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志是地情载体,要求全面、系统、翔实、准确地记述地情.而地情不仅包括一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各行业、各方面的情况,也包括一地人的素质状况.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盛衰起伏,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包括社会是否安定,政治是否清明,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是否发达,等等,而人的素质高低,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作为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构成了对经济活动起支配作用的部分.在综合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大夫集团在文化—政治的权力架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文化的商业特征得以充分展开。士大夫通过文化商品品第与艺术内涵的决定、新风尚和消费模式的引领等,掌控了文化商品价值的裁量权,同时参与到文化商品的供给、交易中,得以进一步强化其在文化的垄断地位,并使其文化创造活动兼具经济意义。新崛起的商人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挑战士大夫对文化资源的独占性与权力的排他性。但由于士大夫对文化核心价值定义的垄断,商人只能从而导之。在文化商业化的进程中,士大夫凭借其在文化上的垄断,成功地强化了其在文化、政治、经济权力架构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单霁翔 《文博》2014,(2):67-76
博物馆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历史使命。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提供理想场所,也可以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多元化的平台。可以成为人们"休闲的共享空间",也可以是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所。可以走出馆舍,促进博物馆文化在更大范围的影响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同等的文化权益。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可以突破实体博物馆的局限,实现博物馆文化更加及时、快捷和方便的传播。通过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建立起社会动员机制,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华文明传播的历史使命中。  相似文献   

4.
李琦 《旅游纵览》2013,(10):195-196
在旅游开发中,注重民族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是提高旅游产业文化含量,实现旅游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在黑龙江的旅游开发中则片面重视景观的开发,而忽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对策。一、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双面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黑龙江省旅游开发热情的高涨,全省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冰雪大世界","哈尔  相似文献   

5.
试论“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启峰 《沧桑》2010,(4):78-79,98
道德风险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风险的生成机制,通过对产生道德风险的人的因素、制度因素以及经济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理性、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营造公平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防范企业道德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殷商文化是安阳市重要的文化资源,殷墟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为安阳市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目前的陈展方式、理念、手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分吸收科研成果,对其所含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提升陈展水平使其灵动起来贴近人们的生活,促使其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肖霞 《民俗研究》2002,2(2):158-165
信仰往往与特定的仪式联系在一起,而“仪式,通常被界定为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凡俗的活动,这类活动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渡(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为取向的集中体现。而广义的"社会认同",则指包括政治、民族、宗教、文化和经济活动方式的认同,其中社会文化价值认同是其核心要素。在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中国古代周边地区逐渐从"化外"转为"化内"的过程,或者是经济、文化中心逐渐从北向南的转移,或中原文化由中部、东部向西部渐浸的过程中,大规模人口迁移是其十分重要的载体。由于中国各地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这种大规模、跨区域移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发展是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结果。一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及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传统发展战略是依托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 ,是以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巨大耗费为代价的。而近年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从依托自然资源开发 ,转向了依托人力资源。经济学家哈比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指出 :“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 ,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 ,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实际上 ,在经济活动中 ,人的作用在诸多要素中居…  相似文献   

10.
刘航 《旅游纵览》2023,(16):95-97
贵州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文化旅游产业在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和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缺失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策、资源、市场和管理是影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有效推广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措施,以期助推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域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地方特点的文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开发的基础.使旅游更有意味,而旅游可以使地域文化得到承载和传播,让文化与旅游发展共赢。因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地域文化的开发越来越显示了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代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开发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及中原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人口南迁持续不断,给华南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素,新的冲击,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开发.而多聚居在山区丘陵地带的华南少数民族,长期受到不公正的歧视与冷落,在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影响下,生产力发展缓慢,社会经济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社会文化生活,尽管在南渐先进思想文化的冲击下有所改变.然积重难返,在较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自己固有特色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在饮食文化生活方面尤其是这样.通过对其饮食文化生活的探讨,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领略唐宋时期华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特色.  相似文献   

13.
鹿晓敏 《旅游纵览》2013,(4):114+117
徐州有独具特色的两汉文化旅游资源,但知名度不高。本文通过对徐州两汉文化旅游现状的探讨及分析,制定出包括培育两汉文化旅游形象,挖掘精品旅游线路,丰富节庆活动,开发两汉文化餐饮,创新旅游纪念品等措施使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段光炜 《神州》2012,(2):126-126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的精神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一首歌曲在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它又会给人的精神以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人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说,音乐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人的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就是它的社会效果或社会作用。因此一首好的歌曲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福建晋江陈埭回族经济在十年改革中迅速崛起.至1988年底,仅16000多人的陈埭同族就有制鞋、塑料、服装、五金等工厂202家,工业总产值567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094万元的93%.陈埭回族经济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进行考察.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样式及其成果.它包括经济、政治、教育、心理等方面.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必然有文化传统因素不同程度的参与.任何社会进程也都有贯穿其中的文化传统.由此便可透见陈埭回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地方性的传统文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传统地区旅游业赖以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传统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发展旅游又往往使传统地区过快地抛弃传统,在经济利益的牵动下传统文化发生非正态变异。本文结合案例研究对传统文化如何应答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图对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和现代化过程中的传承、保护问题提出一个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理解新石器时代河南地区生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环境波动、文化演变和社会变迁的关系,本文根据已发表的人和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末期先民的食物结构和家畜的饲养方式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本地生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贾湖遗址已经开启了向农业迈进的步伐,那么随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则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农业社会,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生业,则可以概括为生计方式多样化与生业经济复杂化,其中粟作农业的生产是本地生业经济的主体。通过对生业经济与环境、文化、社会变迁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本文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生业经济则集中呈现了人们为适应、开发和利用环境而发展出的生计方式的技术体系,其转变将引发物质文化与社会层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生业、环境与文化的交互作用对于社会复杂化进程加深和早期文明化进程提速的影响需要我们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皇家从浙江等处,通过岁办、坐办、采买等途径获取菌类物产,用于膳食、宴席、祭享和赏赐。在此过程中,皇帝的意志得以体现。皇家的需求在由官吏传达、落实的过程中,在为民生带来负担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的菌类贸易。随着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菌类的生产、贸易以及人工培育技术相应地受到了文本记录者较多的关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一带,畲人等山民群体在职业化的菌类生产和技艺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活动依赖林木资源,在开发山林副业的同时也影响着生态环境,使自身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流动性。历史研究中,给予菌类或林副物产以去边缘化的地位,对皇家和民间活动在空间视角上予以整合,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多元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移民文化具有多元性、宗教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本文以宁夏镇北堡为例,分析了镇北堡移民文化的由来和特征;对镇北堡开发移民文化旅游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包括区位优势分析和资源优势分析。在资源优势分析中,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镇北堡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也说明了移民文化在整个镇北堡旅游资源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最后,笔者提出了宁夏镇北堡移民文化旅游开发思路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20.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动力。学习动机说明了人是为了什么原因而学习。通过对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调查,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有成就感、文化生活、工作、社会责任、社会影响、出国动机和亲和内驱力等动机类型。动机类型的研究对外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