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统治中国大陆期间,倒行逆施,与人民为敌,终被人民解放军赶到了台湾。蒋介石到台湾后,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叫嚣“反攻大陆”,企图有朝一日实现其“复国”的梦想。就在蒋介石收拾残兵败将准备报仇雪恨之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垂涎台湾的战略地位和物产的丰富,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来,搞所谓的“台独”,以便更加有效地控制整个台湾。一时间,台湾岛内外一些激进者公然建立各种“台独”组织,实施“台独”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大力抵制和反对各种“台独”倾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一贯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本文所指的“两个中国”的概念,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切旨在将台湾分裂出中国的企图和活动。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曾指出:“两千年以来,中国政治的中心问题一直是达到大一统之下的所有中国人的团结。西方关于‘两个中国’的概念实际上受到从周恩来到蒋介石的每一个中国人的谴责。真正的问题并不是‘两个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也是蒋介石的忌日。但今年,久眠泉下30多年的蒋介石,却再也盼不来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旧部——迫于民进党当局的压力,台湾军方30多年来首次取消对蒋介石的集体谒陵活动。这是继3月14日凌晨,高雄蒋介石铜像被“大卸八块”后,主张“台独”的  相似文献   

4.
由沈阳市台湾事务办公室、沈阳市历史学会和沈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海峡两岸‘勿忘九一八’研讨会”于2001年9月17日至19日在沈阳召开,中国大陆学31人、台湾学42人、美国学9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反对“台独”、反对分裂,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统一进程。围绕中心议题,与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5.
“陈水扁‘疯’了!”岛内接近台湾当局的人士日前透露,陈水扁准备在最后一年任期内迈出更大的“台独”步伐。几乎所有关注台海局势的人都有这种担心。1月17日,在国台办举行的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警告说,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的“台独”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对此,香港《亚洲时报》刊文称,大陆担心的是,陈水扁今年会耍花招将“修宪案”交付“公投”……果然,1月26日,陈水扁公然宣称,催生台湾“新宪法”的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那么,陈水扁为什么要“发疯”呢?  相似文献   

6.
封思倩 《环球人物》2013,(30):38-39
人物简介郝柏村,生于1919年,江苏盐城人。台湾当局一级上将军官,曾任"参谋总长"、"行政院长"等职。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为台湾与大陆"三通"开辟了互相联系与协调的通道。他被称为台湾的"第一军事强人":参加过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担任过蒋介石的侍卫长,后成为台最高军事将领"参谋总长"。他也是台湾政坛少有的军人出身的"行政院长",但因反对李登辉的"台独"主张,愤然辞职。  相似文献   

7.
廖文毅是"台湾独立运动"的倡始者。他认为"台湾人"是原住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日本人的"混血",是介于西方人与东方人之间的"独立的种族",主张"集中遣返"抗战胜利后抵达台湾的"中国人"。曾先后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和"台湾民主独立党"。195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任"大统领"。蒋介石、蒋经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运动"。在岛内,逮捕其招兵买马、密谋骚乱的成员;在岛外,积极向日、美政府交涉,封堵其国际活动;主要精力则集中于分化、策反、招抚其在日本的组织和成员。1965年,廖文毅和台湾当局达成协议,放弃"台独"活动,回到台湾。1965年出任曾文水库兴建委员会副主任,做了一件有益于台湾人民的好事。其间,曾检举继续从事"台独"活动的人员,表明确有悔改之意。  相似文献   

8.
最近,“台独”之声甚嚣尘上,台湾当局不但以“公投”为名企图行台独之实,而且在文化、教育、历史方面也是“苦心经营”,企图实现文化台独。他们不顾民意擅自篡改台湾的历史等行径,不禁使我们把自己的视角转向了文化台湾。我们发现,在台湾的文化界与知识分子中,也不乏中坚优秀之人,他们提倡政治文明与文化建设的互动,反对台独,一改以往文人犹豫、软弱的性格,勇于参与,苦心建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爹娘化河南人,是妖魔化河南人的另一端延伸,说河南人是所有中国人的亲爹娘并不过分。比如说当中国人走在美国和日本街头受到的待遇,应该是河南人走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街头受到的待遇。用一句简洁的话进行归纳,就是“中国人是世界上的河南人,河南人是典型中国人的象征”,无论中国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河南人的形象。如果说传言中的“十个河南人九个假,还有一个是盲聋哑”使人相信的话,那么,河南延津人刘震云的话更令人深思:“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这玩笑开得过分。”河南南阳人柏杨说,“只要你接受的是中华文化,你就会脏。”把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偏安台湾一隅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蒋介石始终坚持反台独立场,不仅对岛内外台独组织及其活动坚决取缔,严厉打击,而且对日本政府及右翼政客支持台独的行径进行了谴责,对其策动台湾当局独立的建议予以拒绝。这是台独势力在此期间未能坐大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图谋未能得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与宋子文姐弟俩自1927年武汉分手后,一个是为寻求新的革命道路而继续奋斗,一个则是为蒋介石也为宋家而“奔波劳碌”。虽然在孙中山安葬典礼之日,姐弟俩再次重逢,之后又在宋母去世的日子里,姐弟俩共同守灵发丧,但是,政治上的分歧却无法弥合。一个是要“宋家为中国而存在”;一个是要“中国为宋家而存在”。这个裂痕太大、太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义愤,民族大敌冰释了姐弟俩的积怨,他们又携手合作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仅遭到国人反对,连为蒋介石效劳…  相似文献   

12.
说运动     
老干部的回忆录和反思文字,日见其多,一些历史之谜因得逐渐显露出真实面目。这是国家的一大进步。正如韦君宜在《思痛录》一书的引言中说的:“要知道这些,是这一代及下一代读者的求知的需要;要想一想这些,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人民)今后生存下去的需要。”韦君宜的反思,集中在年纪稍大的中国人闻之色变的“运动”这个焦点上。运动固然非中国的专有,然而运用得如此广泛、普及、贯彻始终和名目繁多,且倚之为万能宝钥,却绝对是绝对冠军。日寇侵略中国,蒋介石步步退让,丧土辱国,“中国人都要反对日本,但是没有反对日本的路。”经过…  相似文献   

13.
1948年下半年,美国已经看出中共在大陆的胜利只是个时间问题,美国担心,一旦国民党政权退到台湾,则台湾很可能遭到和大陆同样的命运:落入共产党之手。为此,美国作出决定,策划“台独”,幕后掌控台湾。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阻止败离大陆的国民党人特别是蒋介石退台。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按照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惯例,失败者可以以“出国考察、休养”的名义出去避避风头。当李宗仁把这个想法告诉蒋介石时,遭到了蒋介石“追随总理革命多年”、“现在仍为国民党总裁”、“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一类的“严辞”拒绝。李宗仁只得同意蒋介石回浙江溪口老家休养。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中国人民都盼望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但蒋介石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把中国人民又推回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国民党军队内部也有不少人反战、厌战,加之蒋介石对阵亡官兵家属没有很好抚恤,对残废军人没有很好处理,对编余军官没有很好安置,导致了“哭陵”事件的发生。崔恒敏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1947·四百余将官“哭陵”记》。  相似文献   

16.
杨天石 《文史博览》2006,(11):30-3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产生过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蒋介石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依靠北伐起家,入主南京,统治中国22年,此后又败走台湾,统治台湾26年。蒋介石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长期以来,对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要么妖魔化,要么神化。那么,真实的蒋介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曾经做过哪些事情?让我们看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天石先生所作的评述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波澜壮阔。产生过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这其中,蒋介石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依靠北伐起家,入主南京,统治中国22年,此后又败走台湾,统治台湾26年。蒋介石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命运。长期以来,对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要么妖魔化,要么神化。那么,真实的蒋介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曾经做过哪些事情?让我们看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天石先生所作的评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春节前后,中国人心中的核心词无疑是“家”,这个国家启动了“回家-离家”模式。在和平时期.中国的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短期人口迁徙。每年春运.总有大量各种回家艰难的报道。但,所有艰难,似乎郜无法阻止中国人一年一度宿鸟归飞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宋子文和蒋介石是郎舅之亲。在蒋介石统治中国的20多年中,宋子文出任过财政部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长等职,是蒋家王朝的重臣,被称为蒋介石的“输血机器”。但二人由于出身和经历不同,性格迥异,在“剿共”、抗日、亲美等问题上,往往也是政见相左,故而两人之间风波迭起。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宋子文始终不肯去台,最后客死在异国他乡。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低下”这条风中摇曳的绳索上,所有中国人都是绑在上面的蚱蜢。始作俑者是孙悟空,随后中国人的“笔迹”翻出如来手掌,印向全球名胜。臭名由来已久,不时引发人们对公德的反思。一名在此风中长成的15岁少年.依样画葫芦把名字留在了埃及神庙浮雕上,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人肉”,好似耍将对全民族“出身恶俗”的痛心疾首推卸到一个孩子身上。却看不到在“素质低下”这条风中摇曳的绳索上,所有中国人都是绑在上面的蚱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