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兴未艾的特色旅游○东方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更新及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旅游新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探险旅游险中寓乐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的科学国际旅行社,在我国第一个开辟了科学探险旅游考察项目。中国地域辽阔,有数不清的名山大川,中国科学院在一些...  相似文献   

2.
《人文地理》2006,21(4):F0003-F0003
2006年6月12-16日,由美国洪堡州立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06年第四届美洲欧洲中国旅游探险文献大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英国、法国、德国、菲律宾、中国等国家的100多名旅游界专家学者,在会议期间共同交流、探讨了旅游探险文献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徐威 《旅游》2000,(8):5-7
开车去西藏,老师也疯狂让我们跟随这帮狂热的旅游者,坐上呼啸的切诺基─—你可以想象,对于我们这样一群喜欢刺激、探险、采风、旅游的活跃分子,西藏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对西藏的向往是由来已久、全心全意的。神秘的宗教再加上无与伦比的藏地自然美景,去那里旅行将把人变成既错综复杂又引人入胜的惊险小说中的主人公。向着圣地出发7月18日与北京平时的夏日一样,这是一个炎热的日子。但对我们来说这天却非同寻常,我们在这一天启程,开始我们的探险活动,去完成一个壮举,去实现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自己开车去西藏旅行。同行…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探险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探险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学术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本文从探险旅游的发展入手,利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文献等数据,梳理分析了国内外探险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其研究内容从最初主要关注基本概念,逐渐向探险旅游的安全问题、产品、市场、影响乃至专题探险旅游研究等深层次深入。研究地域从发达国家的传统探险旅游目的地逐渐扩展到全球视野的新兴探险旅游目的地。研究方法中描述性定性分析越来越少,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乃至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提出:①继续加强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②强化薄弱研究领域,③加强多学科借鉴,④利用面板数据增强动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冰川趣游记     
除了专门的科学考察人员,去过冰川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了。 不久前,我有幸去了一趟,那就是“七一”冰川——中国新开辟为探险旅游点的第一个冰川。 “七一”冰川,藏卧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嘉峪关西南120公里处的祁连深山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介绍词里只说了这样几句话:该冰川是亚  相似文献   

6.
于晓明 《旅游》2003,(5):40-44
尼日尔河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河流,几乎没有人在尼日尔河上做一次完整的漂流探险,2002年7月一个年轻美国女人只身一人做了一次全程漂流探险。  相似文献   

7.
旅游行为是作为旅游文化主体的人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观赏性行为,二是参与性行为。观赏性行为包括观光、游览、参观和欣赏等等;参与性行为包括登山、漂流、露营、滑雪、冲浪和探险等。 关于旅游行为的美学思考,其核心问题就是审美主体(旅游者)与审美对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系问题。东西方旅游文化的根本差异就在于对主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旅游行为。在旅游活动中,对于不同旅游行为的选择,又直接关系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西部探险与开发的不断深入,黄石地区的自然景观开始引起美国社会的关注。在一批社会精英的推动下,黄石国家公园得以建立。在这些社会精英看来,被保护为黄石公园的土地是无人定居的荒野,但实际上,那是千百年来印第安人繁衍生息的家园。《黄石公园法》确立了保护自然资源与发展旅游的公园管理目标,但印第安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对此构成了严重挑战。于是,印第安人被视为黄石公园的威胁而遭到驱逐。然而,为了迎合游客将国家公园视为边疆荒野的想象,公园管理者和旅游开发商将印第安人塑造成了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从而促成了印第安人在国家公园的"回归"。印第安人在美国国家公园运动中的遭遇,是美国征服印第安人政策在自然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延续,反映了美国环境主义运动中非正义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瓦屋山归来     
瓦屋山归来○钥铭能够从瓦屋山全身而还,实实是我们的一大幸事。瓦屋山,位于四川洪雅县,国家级自然原始森林公园。它以神奇、古朴、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每一个喜爱旅游和探险的人。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我们从乐山出发,过洪雅县城,还在到炳灵的途中,老天便阴下了脸...  相似文献   

10.
后窗 悦读     
《风景名胜》2013,(9):174-175
《南极:终极之旅》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库,其科学、经济和政治意义不言而喻。古往今来,无数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它、朝拜它,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公元1773年,英国人詹姆斯·库克最早进入南极圈;1911年,挪威人罗德尔·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点……本书由资深极地科学家王自磐以其丰富学识和亲身经历,对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态、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尤其从旅游的角度,对南极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观光要览、经典旅游线路、相应的知识储备、野外探险安全和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加以详尽介绍。  相似文献   

11.
探险旅游者认知行为及性别差异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统钎  陈芸  李涛 《旅游科学》2010,24(1):52-60
近年来我国参与探险旅游(Adventure Tourism)的人数呈增长态势,“自助探险游”开始由精英旅游向大众旅游过渡。本文采取抽样调查法,对北京地区的213名探险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统计分析、频数分析、交叉分析、无序列联表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探险游客的认知行为,并对不同性别的游客认知差异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目前探险游客以参与休闲型探险项目为主;对远程探险旅游目的地选择呈现资源导向性;游客出游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时间限制、安全考虑和消费水平约束;环境因素、组织者与旅游者自身为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探险游客参与活动具有自发性且依赖网络;男性与女性对探险项目的偏好与要求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2011,(6):59-61
几年前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策划人汪恒成立了一家“城市探险”旅游公司,旅游的项目就是提供城市探险服务,他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城市探险”的网站,并将网站和本地许多热门的论坛及高校网站进行链接。  相似文献   

13.
蒋雨波的森林情结李青松在一些人的眼里,森林也许就是森林,而在蒋雨波的眼里,森林则不仅仅是森林了。蒋雨波现任北京市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他认为,森林也是有思想的,能够思考而且具有诱人的魅力。他说:“与其说人们到森林中旅游是去欣赏风景,倒不如说是去感受...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09,(7):74-75
野外探险、户外自助游、自驾游……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型旅游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爱冒险的年轻人。然而,在出游之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往往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因此,让大家在出游之前了解一些关于安全的小常识是完全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四岁的女儿重走丝绸之路,使得千里风景也像被童心过滤过一般;四个年过五十的女士从杭州远赴青海、甘肃,在盛夏烈日中追寻多年的文化梦。一个人暴走彩云之南,完成了一次直逼心灵、发现自我的过程。 自助游、自驾游、亲情旅游、健康旅游、探险旅游等各种个性化旅游已经成为都市生活的一种时尚。旅游,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上路,徒步或者自驾,远方或者周边,你将一样能享受到旅游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位欧洲学者说,作为探险爱好者,他曾拜访过北极圈里的沙米人和因纽特人甚至深入到西伯利亚原始密林中,探访过一些土著民族,然而,对他诱惑最大的,还是去中国东北拜访赫哲人!这个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的民族,在国外为何有如此知名度?美国学者称之为。神秘的鱼皮部落”,他们为何和鱼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阮义忠当时供职于一家旅游杂志,收入多用来购买摄影画册,因此买不起车,靠着一本《台湾客运车价目表》走遍了岛上的大小角落,而且他还专挑终点站去探险,赶在都市的触须还没有探达之前,去造访有缘的乡亲们,此类照片多收录在他们的随笔作品集《人与土地》之中.  相似文献   

18.
Kurt  张晨图 《世界》2013,(6):94-105
沿着一条艰险的公路,穿越怒江去往拉萨,超越这些奇特的经历和神奇的探险所造就的炫耀资本,一切就如同一个人去探索自己最隐秘的内心、去发现内心最狂野的渴望。最终,留下的是,有关勇气、意志、力量和智慧的一生启示。  相似文献   

19.
罗布泊、罗布荒漠、楼兰……这些名词,现在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人曾勇敢地向气候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和凶险的这些地区挑战,到这里探险考察。但是自斯文·赫定等众多国外探险勇士们之后,相当长时间内,却没有中国人真正进入罗布泊核心地区,更没有女性涉足死亡了的罗布泊腹地和古楼兰国。上世纪3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虽进入了罗布荒漠,也曾试图渡过孔雀河去楼兰,终没有成功。自此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又50年过去了,仍没有一个中国人实现这一零的突破。但新中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感,让我们在新疆工作的一些学者们长期对此心绪不宁,罗…  相似文献   

20.
渴望英雄     
自1998年雅鲁藏布江漂流之后,国内已经很久没有在大江大河间进行的漂流探险活动了,但漂流旅游项目却在暴增。"汉江漂流"应该是新世纪最大的一次漂流探险活动。 一般认为,自曾是当年全国十大新闻之一的"长江漂流探险"开始,中国人的当代探险意识被唤醒。那一年,有十余人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漂流热"中不幸遇难。次年的"黄漂",又有七名壮士在波涛中献身。仿佛一个轮回,"长漂"之后的又一个虎年,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