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军阀面面观     
刘善伟 《文史月刊》2009,(12):33-36
一、段祺瑞佛前发誓 被袁世凯封为“建威上将军”的皖系军阀头领段祺瑞,自直皖战争失败后,和他手下的失意将领靳云鹏、吴光新等人终日在家讲经念佛。这些人恭维他是“菩萨转世”,段祺瑞也居然以“菩萨”自居。他当众发下宏誓大愿,从此不问世事,皈依三宝。还说:“这班军阀穷兵黩武,祸国殃民,都是阿修罗(魔)王转世,来造大劫的。  相似文献   

2.
张北根 《史学月刊》2003,4(7):48-53
英国对中国的内战持中立态度,不支持包括直系在内的任何一方;在直系参战期间,英国扣留了直系的军火;英国虽然同情吴佩孚,但未向吴提供军火和经济援助;为维护英国在华权益,英国损害直系的权威;英国对包括吴佩孚在内的军阀采取的策略是“等着瞧”。不将“赌注”押在任何一派军阀身上;英国也不支持直系的另一将领孙传芳。因此,英国不是直系的后台。  相似文献   

3.
莫建来 《安徽史学》2006,17(1):82-87
皖系军阀是北洋军阀集团中与直系军阀、奉系军阀鼎足而立的三个重要派系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占据重要地位并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军阀派系.关于这一派系的形成问题,学术界尚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近代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最、段祺瑞的个人因素以及清末民初各种势力之间的矛盾争斗三个方面,对皖系军阀的形成问题作了专门而较有深度的论述,揭示了皖系军阀的形成原因及其由胚胎而胎儿而脱胎成为军阀派系势力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1924年5月,日本清浦奎吾内阁制定了新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在中国扶持张作霖的政策。日本陆军在该政策指导下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对直奉军事力量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直系有战胜奉系并危及日本在满蒙特殊利益的可能性,因而坚持干涉战争。但是战争爆发时日本国内政治、外交环境不允许对张作霖进行直接的援助,陆军只能采取隐蔽的手段以助张。这些秘密的援助包括向奉军提供武器、情报、铁路运输等。不过,对于最终影响战争结果的北京政变的发生,日本陆军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于华盛顿会议刚刚结束之时,对各国而言,这场战争是一块试验《九国公约》精神的试金石。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任何国家对中国内战的干涉都会被国际视为违反《九国公约》精神的行为。因而,各国对第一次直奉战争都抱以旁观的态度,包括与之关系最为紧密的日本。这一阶段,虽然日本驻华机关中部分外务系人士以及大部分陆军人士认为应当给张作霖以援助,但日本外务省和陆军中央拒绝了这种建议,最终并没有给予张作霖实际的帮助。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依然对张作霖采取不予援助的政策。当时中日舆论传言日本将其在西伯利亚看管的武器直接卖给张作霖,这并不属实。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开始着手武力统一全国,日本政府认为直系的行动给其在华权益特别是满蒙权益以严重威胁,于是迅速调整了对华政策,推行秘密援奉、间接倒直的政策,军部也加大了特殊援奉的力度。为了达到间接倒直的目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日本利用直系内讧,制定了策反冯军的秘密计划和干涉预案,通过驻华军政组织的间谍活动,成功策反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从内部瓦解了直系,把奉张推上了中央政权的巅峰,从而维护了满蒙权益,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在华权益。  相似文献   

7.
1919年至1920年,民国北京政府发生权势重心转移,直皖互疑,对抗加深,具有重要政治地理位置的河南,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豫督赵倜的出身和崛起路径令其在政界缺乏奥援。袁世凯去世后,赵倜媚皖以求生存,实际左右观望,皖系准备更换豫督,导致易督风潮。赵倜因皖直对其去留态度不同,由媚皖走向恚皖,直到附直反皖,导致直皖易势,这是战争爆发及直胜皖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赵倜随势而动既是基于其派系属性,更是时局大势对个人抉择的深刻影响。但派系竞逐中无论谁胜,最终仅是派系的胜利。他们越深度介入中央,就越意味着国家和政治的衰落和失序。易督风潮成为北洋政府走向衰落的转折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飞机作为军事力量开始在中国的战场上发挥出它强大的威力,现代化空战形式初具规模,透过这两次战争中飞机的使用方式、产生的作用,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军事航空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飞机作为军事力量开始在中国的战场上发挥出它强大的威力,现代化空战形式初具规模,透过这两次战争中飞机的使用,方式、产生的作用,可以看到我国早期军事航空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本就长江中下游孙吴东都南京周边的江苏、浙江、安徽和与孙吴西都武昌相邻的湖南、江西等地的东汉晚期至东晋这一历史时期的墓葬资料作些分析探讨,以期确认孙吴墓葬化,并对其进行分期讨论。在论述中注意了量化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地下出土的《孙子兵法》材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印证,探讨了该书的原始及流传情况。从《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诸书的产生与发展入手,论证我国战国时期曾存在过的,假托圣人、智者与人问答的著书风气。而这种风气的形成,实肇源于兵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俘问题一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同文明冲突过程中,如何对待和处理战俘,体现着冲突双方的观念、相互认知和交往方式.鸦片战争史研究中,战俘问题一直是被忽略的战争组成部分.鸦片战争时期战俘的获取、处置、交涉,以及其中反映出的观念,是我们了解这场战争的一个侧面,也是由此观察清王朝的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4.
康熙十八年,汪琬与试博学鸿儒,入明史馆。与总裁官叶方蔼修史意见不合,在史馆仅六十日即移出。康熙十九年撰成列传一百七十五篇,后刻成《拟明史列传》二十四卷。作为《明史》纂修史上第一部刊刻问世的文字,《拟明史列传》集中反映了汪琬秉笔直书、合经史为一以求致用、裁剪得体兼求史笔有韵的史学思想,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吴佩孚的崛起与直皖斗争性质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前,直皖斗争主要表现为北洋军阀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五四运动发生后,吴佩孚乘时崛起,其主张及行动赢得了各方人士的赞许,他所代表的直系成为人们推翻皖派势力的依托力量,直皖的派系斗争融汇于人民反对皖系的时代洪流之中,使得此后的直皖斗争不仅仅具有派系私争的性质,而且带有了某种“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维护国家主权”与“损害国家利益”斗争的进步色彩。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发现的一座孙吴大墓,墓主身份备受关注。发掘者确认墓主为孙皓时一位宗室之王。综合分析墓葬规模、随葬物品、相关遗迹现象及历史记载,可推定墓主是少帝孙亮时的权臣孙峻。  相似文献   

17.
从走马楼吴简看孙吴时期长沙郡的人口性比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凯 《史学月刊》2003,(8):25-29
关于三国孙吴长沙郡的人口性比例问题,史家极少论及,以至其形成特点、类型和对长沙郡人口繁衍所产生的影响,几乎不为人知。根据张家山汉简,尤其是走马楼吴简所提供的材料,揭示:孙吴初期长沙郡存在着女多男少的人口性比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军役、徭役负担的日趋加重,这种女多男少的现象也日趋严重,从而对人口繁衍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因富春侯孙峻遭斲棺毁墓的下场,且根据墓中出土的青瓷堆塑罐的分析,南京上坊中下村孙吴大墓的时代可进一步推定为孙皓晚期,因而墓主不可能是五凤三年(256年)卒亡的孙峻,而可能是孙皓晚期的一位宗室之王和他的两位王妃。迄今发现的可推定墓主身份的孙吴宗室墓形可分3个类型,分别相当于宗室墓中的陵墓、王墓和侯墓。  相似文献   

19.
本结合有关史实,分析了孙吴弩机铭,论述了孙吴领兵制特点,并指出吴弩的督造。  相似文献   

20.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工矿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广 《安徽史学》2005,8(4):71-75
抗战初期大规模的厂矿内迁运动和战时后方地区工矿建设的勃兴,都与国民政府的工矿行政有密切关系.在战争状态下建立和运作的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及工矿行政机构,根据国民政府制定的总体经济方针,参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与战时工矿业相关的法规和措施,表现出若干带有时代特征的新气象,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政府在发展后方工矿业中的积极作用和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