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驯化初期的家猪与野猪的鉴别是家猪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准确定位家猪的起源时间和地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陕北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吉林通化万发波子遗址出土的猪骨及其他动物骨骼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猪食物结构的影响,证明了由于人类的饲喂,驯化的家猪与野猪的食物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可以有效地进行家猪与野猪的鉴别。在此基础上,对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猪骨和其他动物骨骼进行了食谱分析,并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判断该遗址中已经出现了驯化初期的家猪。  相似文献   

2.
作为已知的最先被驯化的主要食用动物之一,猪的驯养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根据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与现代畜牧学研究,从现代野猪论古,或从古代野猪论今,或从古今论点结合,都说明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中国家猪驯化于新石器时代初期,它是由黄河上游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华夏民族先民,黄淮中下游以兴隆洼遗址、北辛遗址、磁山遗址与裴李岗遗址为中心的东夷族先民和中国南方以瓶皮岩遗址、河姆渡遗址为中心的苗蛮族先民多中心驯化而来的①。(一)江西历代养猪业的发展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翠峰环立,气候温和,土地…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物所见我国家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1)
早在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人们开始把猎获的野猪驯养成家猪,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反映我国新右器时代养猪历史的考古资料,为数是很丰富的。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四层),考古工作者发现动物骨骼四十八种之多。经鉴定,家猪骨骼占其中很大部分。遗址中出土的陶猪(图三),以古朴的手法再现了当时驯养的家猪的形象。这表明,我国饲养家猪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  相似文献   

4.
刘欢 《南方文物》2014,(1):78-81,64
<正>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对猪驯化的开始和饲养的发展,逐渐出现有关猪形象的装饰或器物。不少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泥塑或陶塑的猪,如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300~7100年的地层中便出土有泥塑猪①,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6500年的地层中出土有陶猪②,北京上宅遗址距今7000~5000年的地层中发现有陶猪头③等。此外,在山东章丘  相似文献   

5.
猪是人类早期驯化的主要动物之一,也是私有制出现后私有财产的主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统计,分析了新石器时期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养及其分布情况,认为家猪起源于野猪,不同地区的野猪驯养是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发展的,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证明以养猪为代表的中国原始畜牧业是和原始农业同时起步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岭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这一地区有关猪属动物研究的现状,并对该时空范围内家猪饲养业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从距今12000年以来,所有出土动物骨骼的遗址中都发现相当数量的野猪遗存,野猪分布广泛,是当时狩猎的主要对象之一。至距今6000年左右,广西革新桥遗址发现了少量的家猪,至距今4400年左右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银洲、河宕和村头遗址都发现了家猪的骨骼,家猪饲养业已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汉代陶猪     
正猪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具有生长快、成熟早、繁殖能力强、杂食等特性,对已从事定居农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最适宜饲养的家畜。在我国古代,猪历来被视为财富的象征。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西安半坡、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经发掘出家猪的骨骼;裴李岗文化时期还出现了陶塑猪的形象,表明当时猪已经被  相似文献   

8.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引人注目,其中刻纹陶块的出土把我国的盆栽历史上溯到7000年前。7000年前河姆渡人已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娴熟的栽培、制陶技术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当时出现盆栽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9.
双墩文化是一支分布于淮河中游地区、独具特色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跨度约为7500—7000BP,本文通过对禹会村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开展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该遗址的家畜饲养策略。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猪群的稳定同位素值整体上反映出以C3类植物为主的食物结构特征,与大、中型鹿科动物比较相似。虽然动物考古的相关分析表明遗址的猪群是以家猪为主,伴有少量野猪、返野家猪等,但猪群个体之间的稳定同位素值很相似,反映了相近的食物结构。植物考古的研究表明,禹会村遗址及所在地区,在双墩文化时期以采集为主,辅以小规模的水稻种植。在这种背景下,禹会村遗址的古人对家猪采取较为松散的管理方式,其食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禹会村、侯家寨一期和双墩三处遗址的猪群,整体上的食物结构比较相似,但双墩遗址中3例以C4类植物为食的猪可能非本地饲养。双墩遗址作为一处中心型聚落,其在外来稀有资源的占有上优于另外两处遗址,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随着文化的交流、社会发展,聚落间的差异和分化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0.
在史前的艺术品中,以动物为题材的雕刻与雕塑品占相当大的比例。一般人们已习惯把它们仅仅作为原始艺术品或原始工艺品来看待与研究,也有学者把它们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联系起来研究。近年来,我国有学者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形象和陶钵上的猪形纹饰的比较,来...  相似文献   

11.
青龙泉遗址是国内目前为止墓葬随葬猪骨材料收集最拿面、标本最丰富的史前遗址.本文重点对青龙泉遗址墓葬出土猪骨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考古学观察.这批猪骨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尺寸大小和LEH发病率四个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家猪种群结构模式,因而该墓地所随葬猪骨绝大部分属于家猪,其中也有少量的野猪个体.这为我们后续研究中系统探讨猪骨随葬所反映的社会结构细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猪是中国较早驯化的家畜,考古资料证明,山东泰安大坟口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均发现有猪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猪已被饲养为供肉食的家畜;距今约7至9万年的山西丁村人、距今约20万年的陕西大荔人、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在他们的洞穴遗址中都有大量野猪碎骨化石,旧石器时代人们猎食对象中也包含野猪。(1)新石器  相似文献   

13.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七千年以前的植物遗存,最引人注意的是大量稻谷的堆积,此外还有不少属于采集食用的橡子,菱角等,而易于为人忽略的是出土的葫芦种子。说起葫芦,那是人人熟悉的蔬菜作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话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头上。这种植物具有多种实用的功能而很早就为先民所注意,它不仅在植物驯化史上名列前茅,而且分布极广,几乎遍于  相似文献   

14.
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何周德葫芦是我国最古老的蔬菜植物之一,在我国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古代遗址中,就发现过炭化葫芦遗物。如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葫芦皮①,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籽②,说明我国最晚已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栽培或利用葫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石家河文化M148中12例随葬猪骨及其它单位出土的家猪、狗、鹿、虎、熊、水牛等动物骨骼17例进行进行了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随葬用猪的食谱特征,以深入探讨猪牲的饲养策略以及其主要来源。与其它动物相比,随葬猪群的13C和15N值分布范围非常广泛(-19.9~-8.1‰,3.6~8‰)。根据其13C和15N值,随葬猪群可分为三类:1.野猪,具有最低的13C和15N值;2.家猪,具有较高的13C和15N值;3.家猪,具有最高的13C值和较高的15N值。由此可以看出,随葬用家猪应来自生业模式和饮食习惯各不相同的家庭单位对M148墓葬主人的供奉,这可能反映了石家河文化时期汉水流域社会资源的集中化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螺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地处姚江谷地北侧低丘环绕的小盆地中部,西南距河姆渡遗址约7公里。2004年2~7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根据土色、土质、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器物的形制,将该遗址分为早晚紧密衔接且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三个阶段。发掘和钻探情况表明,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古村落遗址,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至少相似的年代跨度,对于研究河姆渡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河北邢台小里遗址仰韶时代后冈一期文化时期出土的动物遗存的种属鉴定、不同种类动物的数量比例进行了介绍,并对遗址的家养动物驯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发现遗址存在家猪与狗两类家养动物,遗址仰韶时代先民的获取肉食资源方式为以饲养动物为主、渔猎经济为辅的"开发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管状带孔骨器是一种乐器——骨哨(笛)的观点被学界和社会广为接受。但最新的微痕研究表明它不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器具,很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纺织器具。  相似文献   

19.
己亥年说猪     
<正>一年一度辞旧岁迎新年,2019年是农历己亥,猪年。猪乃六畜之首,便于饲养、发育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之一。在我国早期定居的原始部族中,猪的饲养与农业的发展是并存的。猪在农耕文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已知最早的家猪发现于广西桂  相似文献   

20.
对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稻谷和骨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附近在1973年冬至1974年春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下称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遗址第四层的年代据初步测定在六千七百年以前,是我国考古发掘上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仅就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稻谷和骨耜,从我国水稻栽培和早期农业发展的角度谈几点看法,以供讨论。一、对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出土稻谷的鉴定意见在遗址第四层十多个探方广达四百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谷壳、稻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