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浩 《中国钱币》2006,(2):67-68
邬德华(AlphonseMarieTraceyWoodward),1876年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旺岛,父亲是美国海员,母亲是法国人。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日本横滨,1895年迁居神户。父亲喜爱收集邮票,邬德华年幼即继承其父藏品,并养成一生之收藏癖好。16岁时就撰写邮票文章,在美国邮刊上发表。1905年他售出他父亲的各国邮票集藏,着重于日本邮票,不久成为日本、朝鲜、台湾邮票之权威,1928年出版《PostageStampsofJapanandDependencies》(日本及其属地邮便),此书获得1929年英国皇家集邮学会(RPS)年度奖,至今仍为这方面权威之作。邬德华研究的兴趣相当广泛,1909年时尚在…  相似文献   

2.
彭苏 《名人传记》2022,(12):45-49
李拓是朝鲜封建王朝的亡国之君,一生命运多:一岁时就被立为世子,在父母与祖父的宫斗以及中日俄三国争夺朝鲜的残酷环境中长大,其母亲闵妃(史称明成皇后)为日本人所残杀;1907年,李拓接替父亲高宗登上帝位,三年后朝鲜被日本吞并;他一生无后,长期被日本当局软禁,1926年4月在郁郁寡欢中去世,年仅五十三岁。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2,(4):43-43
日本孝明天皇是明治天皇的父亲,他于1867年突然去世.死时年仅36岁。孝明天皇死后.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台湾二姑丈的来信,并得知他近期来武汉会亲的消息,我顿时有了说不出的喜悦.我父亲是台湾台南县人,1943年他22岁时离家赴日本谋生.1953年他和我母亲带着我们4个儿女,从日本回到了祖国大陆,定居武汉.听父亲讲,我祖父36岁时就因病去世,祖母身体很好.父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离开台湾时,他的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已结婚.1974年父亲在武汉病逝.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吴锡类,1921年1月28日生于台湾,是台湾省台南县东石区六脚乡更寮庄人.22岁时去日本谋生,并在日本结婚.1974年2月20日病逝于武汉.我于1948年出生在日本大阪,195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到武汉.我因籍贯是台湾省的缘故,经历了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1,(25):13-13
今年2月,在香港举行的拍卖会上,一套名为《毛主席为日本工人的题词》的邮票以897万港元成交。这套邮票于1968年“文革”时期印制,从未正式发行,如今创下了中国单枚邮票或方连邮票的最高纪录。目前中国约有5万余集邮团体,邮票市场暗潮涌动,买家对中国史类邮票的热情程度丝毫不减于最近兴起的波尔多酒和当代艺术品。  相似文献   

7.
蒋伯壎先生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钱币收藏家,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邮票收藏家,他的收藏对当时的钱币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蒋伯壎,原名蒋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贫寒家庭。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苏州教会学校读书,宣统元年(1909)考入苏州邮局任拣信生,后在徐州、南京、重庆、杭州等地邮局工作,1954年退休。殁于1965年7月,终年七十一岁。他收藏钱币的时间先后达四十余年。 1920年蒋伯壎先生在南京邮局任支局长时,开始收藏钱币和邮票。为了收藏钱币和邮票的方便,他改名为蒋伯壎,从此,蒋伯壎之名闻名于钱币界。1927年先生调四川重庆邮局任  相似文献   

8.
藏邮趣话     
西藏地方邮政实行以邮票作为邮资投寄信函方式为特征的现代邮政,开始于1912年5月,这之前一直是沿用古老的邮驿。其背景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10年2月因清军入藏在英国唆使下逃往印度,于1912年5月返藏,在印度住了两年多。在印度期间,十三世达赖接触了一些新鲜事物,返藏后即决定兴办水电、机械、银行和邮电等实业。同年5月便在拉萨、江孜、日喀则成立了扎康(邮局),同时发行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共6枚。截止1959年西藏地方邮票废止,历经四十七个年头,共发行了5套邮票。邮票发行虽少,但趣话颇多。 邮票破开使用 我们看到西藏在民改以前的实寄封上常常贴有1又2分之1、1又3分之1或1又4分之1的邮票,这些邮票都是完整邮票剪开使用。好好的邮票为什么剪开使用呢?其原因有二:一是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邮票虽然也有几种不同面值的票面,但在邮局实际操作中仍不敷用;二是当时印刷条件极为困难,增加每套邮票面值  相似文献   

9.
乃月 《文史月刊》2005,(12):31-35
(一)1937年暑假,我刚在浙江嘉兴小学读完初小准备升入高小时,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发生了。这个事变将对国家对家庭以及对我自己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当时不到十岁的我,蒙昧无知。只是看到时任浙江嘉兴专区专员兼县长的父亲比平时更忙碌,经常开会到深夜,街上不断出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和拿着各色小旗的游行队伍,到处贴着抵制日货的宣传画。事变后不久,父亲即接到省府调令,着免去嘉兴专员、县长职务,改任吴兴专区(今湖州市)专员,不再兼县长。于是那些来自安徽合肥老家被安排在县衙担任大小职务的乡亲们纷纷卷铺盖走人,父亲只带了…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史研究沿革中国史籍称古代日本为“倭”。作为正史,最早提及日本的为《汉书·地理志》“燕地条”,其文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①寥寥十余字,语焉不详。其后,在《三国志·魏志》的“东夷·倭人传”中,以近两千字的篇幅,较详细地记述了以邪马台国为中心的古代日本社会风貌和地理形势。自此以后,在历代正史典籍中,有关日本的记述不绝于书。但说到研究日本,则是在1871年中日缔结修好条规、建立近代邦交关系,尤其是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于日本之后。天朝大国被东洋小国击败,随即遭受规模空前…  相似文献   

11.
南京的毁灭     
本文泽自乔治·费区(George Fitch)自传《在华八十年》(My Eighty Years in China)一书第十章。费区(又名费吴生)于1883年1月出生于中国苏州,后回美国,本世纪初复来中国,长期服务于青年基督教协会。1937年12月间在日本占领南京时,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副总干事,并任代理市长。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淫等暴行,同时以安全区干事长的身份与日本大使进行了多次交涉。“南京的毁灭”是以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为根据写成的,文中反映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华八十年》一书是乔治·费区的孙女唐亚·肯登(Tanya Condon)于1991年11月赠送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同时还赠送了“南京大屠杀纪实”资料录像片一盘。书和录像均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佐证材料。谨此对唐亚·肯登女士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 世界硬币集藏概述   货币按其材质首先分为纸币与 (金属 )硬币。硬币已有 2500年的历史,纸币也流通了 1000年。流通中,纸币承担了总量的 95%以上;集藏中,硬币则比纸币有更久远的历史与众多的收藏者。   世界硬币从时间上大致可划分为:古代币 (至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币 (476年—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近代币 (1640年—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 );现代币 (1917年至今 )。其中 1945年后又称当代币。   当然,从钱币文化观点出发,其嬗变兴衰既与重大政治事件相关又不尽同。   一、世界钱币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俞传芳 《江淮文史》2012,(1):100-106
少年时代首倡创造社 陶晶孙,又名陶炽、陶炽孙,江苏无锡人,生于1897年12月18日。儿时就读于家乡廷弼小学。父亲陶廷枋,清秀才,在1904年无锡封建士绅与新兴商贾的冲突中,因站在新兴商贾一边讥评朝政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发愤东渡日本留学,同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06年陶晶孙10岁时,随父亲去了日本。  相似文献   

14.
吴秀凤祖籍在台湾省台南县,父亲22岁时为谋生从台湾去了日本,之后与日本女子网崎皆子成婚.1947年吴秀凤出生在日本.1953年,她全家六口人从日本大阪回到了五星红旗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分配到武汉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15.
陈奇 《贵阳文史》2010,(4):72-73
<正>求学时代1929年2月25日,吴雁南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今属重庆市)吴家镇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宗国,在镇上一所小学教书,母亲陈朝碧,在乡间务农。4岁时,他即跟随父亲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四书》。10岁开始入小学二年级,13岁即小学毕业,其后到县城一所新创办的私立伯桥中学上初中。1945年秋,他  相似文献   

16.
我父亲叫吴昆山,是台湾省台中市人,十几岁时离开台湾到日本,一边读书,一边打工.1953年他只身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被分配到武汉工作.l964年我在武汉出生,所以我虽是台湾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武汉是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7.
黄成木 《江汉考古》2003,(2):82-84,F003
武汉市文物商店集藏着大量的古代青铜镜,其中有日本铜镜十数枚,形制有圆形和圆形带柄,也有异形镜。装饰题材以松、鹤、竹、梅吉祥纹为主体。均有铭文。日本铜镜带有我国宋代铜镜遗风,其铸镜艺术起步较晚,我国铜镜艺术开始衰落时,日本铜镜艺术则渐趋成熟与发展。但昙花一现,很快衰落。通过文中介绍的铜镜,本文初步勾勒了日本铸镜概貌及日本铜镜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17,(5)
正进入中南海我十几岁时随父亲从河北老家到北平。解放前父亲是北平一家车行的司机。1944年我18岁时,父亲托人把我送去了新街口南大街的永茂车行当学徒。日伪统治时期,中国人没有地位,学徒工的生活很辛苦。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北平迎来的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接收大员。本想今后的日子会好过些,不料国民党和日本人一样,都是欺压老百姓的活阎王。当时北平城里流传一句歌谣:"盼政府、想政府,政府来了更受苦。"可见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9.
一九O九年 三月六日生于东京牛述区(今新宿)新小川叮,为家中长子。父亲系兜叮股票交易所的跑街,母亲原系和歌山市的艺妓。一九一五年六岁 入涉谷第一普通高小。十岁时转至涉谷大向小学。此间,对《立川文库》、 《日本少年》等书刊发生兴趣。一九二O年‘十一岁 父亲投机成功、独自经营股票交易所。在表兄指导下,投寄童谣创作于《赤鸟》杂志。一九二一年十二岁 入青山学院中学部,一度受到基督教的感化。遂即醉心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一九二五年十六岁 十二月,被编人成城第二中学四年级。次年,因学校升格为七年制高中,乃入高中部文…  相似文献   

20.
咸丰三年(1853)一月,年仅二十岁的英国姑娘钟·温乐随英国传教士从伦敦出发来广州。她是前来与其未婚夫俾士(Geonge Piercy)完婚的。同年夏天,他们的婚礼在香港大教堂举行。 钟·温乐刚毕业于著名的伦敦威斯敏斯特师范学院,热忱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