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登封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天尊殿是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庙最高处,坐东朝西,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进深四间。至今虽无确切营造年代可考,但据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判断,它“与浙江宣平延福寺大殿的结构相仿”,估计为元末明初所建。 1980年,拆除天尊殿左右两壁神龛时,在龛后露出了尚未被铲尽的残存壁画  相似文献   

3.
献殿     
正年代:金大定八年(1168年) 简介:献殿是祭祀圣母时陈列贡品的场所。献殿的建筑结构简单,既像一座稳定的大殿,又像一座轻巧的凉亭,整个大殿舒朗利落。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遂宁市文物普查队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四川遂宁市蓬溪县赤城镇周家店村发现一座元代建筑金仙寺,现仅存大殿。建筑特色鲜明,保存的题记数量较多,包含的信息较为丰富。从题记判断,该寺应建造于元泰定四年(1327)。  相似文献   

5.
山西万荣稷王庙为晋南地区一座重要的后稷民间信仰的庙宇。2009年,作者曾以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判定其大殿为北宋中前期建筑,下限不晚于北宋熙宁。这一由建筑形制研究得出的结论被随后开展的诸项研究成果所佐证,特别是2011年稷王庙大殿北宋"天圣"题记的发现,为绝对年代的判定提供了关键证据。但针对稷王庙大殿的建造年代判定,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不同认识,尤其是在对稷王庙大殿碳十四测年数据的解读上,存在建于唐代和建于北宋的两种观点。本文以稷王庙大殿为例,探讨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研究成果对解读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关键性作用,以明确碳十四测年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测年上的使用规则和研究潜力。  相似文献   

6.
姜杉 《文物世界》2013,(3):37-40
普照寺大殿,位于山西省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中东部。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94年由左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左权县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建筑年代为明代。普照寺大殿,坐北朝南,是普照寺现唯一幸存的一座建筑。依其地貌及寺内遗迹和碑刻记载,普照寺原为三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是:山门、前殿、大殿、后殿,以及钟楼、鼓楼、一进、二进、三进院东西配殿。现只存大殿,  相似文献   

7.
关于戏剧方面的文物,过去发現不多,在山西更屬少見,过去只知道洪赵广胜寺下院隔壁,明应王庙内南壁东边的元代泰定二年壁画一幅,画幅的上部并有約三四寸大的題字:"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場"。 1956年11月山西文管会文物普查組在吾南万荣县普查时,又发現有关元代或元代以前的戏剧历史文物二处,一处是万荣县东北十五里太赵村稷王庙,大殿是元代以前的建筑(除了天花板上有大元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8)
江南地区早期木构遗存极少。苏州罗汉院大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虽然构件损毁缺失,遗构受到扰动,但仍保留了诸多有价值的信息,是认识江南宋代建筑技术的重要资料和线索。本文根据大殿遗址特征及残留石构的形制和遗痕,并辅以江南宋代建筑的普遍性特征,对罗汉院大殿作了复原分析,认为大殿形制的独特性弥补和反映了江南宋代厅堂建筑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金华砖雕考     
本文对金华北宋密印寺塔佛像砖、南宋郑刚中墓之砖雕以及元代武义延福寺大雄宝殿须弥座上之砖雕作了分析,认为金华砖雕是受古代花纹砖、东阳木雕等的交叉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永乐宫壁画的揭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原属永济县)永乐宫是解放后新发现的一组元代建筑群.现存的四座主要大殿——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内都保存有大幅壁画,其中除一小部分为明清两代所补给外,绝大多数仍为元代作品.现因永乐宫正处于黄河三门峡水库淹没区内,为永久地、更好地保存这些壁画及建筑,中央文化部决定将永乐宫全部迁移重建,选定迁移的地址在芮城县北五里的龙泉附近,距离现在的永乐镇约四十五里.因而揭取及复原安装壁画,就成为保护文物建筑所急待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五台县地区周围已调查登记寺庙建筑计有百余处、其中以近年发现的唐建中三年的南禅寺和过去发现的唐大中十一年的佛光寺大殿,以及金代的延庆寺和金天会十五年的佛光寺文殊殿、元代的广济寺等古代建筑及其中的古代壁画、墨蹟、塑像、石刻等最富有历史艺术价值。为了保  相似文献   

12.
史料记载,南宋王朝进驻临安后不久便着手营建太庙。绍兴年间,其太庙大殿有过3次大的建造活动,分别是绍兴五年(1135年)的初建,绍兴十年(1140年)的扩建和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重建。自临安太庙遗址被发现以来,很多学者都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建筑布局。文章则以临安太庙大殿为主体,拟从史料古籍中寻找线索,参考神主室与殿身体量的数量关系,梳理出绍兴年间临安太庙大殿的营建过程,呈现出每次建造活动后大殿殿身的体量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位于五台山南麓台外的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木结构建筑遗存之一,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唐代殿堂式建筑。唐代初建时期的建筑构件以及众多的泥塑、壁画和题记,结构完整,蕴涵丰富,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自2005年起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始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系列勘察研究工作。十年间,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引入,从东大殿数字化勘测成果,可以一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剑川兴教寺的大殿和中殿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之遗构,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阿吒力密宗寺院,兴教寺建筑群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剖析兴教寺大殿及中殿的构件尺度及其构架结构特征,可见其木构技术所表达的"滞后"现象,既带有技术的独创性、体现云南木构殿堂建筑的地域特色,又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中原木结构建筑技术手法,是研究云南现存早期殿堂建筑营造技艺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15.
木材树种的鉴定是古木结构建筑维修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为配合建水县指林寺大殿修缮保护的需要,为修缮树种选用提供依据,了解木文化的特点。本研究对建水指林寺大殿古建筑主要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及对材种配置调查分析。采用切片、显微镜拍照、宏观和微观特征分析等方法,对700个试样进行了树种鉴定。结果表明建水指林寺大殿的木构件共有4个树种,分别是硬木松(Pinus sp.)、白青冈(Cyclobalanopsis sp.)、格木(Erythrophleum sp.)和荷木(Schima sp.)。通过材种配置分析可得指林寺大殿木构件在选材方面达到很高水平,不仅反应了建造年代,而且体现修缮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楼建龙  陈建云 《文物》2014,(2):87-96
云峰寺始建于唐,宋、明、清代重修,现存建筑群由山门、前殿(天王殿)、大殿(大雄宝殿)、后殿(圆通堂)及香积厨等附属建筑组成。寺内大殿的大木构架类型属殿阁式抬梁造、殿身七檩分心槽加副阶周匝类型,其以实例的形式,注释了宋《营造法式》"副阶周匝、身内分心斗底槽"形制在闽北地区的沿袭与发展,同时大殿自身所具有的元明时期的建筑手法,为研究我国南方明代殿堂建筑由宋至明这一时期的技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南二十二公里的李家庄。寺内唐代大殿,为我国已知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物。它是1953年山西省文物普查工作中的重要发现之一。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保管、宣传与维修。一、概况南禅寺在历史上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庙。1953年发现时,寺内除唐代建筑的大殿以外,尚有明代建筑的龙王殿,清代建筑的伽蓝殿、罗汉殿、文殊殿、观音殿(山门)和东院的阎王殿、禅房等几座小建筑物。南禅寺的修建历史,文献上很少有记  相似文献   

18.
另外,本期刊发的邓文宽的文章,对1986年出土的迄今所见唯一的高昌王朝历书实物《高昌延寿七年历日》残片进行了研究,并将全年384天(含闰月)的干支予以复原。熊文彬的文章对西藏夏鲁寺集会大殿回廊壁画内容及大量题记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壁画、题记均是元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保圣寺在江苏吴县甪直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寺内罗汉塑像的发现和保护为人们所关注,但对于同样重要的大殿却未予重视,以至最终遭到损毁。保圣寺大殿为北宋中期江南木构殿常,现仍保存有部分较为翔实的文献和实物资料。本文根据已知史料,分析并复原保圣寺大殿,以此增进对宋代江南木构建筑的认识,并作为现存极少的江南北宋木构建筑的一个补充,可见自五代以来江南建筑的地域做法和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十庆 《文物》2012,(9):74-80,1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北宋,作者通过对这一大殿的全面勘察,发现殿中斗拱的单槽散斗皆为截纹斗,即斗的看面显示为截纹形式,而唐宋时期北方木作建筑中的散斗都是顺纹斗。二者不同的加工制作技术反映了不同地域匠师谱系的特点。截纹斗的做法不仅在江南地区晚于保国寺大殿的宋元木作遗构中得到传承,也流传到东亚诸国,体现在日本和朝鲜的建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