自负,编者也有责任使作品从内容到文字上更臻完善。 为尊重作者意见,我们将师秋朗同志的来信全文发表,并将信中所说的删去部分补登于后。  相似文献   

4.
我刊今年第6期刊出孙有光同志《周恩来批评柳亚子牢骚太盛》一文后,先后收到钱听涛、柳光辽、李海珉等同志的来信、来稿,对孙文提出了不同意见。现将李海珉同志的来稿刊发于后,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文博苑一棵幼芽破十而出,《江汉考古》在江汉大地这块沃土上诞生了。经过八方专家学者的支持,辛勤的作者和热情的读者的呵护,以及编辑人员的努力,这棵幼苗在茁壮成长。20岁,正是一个风华年茂,朝气蓬勃的时期。我们的刊物经历了创业发展,日甄成熟。在跨入新千年之际,我们谨向支持本刊的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广人的读者和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6.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陈新雷戈先生继《历史现象学论纲》之后,又在《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发表了《史学批评学论纲》(下文中简称《批评》)。从文章的内容上看,可以说雷先生的文章多为其著作《哲学主义的历史》之系统表述。正如《批评》中...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史学批评史上,传统的史学理论、批评理念、批评方法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为明代学者进行史学批评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尤其刘知幾所撰《史通》对明代的史学批评影响深远。同时,明代大量的史学批评实践,一定程度上又推动史学批评理论向更高水平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恰如瞿林东先生所言,“从史学自身的意义上说,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造就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瞿林东:《史学批评怎样促进史学发展》,《人文杂志》2016年第10期。“史学批评中总是会闪烁出史学理论的火花,而史学理论中则往往包含着史学批评的内容,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军 《炎黄春秋》2010,(2):76-76
《炎黄春秋》编辑部: 我是一名基层离退休人员,今年82岁了。最近看了《炎黄春秋》2009年11期《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和2010年第1期《对(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一文的批评》、《刘少奇是被迫害致死的》等文章,感触颇深。愿借贵刊一角,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我在桂林所做的几点工作──回忆录的一节林焕平我在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做了几件工作,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很有意义。批评过吕亮耕先生的“诗即自然”的错误文艺思想①1942年吕先生连续在《诗创作》第九期和《文艺新啃》一卷六期发表关于诗与自然的文章。我认...  相似文献   

10.
翟华丽 《民俗研究》2005,(2):245-249
曾在《历史知识》1981年第六期拜读过方诗铭先生的一篇文章,名为《顾颉刚先生与(文史杂志)》。文章陈述了《文史杂志》办刊的艰辛,并且不无遗憾地告知《文史杂志》六卷由于“十年浩劫,保存下来仅是第六卷第三期一册了。这一册可能是海内孤本”,可见《文史杂志》六卷之稀有珍贵。  相似文献   

11.
陈灵犀(1902-1983),又名陈听潮,笔名猫双栖楼主。广东潮阳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小报作者和编辑。他一直担任主编的《社会日报》和《社会月报》,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小报之一,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并且得到过鲁迅先生的赞许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曾在《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4期上发表了《特载、专记与大事纪略》一文,反对志书使用“特载和专记”,得到志坛有些新朋老友的赞许,《新疆地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究竟包含哪些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一期)对平均主义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表现、不同作用没有进行具体分析,未予区别对待。《历史研究》1980年第四期发表徐祖根同志《试论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平均主义》一文,对此提出中肯正确的批评意见,并进而对平均主义在“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不同作用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提出有价值的见解。这是十分可喜  相似文献   

14.
《阳城县志》(以下简称《阳志》)从1981年着手编修,历经十四寒暑,五易其稿,砥风励雨,终以问世。面对这一难产的婴儿坠地,我们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县志发行之后,我们又如丑媳妇见公婆一样的忐忑和腼腆。截止目前,已收到贺电5个,来信30多封,评议文章10余篇,一致对《阳志》的创新以热情的鼓励。年已九旬的老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在来信中说《阳志》“在志坛独树一帜”。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同志来电中说:“《阳志》已成名志。”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杨静琦女士来信中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篇目体例有创新的志书。”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志学家林衍经先生在来信来稿中称:“《阳志,》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相结  相似文献   

15.
<正>武汉现存唯一一棵正宗法国梧桐树是谁种下的?这棵百岁老树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即将出版的《蛇山一家人和辛亥首义珍藏图典》(以下简称《蛇山一家人》)一书,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本刊今年第六期曾刊登王律飞同志的回忆录《我冲上了上甘岭主峰》,其中谈到了英雄黄继光的情况。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黄开华同志读后来信提出其中有若干错误,并提供了黄继光生前战友肖登良同志所写的回忆文章。我编辑部感谢黄开华同志对《文史精华》的爱护和关心,将来信与肖登华同志的文章一并刊登,以正史误。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西藏人文地理》2005,(4):10-10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到这一期就整整一年了,看到很多的来信和网上的留言,在此感谢所有朋友的关心。最近几期在杂志网站上留言的朋友很多,在此我们统一作一次正式的回答,也为这么长时间没有机会回答朋友们的留言致歉。  相似文献   

18.
姜弘 《炎黄春秋》2004,(10):43-44
《炎黄春秋》2003年第一期有一篇《胡风清算姚雪垠始末》。说的是当年路翎批评姚雪垠的旧事,把一两篇批评文章说成是胡风“清算”姚雪垠的“运动”,并把这说成是几年后姚雪垠未能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的原因。这些奇怪的说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和当事人直接谈论过这两件事的人,把我所知道的真实情况说清楚。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路翎为什么批评姚雪垠;二是姚雪垠为什么未能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前者是文艺问题,后者则与政治有关。第一个问题是姚雪垠主动向我提起的。1982年秋天,他和我谈到出版旧作的计划,并谈到了当年在重庆挨批评的…  相似文献   

19.
新编志书如何记述人民公社,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我读过1988年出版的广西《宁明县志》(以下简称《宁志)觉得它对人民公社的记述比较明白。然而,没想到这一基本成功的志作却受到无理非难。1993年10月面世的《广西地方志》第5期和(《广东史志》第3期,几乎同时发表张炳强著《“人民公社”入志析——兼评<宁明县志)》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读后感到犹如骨鲠在喉。文中提出的主张令人困惑不解,它对《宁志》的批评很不公允。鉴此,草成驳论一篇,意在拨正视听,为《宁志》正名。  相似文献   

20.
拜读了田炳珍先生《对当前方志理论存在问题的思考》(原载《广东史志》1995年4期)一文(以下简称《思考》),获益匪浅。《思考》事实上颇具慧眼地看出了许多新编方志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政治化”或“宣传色彩”,《思考》对时下志评的“八股”模式和应酬、吹捧风提出了中肯的批评,这显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