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江苏地方志》2020,(6):52-53
<正>20世纪80年代之前,南通通州乡下几乎没有楼房。我老家附近的农户,十有八九世世代代住着草屋。说是草屋,倒也名副其实。泥土夯成的土墙,或者用芦苇编织而成的帐壁。屋顶用毛竹或杂树作为支架,其上铺设芦苇毡。屋顶斜面上方,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南通一带近海,风大。为了不让草顶飞掉,罩上稻草络子。有时候风大,压上一些石头砖块之类,草顶才得以保全。  相似文献   

2.
洛阳郊区在去年春季配合农业建设保护文物工作中,发现了许多座古墓葬,其中一座带壁画的古墓,经过清理后,原地加以修固保存,以供参观与研究。这座墓的墓顶用长方小砖砌成圆锥体。墓室六角。壁顶与起券的衔接处用砖每角筑一斗二升。每壁砌四个方龛(除墓门一壁外),龛一般的是32×30厘米,每龛之间有一砖或两砖厚的突起隔开。自斗栱往下至壁根,全部涂一层石灰,墙的每角用泥和石  相似文献   

3.
1957年秋季,甘肃省灵台县人民政府在城内寺咀修建房屋时,挖出砖砌窨室一座,取出舍利石棺,雕绘砖和唐大中四年墓志等十余件文物。寺咀位于灵台县城东北部,为一小台地。相传宋代前后此处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并有佛塔,这座窨室可能就是佛塔的基址。据有关人员说,窨室用青砖筑成,方形,东南壁有室门和甬道。正中砖砌莲座,上置舍利石棺。左、右壁和后壁镶有雕绘砖六块。墓志一方,用白灰固定在砖券盝顶口  相似文献   

4.
1958年4月中旬,南阳市西北隔玄庙观西发現砖墓一座,保存較完整,茲将发掘情况略述于后: 墓室結构及随葬品的位置这座墓为一竪井土坑小砖券墓,墓长3.70、寬2.90米,墓室分前室和后室,前室长2.90、寬1.24米,没有頂券,只有东、西、北三墙,是放置殉葬器物的地方。后室分东、西两室,其間隔一界墙,后东室残損过甚,后西室砖壁保存完整,底部有棺木痕迹,頂部用砖券成弧形,砖长27、寬12、厚4厘米,东西两壁从墙底最下层砌二道平砖,再砌一  相似文献   

5.
陇东土炕     
宿焰星星在,清宵细细长。底须燕玉伴,绝胜越棉装。暴暖蒸念重,空烟隔慢。清代诗人杨芳灿的这首诗,可谓道尽了隆冬时节热炕的妙处,是对土炕最好的赞誉。土炕是陇东广大农村千百年来流传的一种用土坯砌成的特殊的“床”。陇东土炕一般砌在房子进门两侧,也可以砌在房门对面两角。有时也靠窗而砌,另一侧则留一空地,放置箱柜等家具。在窑洞里,土炕一般砌在门口窗户边,以便于通气排烟。土炕一般是用土坯垒砌而成,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多用砖块砌成。砌炕俗称“盘炕”,盘炕时先将土坯或砖块垒地四周,即形成炕圈,并在炕圈内正中竖一炕柱,以便支撑炕面。在炕圈正面留一炕洞,俗称“炕眼门”,以供烧炕之用。有些人家为了防止烧炕时烟火熏黑房屋,便将炕洞留在房屋外面。在炕圈里面顺内墙一侧还须留一烟道,俗称“烟通眼”,并在烟道上安放一挡板,烧炕时用于通烟排气和保温之用。之后,再在炕柱上架上用事先草泥槌制而成的有一定规格的“炕基子”,用细泥勾缝之后,再上一层细泥后即可;或者在炕圈内装上干土,在干土上抹一层约2寸厚的麦草泥,再将麦草泥槌实,风干后掏出干土即可形成炕面。炕盘好后,将柴草从炕洞填入炕内,点着后用慢火烧结,使其干硬牢固后即可。在有些地方,还用从...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以来,陕西省甘泉县陆续出土了一批秧歌舞画象砖。现由甘泉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这批画象砖共计五块,分为三式。现分别介绍如下:Ⅰ式两块,一九七八年该县下寺湾公社雨岔大队(现属雨岔乡)修建大队公窑时发现古墓一座,这两块画象砖砌于墓壁。该  相似文献   

7.
李军 《文物春秋》2004,(2):77-78
<正> 1998年7月,邢台市平乡县橡胶厂在董庄村南取土时发现一座砖室墓,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平乡县文物保管所遂派人前往调查。该砖室墓坐北朝南,墓道已被破坏,墓室为圆形,穹窿顶,砖雕仿木结构,高2米,直径3米。位于墓室北部的砖砌棺床拆毁殆尽,未见人骨及随葬品。 墓室周壁有砖砌倚柱6根,柱间连以兰额,额上有枋,柱头有单昂一斗三升仿木斗拱。东西两壁分别有仿木结构的牌坊或房屋,北壁有壁龛。其中西壁房屋造型错落有致,枋、斗拱、昂、瓦及棂窗、妇人启门等制作精细  相似文献   

8.
南京雨花台区三座六朝墓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月,为配合基建工程,我们在南京雨花台区红花乡与油坊桥两地清理了三座古墓,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文物,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红花乡墓葬墓葬位于雨花台区红花乡砖瓦厂内.是用长31、宽16、厚5.5厘米的长方形青砖砌成的单室券顶墓,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10°.墓室长4、宽1.60、高1.80米.墓室为三顺一丁砌法,共三组,上面平砌四层再起券.墓壁无直棂窗及小龛设置.甬道长0.75、宽0.8、高1.20米,亦为券顶,砌法为三顺一丁,共二组,上平砌七层再起券(图一).该墓早年被盗,但仍出土器物20余件,  相似文献   

9.
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研究李文杰郎树德赵建龙本文通过考察实物和模拟实验揭示了大地湾一期制陶工艺的奥秘:夹砂陶的分层现象是间隔使用夹砂、泥质两种泥料和逐层敷泥的结果;器身用内模敷泥法成型,壶的领部用外模敷泥法成型,二者可统称为模具敷泥法;修整器表也...  相似文献   

10.
翰墨林旧址位于长治城西大街60号.坐南向北,门面五间,中三间为书社,左一间为照像庄,右一间为刻字居.门脸用砖雕精刻细做而成,砖雕图案有琴、棋、书、画——“四艺”;宝剑、扇子、莲花、渔鼓、玉萧、葫芦、拍板、花蓝——“暗八仙”等.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内院东西楼上下20间,南楼上下60间.高低参差,山墙粉白、屋脊青灰.每间楼房门窗上方用青砖砌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的图像构成,以西北壁下层寓意着墓主人夫妇亡魂的夫妻对坐图为关纽,随着天地之运,在西北方分为二途:一途是随着地道的运行方式,右旋进入位于北壁(子位)的砖砌假门,阴极而复生,进入另一个生化的循环过程之中;另一途则在"天交于地"的西北壁(亥位),经过"孝子"图像"通于神明"的功能,从地升天,表现为对应于西北壁上层的墓主人夫妇素服合掌虔诚的形象,又随着天道的左旋运行,在仙人、道士、侍女等的召魂下,缓缓前行,最后是位于北壁(子位)上层寓意着"天开于子"的庑殿顶门楼式的仙庭.  相似文献   

12.
1999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在南京市北郊的郭家山清理了1座六朝砖室墓。(图一)由于此前我馆已先后在郭家山清理了7座墓葬,①所以此次将这座砖室墓编为郭家山8号墓。现将此墓的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为前、后室砖墓,墓门方向170°。(图二) 由于此墓系基建中发现,故其前室东侧的墙已被推去一半,墓顶也部分被毁。前室南部中间有短两道,而道券顶,壁采用三顺一丁砌法,铺地砖为平铺,封门墙则采用侧“人”字相交砌法,南道长0.7米,宽0.9米,高1米。 前室略呈方形,长2.65米,宽2…  相似文献   

13.
1982年8月,南京博物院在苏州吴县张陵山东山清理一座长方形单室券顶的砖室墓(M5)。墓向为南偏西10°,平面略呈腰鼓形,左右两壁向外弧凸。墓全长3.88、最宽1.84、高1.35米。东、南、西三侧为三顺砖纵砌起底,上置丁砖一排,共砌四组,然后再以平砖迭砌,渐渐起券收拢而成券顶。北侧是一丁一纵砖迭砌封门,宽1.74米。墓室底部用砖按人字形铺地一层。没有壁龛和排水沟。墓砖为长方形素面青砖,长25、宽12、厚2.6厘米。在墓室券顶中间有一排竖砖是用长方形素面青砖修整成的楔形砖。  相似文献   

14.
1987年3月,在余杭县闲林埠镇东北唐山发现一座古墓,我所派员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所获资料报道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庙山西北坡,方向北偏西70°,为砖构单室券顶墓,平面呈“凸”字形,全长7.6米,分墓室和甬道两部分(图一).墓室长5.55、宽2.18、高2.57米,左右两壁及后壁均呈弧形向外鼓出,后壁弧度较大,和顶券相接而成后拱,前壁平直,但在前壁之外,甬道之上有砖砌弧形突出形如龟背之前缘.墓室中后部置棺床,高21厘米,棺床前又依次伸出两砖,作台阶状.棺床上部顺砖错缝平砌,下部用竖砖杂乱堆砌,砖与砖之间留有间隙,  相似文献   

15.
1983年3月,绍兴县福全乡迪埠村农民在秋家湾北坡发现古墓一座(图一)。我们进行了清理。编号为绍兴 M309。此墓为凸字形单室墓,墓向305度。前有短甬道,外有封门墙,封门墙以五层平砖起基,上以一丁三顺法砌砖四组,再砌以平砖。高1.85、宽1.65、厚0.4米。甬道以平砖起基,以一丁三顺法砌砖四组,再上以刀形和楔形砖起券成顶。长1、宽0.85、高1.3米。墓室四壁及顶砌法与甬道相同。券顶平整。长4、宽1.65、高2.45米。甬道壁和墓室壁不错缝,相互独立,应是分别砌筑的。墓室分前后两部分,以一排平砖为界,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64,(11)
1961年6月,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南苑苇子坑清理了一座明代墓葬。该墓的建造是在一个长、宽各10米、深4米的土坑内,用三合土夯打成墓壁及墓底,三合土壁之内,用磨砖砌成砖壁,砖壁之内是木槨,槨盖是17厘米厚的七块木板,槨盖之上压砌一层厚40厘米的石条,石条之上再用三合土夯打成墓顶。墓顶与四壁紧紧相接。在墓底及墓壁之外围至1米高处,皆包围一层10厘米厚的碎木炭(图一)。  相似文献   

17.
南京雨花台区四座西晋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近郊雨花台区为历代古墓葬集中之地,1949年以来在这一带发掘过大批六朝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现将我馆1985年底至1988年初在雨花台区清理的4座西晋墓情况简报如后。 一.养回红村西晋墓(M_1) 墓在雨花台区雨花乡养回红村(区教师进修学校内)。是用长31、宽14、厚4厘米的长方形青砖砌成的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方向200°。墓上半部已毁。墓室长方形,长4.78、宽1.30、壁残高0.82米。砌法为平砌二层再竖砌一层。铺地砖一层,斜铺呈人字形。甬道已毁,仅  相似文献   

18.
黔东南美丽的侗乡车江万亩大坝中部,有一座古色古香、奇特别致的明清建筑格式院落,在周围清一色的侗族居民中,它尤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做家大院”。然而,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宏伟建筑的房间的墙体,竟是用糯米饭拌和石灰和石头筑成的。这座古建筑位于章鲁寨的中部,门前有一大水塘,面积约1500平方米(中间原是一水井,后才挖成水塘)。建筑朝向座北朝南。门楼为歇山顶,盖小青瓦。大门正中顶上彩绘一太极图,两个房山头刻龙鱼吻。门楼是八字墙,左右两边是八字空斗墙、三八空斗墙。墙的两面砌石头,中间填沙石。左侧…  相似文献   

19.
1956年4月我会在兴平县西郊配合基建工程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有一座宋墓,保存很完好,出土的随葬品也比較丰富。一墓的结构这是一座仿木建筑的砖室墓,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砖砌成,砖的外面磨光。墓室长方形,南北长3.48米,东西寬2.70米,高1.80米,方砖鋪地,东西北三壁最下面用单砖平砌两层,再往上向內凹进2厘米,成束腰状,束腰部分雕刻有花紋装飾,束腰上面又用单砖平砌两层,再上各有倚柱八个,分隔成七段,中間一段为一小龕,龕左右相隔的一段  相似文献   

20.
大冶市六朝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3年3月5日,大金公路金牛路段土方施工过程中,於殷老八自然村(北)150米的金龟山西南坡地上,发现古墓三座。我们对其中一座墓(编号M1)进行了发掘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M1为券项单室砖墓。方向185°(图一)。墓顶距地表约1.5米。平面呈长方形,全长576、宽200、高220厘米。墓室两侧墓壁为双层台阶夹墙结构,外壁墙高125厘米,内壁墓墙高100厘米。墓门内1米处,紧贴两侧墓壁各有一缧墓砖高垒,高84厘米。墓壁162厘米高处始起券,均以32×16×5厘米楔形砖,错缝侧砌起券,券顶残高52.5厘米。墓壁使用31×16×5.5厘米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