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建军 《中原文物》2020,(4):136-144
本文在整理甲骨文和金文所见"虢族""虢国"资料的基础上,对"虢"字溯源并就早期的涵义进行了解读,同时还考察了殷商甲骨文中的"虢族(方)"及其地望;重点对西周金文所记载的"虢国(君)"史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金文"城虢"为东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连建  王龙正 《文博》2003,(6):33-36
虢国是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据文献记载最初就有两个,其国君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与虢叔,他们同时兼任周王朝的卿士,领有采邑和封地。虢仲的封地在今河南荥阳,后世称为东虢;虢叔的封地实为采邑,在今陕西宝鸡,位于西周王朝畿内,其相对于东虢而言,它位于西部,故而称为西虢。此外,在文献资料中还有南虢、北虢以及  相似文献   

3.
上村岭虢国墓地时代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会振 《华夏考古》2000,(3):55-57,93
关于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年代问题,随着1990年虢国墓地第二次发掘工作的进行,再度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考古学者们各抒已见,把虢国史研究和两周考古的断代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对此问题计有……  相似文献   

4.
雷建鸽 《中原文物》2015,(2):124-125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收藏一件周代玉人,该玉人以和田青玉圆雕而成,宽额方脸,头戴高大帽冠,正背面纹样相同,制作规整,加工精细。  相似文献   

5.
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的上村岭一带 ,面积 32 .45万平方米 ,墓葬总数在 5 0 0座以上 (含车马坑和祭祀坑 )。 1 95 6- 1 95 7年 ,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曾在墓地南部发掘清理出各类墓葬2 34座及 3座车马坑 1座马坑 1。 1 990年春起 ,考古部门又在墓地北部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勘探 ,共发现各类墓葬、车马坑和祭祀坑 30 0座以上 ;至1 999年 ,发掘清理墓葬 1 8座及车马坑 4座 ,马坑2座 2 。前后时隔 30多年的两次发掘 ,不仅使我们对虢国墓地的全貌和性质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和了解 ,而且丰富了人们对周代宗法和墓葬制度的认识。现拟利用这两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出土的麻织品中的主要文物麻裤、麻褂的保护修复过程进行相对全面而细致的阐述。以保存现状和病害分析为依据,制定以物理方法为主的保护修复方案。采用从清理、清洁(包括消毒以及有针对性的清洁措施等)到平复修整、形制复原、包装与保存等一系列合理的修复程序和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实施,使这批麻织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保障。同时,总结了这次文物修复过程中的经验,如对于结构疏松的麻织物清洗力度的把控度、平整定形中的要点,以及对于文物形制确定的再认识等,为进一步可能实施的保护修复保存了一手资料,也为麻织品文物的研究及保护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7.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北部的上村岭一带,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周代大型诸侯邦国公共墓地。20世纪90年代初,在对虢国墓地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数千件造型精致的玉器制品。现对其中造型独特的玉块介绍如下,以供读者品赏。  相似文献   

8.
在对春秋早期虢国墓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学方法,对该墓地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虢国墓地包含有铜礼器墓和非礼器墓两大层次,前者可进一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后者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各个层次之间的等级差别明显。这种特点与西周时期以血缘亲疏划分等级的社会结构相对应,说明春秋早期虢国社会大致继承了西周社会的宗法结构。但非礼器墓中有少数墓葬的等级与铜礼器墓接近,反映出当时虢国的社会结构中可能已经暗含一些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门峡虢国墓地已发现了50多辆随葬车.本文着重讨论这些车的性质问题和社会意义,认为其制造技术是非常先进的,这批车大部分为战车,反映了当时的车马使用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徐雷 《中原文物》2003,(4):83-85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空间、整体造型与色彩、环境辅助设施等方面力求艺术性,在造型和色彩设计上具有象征性,而且在功能设计的各个环节强调其功能性,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梁宁森 《中原文物》2007,(4):98-101
虢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封国,虢国贵族的姓氏名字历史悠久,结构复杂多变,但总体上仍遵循周制。  相似文献   

12.
李清丽  杨峰涛 《文博》2009,(1):14-18
2008年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新征集到一批文物,其中的15件青铜器上均有铭文,且格式相近.内容相似.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后,认为这15件青铜器确系虢国墓地出土文物,墓主人为“虢姜”.笔者利用便利条件,对该组器物作一简单介绍,并就与“虢姜”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3.
将微量元素示踪法与铅同位素比值法结合起来对青铜器矿料的溯源会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先前对虢国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测定表明,其青铜器铅同位素与山西中条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重合。本次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虢国墓地青铜器与山西中条山古矿冶遗址微量元素特征不同,而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铜绿山古矿冶遗址铜锭的微量元素特征相似,推测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为虢国墓地青铜器提供了大量的铜料。此外,微量元素与铅同位素都表明虢国墓地不同墓葬的青铜器基本具有一致的矿料来源。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考古工作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及其周围地区发现和发掘虢国车马坑40余座,并对其中9座成功地实施了剔剥和清理,将其中50余辆车发掘出来。毋庸置疑,尽管目前我国西周春秋时期的车马坑发现和发掘数量至少在100余座,但西剧春秋之际的车马坑并不多见。因此,虢国车马坑的发现和发掘弥足珍贵,它为研究西周春秋时期的车马制度、马车形制以及车马葬制等问题,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依据上述发掘资料,就有关虢国车的形制结构、制造技术及其相关问题谈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虢季墓出土的缀玉面罩,除象征下颚的玉璜之外,绝大多数是用其他玉器改制而成的,有些玉片改制时对原玉器纹样主体进行了精心保留。这组玉器是截止目前西周时期墓葬发掘中所发现的结构最为完整、形制最为规范的殓玉,是后来汉代流行的玉衣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梁宁森 《史学月刊》2004,(3):116-118
~~虢公丑史迹考@梁宁森$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17.
葬玉在我国西周晚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大量葬玉中不但有缀玉面罩、玉琀、玉握;而且还有玉踏、脚趾夹玉等,这些应是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为我国古代葬玉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龙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最崇拜的一种神物。从古至今,到处都有龙的影子和龙的传说故事,可以说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龙文化,致使相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并把龙作为民族的象征。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远古先民崇拜龙的遗迹,龙的传人找到了先民崇拜龙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乾隆年间,为了解决呼伦贝尔驻防官兵生计贫困的问题,清廷曾挑选部分“塔里雅沁回子”东迁到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并向索伦、巴尔虎等官兵教习灌溉耕作技术。清政府在呼伦贝尔开垦种田的尝试,虽然仓促收场,但是这一次尝试,对农业灌溉技术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传播,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军机处满档案,对“塔里雅沁回子”迁至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深入,先秦时期的车马坑也不断被发现,且规模越来越大,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越来越丰富。虢国车马坑是两周之际的一个典型案例,它不仅是古代贵族的一种丧葬习俗,体现了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见证了虢国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也反映了虢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