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乡缅古渡     
马自祥 《丝绸之路》2003,(12):14-15
夏天以来,我接连四次到过故土东乡,且又是东、北、西、南四个方向,走过达板桥,渡过洮河;从刘家峡祁家渡口跨过水波浩淼的库区;从折桥穿过大夏河;从儿松口的小桥走过那勒斯溪,对故乡的桥梁和舟筏,突然有了一种新奇的感觉,由此不禁缅忆起东乡临依黄河、洮河、大夏河上的古渡……  相似文献   

2.
王一名 《丝绸之路》2009,(22):28-29
咸阳古渡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古渡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文物,为人们研究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丝绸之路也称为佛教之路,咸阳古渡遗址出土的大量隋唐佛像为研究当时佛教文化活动以及中原和西域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详实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刘永胜 《丝绸之路》2009,(16):48-50
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南线和北线,北线过黄河的渡口就在靖远境内。由于走的路线不固定,因而在靖远境内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渡口,它们是鹃阴古渡、虎豹口渡口、索桥古渡、乌兰津与白卜渡。本文对这些古渡口的具体位置以及丝绸之路的具体过河路线进行了考证,以期揭开历史的迷雾。  相似文献   

4.
岷县秦长城遗址考察景生魁近年来笔者在岷县境内的洮河两岸,对秦长城遗址作了一些初步考察。沿洮河顺流而下,从湮灭了的城堡到犄角相望的烽火台,两岸的秦汉遗址,历历可数。秦长城起点,应在城西十里乡的大沟寨一带。五台山下正是洮河转弯处,铁关门前,渡水桥弯的双旋...  相似文献   

5.
唐、清为中国历代王朝治理西域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其治理诸端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王朝国家建构及清末民族国家建构转型之发展流变。文章以国家建构为主题,从唐、清西域治理之比较切入,从唐、清二代于西域治理之族群文化背景、天下体制、羁縻制度、治边法制及近代转型等五个基本方面展开具体分析,通过比较唐、清西域治理之异同,阐明唐代于清代西域治理之规定性、清代于唐代西域治理之连续性以及唐、清二代西域治理的相异性,为当代新疆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北宋洮河可以通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一大支流。今天,不要说洮河淤浅不能通航,就是滔滔黄河也难得行舟。然而,在宋代,洮河甚至于洮河支流确确实实都是可以通航的。关于此,《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充分的史料可以为证。试举数例。  相似文献   

7.
西津古渡位于江苏镇江市的古城西边、云台山下长江之滨,与对岸的瓜洲古渡相对应,可以说是镇江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津渡又名金陵渡,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唐代诗人张祜写道:“金陵津渡小山  相似文献   

8.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珍品,其中有一部分带有明显西域风格的作品流世。本文从其原料、造型及纹饰图案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永宣青花瓷器对西域文化的吸收和融会,认为这些作品体现出明代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我国与西域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9.
庙山是古渡古镇,它位于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在望奎县境的南端,距绥化市25公里,距省会哈尔滨160公里。漪波荡流的呼兰河从庙山脚下自西流,前人有诗描述当年庙山的秀丽风光:“呼兰河水自西流,潮落沙平两岸秋。帆影远拖云脚重,荻花轻逐浪痕浮。渔人网晒斜阳里,贾客船归古渡头。赢得诗人瞻景况,临江亭畔伴闲鸥。”“河干对面市纵横,船去船来惯送迎。万顷秋波涵雁影,半林黄叶噪雅声。静观流水情原淡,遥指秋山远愈平。归路莫嫌天已晚,尚留残阳伴行旌。”诗情意浓,寓意深远,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吟出了庙山山林秀美,渔歌唱晚的风光,使人留连忘返。  相似文献   

10.
道光年间的袁洁以自己坎坷的西域遣戍经历,成就了一部独特的《出戍诗话》.该著是现存最早而且卷帙最繁的西域诗话作品.诗话详细记录了袁洁一路西行的经历、沿途所遇各种诗人诗事,以及自己的诗学交游.诗话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保留了袁洁个人的西域诗作和大量的友人西域诗作,展示出一幅色彩斑斓的西域诗人群像,其中不少诗作能够从客观上展现出道光年间的西域北疆社会生活史.袁洁半生潦倒,后客死异乡.但他遣戍西域的人生体验与《出戍诗话》的著作,都成为清代西域诗史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1.
岑参西域诗建构了一条唐诗西域之路。诗中大量西域地理语汇是现存唐诗中仅见的。岑参诗歌详尽记述从长安到安西乃至中亚诸地的行程,完成了唐诗西域之路的地理学建构,客观上成为以诗证史和补史的典范。这些西域诗又充满了真淳深婉的性情和昂扬壮烈的猛志,岑参赋予了遣条道路浓厚的人文色彩,完成了唐诗西域之路的文学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王团华 《南方文物》2011,(4):197-198,4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人种和语言、文字作概括性的考释 ,从一个侧面说明“西域传”有关记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屯田西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从汉代至清代西域屯田的发展历程,国家对屯田西域的预期收益有一个嬗变过程:从最初经略西域的军事供给,到其后边疆安全与地区经济发展并重,以至于通过移民屯田与边疆经济开发保障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国家作为实现屯田预期目标的主体,其综合实力和对西域的战略定位决定着屯田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从国家战略、屯田形式和屯田区域等方面分析屯田西域预期嬗变的动因,对今天的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丝绸之路上西域佛教戏剧的情况,很少有人涉笔,历代文献亦不见详载。有关中国戏曲起源多有争议,但大多数人定为宋元时期,这与他们不熟悉西域历史有一定关系。研讨西域佛教戏剧,可以从张骞出使西域与《摩诃兜勒》曲、丝绸之路上佛教节日中的戏剧活动、西域出土的佛教原始剧本和《舍利弗传》与目连戏等方面着手。从西域出土的佛教原始剧本来看,任半塘先生认为中国戏曲源于唐代,其设想并不是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6.
张红 《敦煌学辑刊》2009,(3):145-149
汉唐时期中原政权与西域各族相互依存,密切往来,从西域地区来看,不仅是西域的地理条件和周边形势所决定的,更是古代西域各族人民要求加强与中原政权联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洮河绿石砚,亦称洮石砚或洮河砚,是我国传统的端、歙、洮三大名砚之一,相传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洮河石质细密坚润,色气雅和。石纹如丝,宛若细浪逐波,清丽动人。洮砚发墨细快,保湿利笔,深受历代书法家、画家、诗人以及收藏家的赞美和珍爱。洮砚石产于古洮州,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一带  相似文献   

18.
洮河绿石是洮砚的主要原材料,但因产地偏远,古代洮砚在生产、交流、传承、研究等方面都与其他名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今天的洮砚已在上述问题上有所变化,但其在文房中的知名度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探讨洮河绿石的前世今生,不仅有助于廓清洮河绿石作为砚材的独特品质,也有益于洮砚的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18,(5)
本文从夯筑历史、夯筑方式以及夯筑过程三方面对以克孜尔尕哈烽火台为代表的汉代西域烽火台夯筑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其与中原汉长城以及河西走廊的汉代烽火台进行了比较,认为西域地区丝绸之路沿线的夯土建筑所采用的夯筑技术主要来自于中原地区。当时的工匠和士兵通过丝绸之路将西汉先进的夯筑工艺带到西域,并且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从中原传入的夯筑工艺结合当地建筑技法因地制宜的形成了新的技术特点,这为西域地区夯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范瑾 《沧桑》2008,(6):6-7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文化名噪一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音乐辉煌的现象,与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统治者的开明思想是分不开的,但西域音乐家在唐音乐发展的过程中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承载了西域音乐的传播,使西域音乐得以在唐代宫廷中繁盛。本文依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从官、民两个方面试述了这些音乐家是以什么样的途径、因什么样的原因来到中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