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杨宜中墓于湖北省安陆市李店区刘庙乡四里大队仰家园被发现,为安陆市目前唯一发现的一座元代墓葬。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杨宜中生于安庆路,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间人。墓志铭的世系和家族概况记载明确,对于研究元代汉人家族、民族融合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丰富了安陆地方历史文化。文章从杨宜中生平、杨氏家族概况、杨氏家族自安庆徙居德安的原因、与杨氏家族通婚的吕氏家族辨析、墓志铭所载民族融合情况等五个角度出发,钩深索隐,对该墓志铭进行解读与考释。  相似文献   

2.
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推翻元朝,恢复汉室。因为在朱元璋整个斗争的过程中,他的主要对手其实并不是元朝,而是张士诚和陈友谅两个与他同样为起义军首领的乱世英雄。公元1364年,朱元璋受元朝招安,获封吴王称号。与此同时,张士诚也获得了同样的封号。因此当时朱、张二人并称吴王,张士诚为东吴王,朱元璋为西吴王。当时在三个起义军首领之间,陈友谅是实力最强的一个,朱元璋是最弱的。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以来,江苏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在工程施工中,曾陆续发现近百座古墓,其中在生活区(原曹山乡永丰大队林业队)内出土的一座宋墓,墓葬范围不明,只发现一盒完整的墓志铭。墓志和志盖均石质,色青灰,方形,边长91厘米,志身厚8.5厘米,志盖厚5.5厘米。志盖篆“宋故奉议许君墓志铭”3列9字。志文楷书,33行,953字。  相似文献   

4.
一、序说1993年7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罕苏木苏木的朝克图山之阳发掘耶律羽之家族墓时,在耶律羽之家族墓之东2公里处发现了另一处辽代墓群,当即抽调人员前往清理其中的一座墓葬,编号为1号墓。经过清理,发现1号墓虽早期被盗,但仍出土汉字和契丹大字墓志铭和20多件宋代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瓷盘和瓷碗。一些瓷盘底部“书写契丹大字墨书题款,共约百余字”①。由于该墓早期被盗,汉字墓志铭仅出土极少量的残片。残片处于墓志铭题目部分,对于辨明墓主人身份极有帮助。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这些残片编号。1号残片只有“勤力”两个…  相似文献   

5.
墓志铭的结构与名目──以唐代墓志铭为例程章灿翻开《唐代墓志汇编》,可以发现,尽管都是墓志,标题的名目却是多种多样。除了最常见的墓志、墓志铭、墓志铭并序(叙)三种之外,还有墓、墓铭(并序)、墓表、墓记(并序)、墓志文(并序)、墓铭(并序)、墓志铭(并序...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9,(8)
1977年11月,四川省冕宁县城关公社幸福大队社员平整土地时,在县城北山边缘发现塌毁明代砖室墓一座;出土墓志铭一盒,彩绘陶罐一个。据墓志铭记载,该墓下葬干明正统七年八月十五日。彩绘陶罐短颈、卷唇、鼓腹内收小平底,最大腹径在肩部,高27、口径9.5、底径11、最大腹径27厘米(见图)。器形具有明代陶器一般特征,唯通体施一层  相似文献   

7.
《宋供奉官刘府君墓志铭》系50年代末因工程施工在沙市蛇入山附近出土。该墓是一座多室砖墓,出土时墓室及随葬器物均被挖毁,仅留下墓志铭一方,现藏沙市博物馆。墓志铭为青石质,石板长92.8、宽58、厚2.6厘米。志边界以框线,框线内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志额,下部为志文。志额正中竖书阴刻篆体“宋供奉官刘君之墓”,字长9、宽5—6.5厘米不等,两旁有阳刻的菊花图案为装饰,志额高24.5厘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东郊后蜀张虔钊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7年底,金牛区保和公社光荣大队在农田基建中,发现一些人物、动物画像石刻和墓志铭等文物。经我处发掘清理,该处系五代后蜀张虔钊墓。一张虔钊墓是一座大型券拱砖室墓,建于五代后蜀孟昶广政十一年(948年),位于成都市东郊约3公里的保和公社"天鹅抱蛋"处。唐、五代时,此地属华阳县管辖。  相似文献   

9.
黄伟 《福建史志》2013,(3):22-24
一、墓志铭的相关内容 2011年3月,泉州市考古队在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乌石社区的狮头山下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墓葬中出土了铜镜、小瓶、烛台、小罐等13件器物及两方墓志铭。发现的两方墓志铭分别为墓主王应元和其夫人郑氏的。王应元的墓碑质地为黑页岩,平面形状上弧下方,边缘凹凸不平,文字布局为上部墓铭篆额,下部楷书墓志铭正文,字体优雅清秀。正反两面均阴刻文字,分别刻有待赠伯台王先生墓志铭和明郡庠生伯台王公行状。文字中记录了王应元随明朝册封使团出使琉球过程中在海上遇险的一段经历,是了解泉州与琉球交往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77年,江苏建湖县庆丰乡瓦荡大队永利生产队社员做河圩时,在被称为”花园垛”的场头附近距地表约为1米深处。挖到一块巨石,长约1.5米,宽厚各0.3米。横向排列,挖出这些条石后,发现下面有一座古墓。此墓位于庆丰乡直东约六华里,观音阁西二华里,盐建公路北侧一里,是一座一夫与妻妾三人合葬墓,由于早年被盗掘,棺盖被锯去一半,中间墓主人骸骨已移至棺外,随葬品以瓷器居多,有罐瓶、壶、盂、铜撑及及墓志铭等数十件。1.墓室结构:该墓以石、砖、木层,分内、中、外套椁组成(图一)。墓室  相似文献   

11.
陕西户县贺氏墓出土大量元代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9,(4)
陕西户县元代贺氏墓包括贺贲、贺仁杰、贺胜等三座墓,位于户县秦渡公社张良寨大队村北约500米处,距县城十公里。在沣河之西,终南山之北。三墓自西北向东南成一直线(图一)。1978年4月陕西咸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与户县文化馆共同进行发掘。西北墓内出石墓志一合。志盖上阴刻隶书九行,每行四字:"大元故左丞相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推忠宣力保德功臣太傅谥惠愍贺秦国公墓志铭"(图二)。此墓墓主为贺胜,编为一号墓。中间的墓内出墓志铭一合,志盖阴刻篆书五行,每行五字:"大元光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事贺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在搜罗北宋管师仁的史料时,查得管氏曾是江西德兴流口《胡夫人墓志铭》的篆刻者。《胡夫人墓志铭》在孙以刚先生的《江西德兴流口北宋墓》(《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一文中有记载,“1987年5月14日,江西省德兴市海口乡流口村农民洪卫良在平整屋基时,发现一座塌陷多年的古墓”,墓中出土了《胡夫人墓志铭》。  相似文献   

13.
王干青烈士墓座落在绵竹县城关南郊的精忠观旁。烈士墓坐西向东,封土高2.5米,墓呈圆形,墓径6.2米,墓有碑,碑高1.80米,宽0.93米,厚0.12米。碑阳为绵竹县教育界人士邓清澜先生所写楷书“王烈士干青墓”(见图),碑阴为邓清澜先生撰并书写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14.
1987年2月上旬,丹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本县唐河乡龙鹄村九组发掘了一座宋墓。墓用红砂石椁和砖砌成,长3.4米,是一个单室墓。 这座宋墓,是该县唐河乡龙鹄村九组农民袁桂枝和她的丈夫在深挖包产地时发现的。墓早年被盗,棺椁零乱。经过清理,仍出土了宋代铜镜、墓志铭、墓俑和墓砖等文物。其中,铜镜,制作精细,保存完整;铜镜背面的佛教讲经图,雕刻精湛,是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墓志铭多达326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据李温墓志铭和有关史料记载:李温是南  相似文献   

15.
所谓“墓志铭”,简单地讲就是刻在墓上的碑文,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一般记叙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等,“铭”则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安慰之词等。但有些墓志铭却写得别有情趣,读之或可领悟到逝者的人生态度,或感受到逝者生前对事业的追求,或在莞尔一笑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6.
1988年4月,陕西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向阳公司发掘清理一座唐墓时,出土了一合墓志铭,这合墓志铭对厘定史料、研究唐代文化及作者散文创作特色均有较高价值。墓志铭盖款题“大唐故郑府君墓志铭”篆体。墓志铭为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撰文,钱琇书,题为“大唐故中散大夫尚书比部郎中郑公墓志铭并序”,正文24行,满行25字,除去署名和空格11字,共586字。从文内知,墓主郑绩终于开元十五年八月辛丑,同年十一月廿二日与妻钱氏合葬于杜城东铜人原,享年五十六岁。由此可断其生卒年岁为唐高宗咸淳三年到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  相似文献   

17.
所谓“墓志铭”,简单地讲就是刻在墓上的碑文,包括“志”和“铭”两部分。“志”一般记叙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等,“铭”则是对死者的赞扬、悼念、安慰之词等。但有些墓志铭却写得别有情趣,读之或可领悟到逝者的人生态度,或感受到逝者生前对事业的追求,或在莞尔一笑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曾于1963年在今咸阳市东北17。5公里的顺陵西南隅约500余米处,发掘了一座唐墓。该墓历史时期曾多次被盗,其中发现四个盗洞,墓志铭已佚,只发现一方墓志盖,上题“大唐故苏君墓志铭”。根据发掘报告,此墓上限应在总章元年之后,下限不会超过开元年间。著名考古学家宿白教授随后发表了《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推定此苏君墓即是唐朝大将苏定方墓,1995年,宿先生再次发表论文认定自己的观点。而且,此观点也渐渐为学界所接受。齐东方、张静《唐墓壁画与高松塚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就直接采用宿白先生的看法。笔者曾针对苏定方的生平事迹,以及和朝鲜半岛关联问题作过一定的探讨,特别是对韩国学界所谓的“苏定方被杀说”提出质疑,文中也涉及到苏定方死后埋葬何处的问题,但当时并未注意到咸阳发掘的“苏君墓”,对宿白教授的观点,笔者深表赞同,并试从历史背景等方面略作补充。  相似文献   

19.
鹏宇 《南方文物》2011,(3):178-179
一.墓志铭释文校补《南方文物》2010年第3期刊载了《福建福州外兰尾山五代墓葬简报》(以下简称《简报》)①,公布了一批墓中出土的文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公布了墓中出土王绍仙墓志铭,并附有清晰的墓志铭拓片,为研究五代时期的政治历史提供了真实史料,值得肯定。可惜的是,在《简报》抄录的墓志铭中有许多缺漏之字,可能是整理者一时未能识别的字,此外还存在部分识错之字,影响了作者对材料  相似文献   

20.
1977年,山东历城县西郊公社后周大队在施工时,于距地表6米深处发现盝顶式石室墓葬,出土《北齐宜阳国太妃傅华墓志铭》一方,失志盖;同墓出土《齐故使持节都督齐衮南青诸军事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司空赵公墓志铭》盖石一方,失志铭。傅氏志铭(图一),石高、宽各78、厚15厘米。碑文29行,行32字,个别字损泐不清,大体完好,行间有细线界格,每格纵横各2.7厘米,阴刻八分书。赵公墓志铭盖(图二),石高、宽各78、厚14厘米,呈盝顶式,四角有铁环,阳刻篆书5行,行6字,行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