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正>1997年12月在第2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给丽江古城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保护的压力。在丽江古城的保护中,古城管理局一直以来都是负债前行。截至去年,为了兑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的遗产保护承诺,丽江已累计投入了近19亿元。先给粮后断奶??扶持特色门店丽江古城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基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丽江发生了大地震,一年多后丽江古城成为世界遗产。从1996年到今天,这20年中丽江所发生的故事,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典型案例,它生动地反映了一处世界遗产或准世界遗产在遭受大地震重击后的遗产保护与延续之路。有赖于遗产的理念和现代的科技,大地震并没有改变丽江古城的古朴风貌,地震改变的是古城的管理模式与发展轨迹,以及外界对于古城的重视程度,古城对于外界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动词丽江     
<正>一句"你丽江了吗",让"丽江"从名词变成了动词。其实,丽江古城的形象也在随着岁月而变。让我们看看它怎样变化、变成什么。河山为屏:没有城墙的古城丽江古城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城墙。为什么没有城墙?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人想砍掉院子里的一棵大树,邻居问他:"这棵树长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砍掉它?"他说:"我这庭院四四方方,有了这棵树就成了个‘困’字,很不吉利。"邻居笑道:"依你的说法,院子里有人就成了个‘囚’字,岂非更不吉利?"  相似文献   

4.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享有“古城卫士”美誉的阮仪三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了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镇的保护。为褒奖他长年来“刀下留城”的贡献,法国文化部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在这位“古城守护神”眼中,丽江古城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束河村记事     
在距丽江古城西北面,有一片古老的村落.静悄悄地恪守着那从古时候就沿袭下来的一片古老和沉静.它是丽江古城明清建筑群的一个外延村落群,在1997年12月与丽江古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感受丽江     
去云南得去丽江,去丽江近古城、听古乐、爬雪山。丽江古城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的古老城镇。始建于宋末元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明朝末年,徐霞客曾游历至此。他笔下的丽江古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其豪华的氏族统领的房屋”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古城不似北方的西安、北京,没有高大的城墙环绕,从四面走来就可以一无遮挡地进入古城腹地。这里有一种流行说法丽江的氏族统治者为“木”姓,环墙而筑城。犹如给“木”字图上了一个方框就变成了“困”字。这当然是大不吉的了。于是古城无墙。走进古城。一股粗扩、古朴的气韵马上把久居闹…  相似文献   

7.
事件 丽江围城收费 6月8日,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对外宣布,将于今年6月底、7月初在丽江大研古城6个主要入口。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丽江古城是中国古城镇旅游的热点.本文对丽江古城的旅游资源特色和价值、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丽江模式和丽江现象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认为,横向对比研究、旅游流、旅游承载力和游客消费行为规律研究、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丽江古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状丽江古城作为纳西族重要的传统聚居地,是一座集民居建筑、宗教文化、传统习俗与居民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城市文化景观。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庭院无不渗透着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情趣,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30多项殊荣为一身——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丽江古城保存完整  相似文献   

10.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层面。怎样保护文化遗产?比较我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平遥、丽江,我们在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发现:一是必须由保护单体文物发展到保护成片街区、保护景观整体、保护整座古城;二是“保护古城,另辟新城”的原则,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由此产生了本文对东昌坊-小局部,历史文化名城-大整体,世界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的畅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7.
18.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20.
万新华 《收藏家》2013,(11):59-61
清初文人画家宋骏业向来不为绘画研究者所重视,只因其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命而举荐王翚(1632-1717年)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孙岳颁(1639-1708年)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王原祁(1642-1915年)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而进入绘画史的视野,故其生平资料现存甚少。《清史稿》将宋骏业小传附于乃父《宋德宜传》之后,曰:子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直御书处,历兵科给事中。康熙四十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