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于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事件而产生裂痕的危机时刻,在中美两国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战时生产顾问团的支持下,中国战时生产局统一援华租借物资的申请权,并取得制成军械以外租借物资的运输分配权和在华接收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双方因争夺租借物资管理权而产生的尖锐矛盾。但美方坚持保留存印租借物资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依照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拨让援华租借物资,并由此介入中国内政,在援华租借物资的管理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军方把持租借物资管理权的态度尤为强硬,与白宫方面存在显著分歧。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后,中美双方恢复了租借事务上的密切合作,但美国并未因此加大租借援华的力度。这不仅揭示了战时中美军事合作机制的缺陷,而且反映出中国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与美国的租借关系(Lend-Lease),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租赁关系,也不同于自晚清以来中美两国间的历次债务关系。它是中美两国为达成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这一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以军事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中美租借往来不仅在战时中美关系演变过程中居重要地位,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战时国统区的财政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抗战时期中国的平准基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和抗战时期中国的平准基金吴景平1941年4月,中美之间曾达成平准基金协定,相应设立过中美平准基金,用于维持法币的官方汇率,直到1944年基金结束。研究美国在战时中国平准基金问题上的态度,分析美国方面维持法币汇率上所起的作用,对于深入了解抗战时期中...  相似文献   

4.
黄正柏 《世界历史》2005,(6):126-128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战时盟国领袖如罗斯福和斯大林都曾对此作过高度的评价。然而战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这一点并没有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国外学在一定程度上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贡献,但总的来说估计不足,有人甚至加以否认。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开始重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助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并未穷尽。韩永利的新《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1941—1945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正是中国学在该领域的一项可喜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发生、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发生、发展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生、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美国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和中国为现代化事业而实行的开放政策的相遇,为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但是,中美知识产权关系极易政治化.一方面,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发展深受中美关系大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反过来又对中美关系从冲突走向合作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9月,齐锡生《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以下简称"《舞台》")一书的简体字版出版。作为长期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权威学者,齐锡生的每一本著作都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和《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是学界研究相关议题的必读之作。《舞台》一书聚焦于抗  相似文献   

7.
1942年美国总统特别行政助理居里对中国的访问,体现了中美复杂的战时关系。宋子文在华盛顿提议邀请美国政要如霍普金斯访华是其为中国争取美援的外交措施,蒋介石同意邀请居里访华也是出于同样考虑。然而美国政府派居里访华是为了解释当时美援不足的原因,修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中美两国关系出现的的裂痕。因此居里此次访问并不承担调解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冲突的任务。居里的访问虽然缓解了中美两国之间一度激化的矛盾,但对于推动美国援华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宏毅教授等著的《意识形态与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一书已于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研究美国意识形态外交,特别是研究中美意识形态斗争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的优秀著作。在过去中国的学术研究中,虽然意识形态与美国的对苏政策和对华政策分别都有较多研究成果,但将这两方面的研究密切结合并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子文与中国国防供应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美国胡佛档案馆所藏宋子文档案,结合已刊布的中外史料,对曾在战时中美租借关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中国国防供应公司作一个案研究。宋子文主管的中国国防供应公司,是抗日战争时期接洽和管理美国援华租借物资的专门机构,在租借物资的获取和营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3年多时间里,国防供应公司以仅有大约200人的规模,开展了中国政府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物资供应工作,同时还扮演了宋子文顾问的角色。透过宋子文与该公司的工作,可以对中国争取美援、驼峰空运、飞虎队建设、远征军训练,以及中美租借关系等问题有更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战时生产局,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协助下,在重庆设立的一个直属行政院的控制战时工业生产的机构。它的建立,对国统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公私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解决战时军需和民用供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至今对这一机构的研究文章,仅有三篇,即翁文澋的《重庆战时生产局和美国经济援华政策》,李安庆、孙文范的  相似文献   

11.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12.
沈愚  许茵 《民国档案》2002,(3):88-96
以其英缩写SACO闻名于世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中简称“中美合作所”)成立于二次大战期间,由美国军方(主要是美国海军)与中国军事情报机构(即以戴笠为局长的军统)联合操作。中美合作所功罪之争至今仍未见分晓,这清楚地表明,要想客观评说中美各方及双方在二战中的表现以及战时中美之间的关系,是何等之难。中美合作所在战时颇有争议的所作所为以及战后对它的众口不一的评价,使其历史一直深受国共两党之间政治斗争的影响。双方各自为自己的政治目的,利用中美合作所档案,再创其历史。  相似文献   

13.
1941年美国同时冻结中、日两国资产,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远东政策的转折,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局势的演变。在该案酝酿、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中国因素均产生独特影响,彰显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面对中国战时外汇危机,美国总统特使居里提议冻结中国在美资产以实现“外部外汇管制”,中方进而要求美国政府将冻结中、日资产两案捆绑进行。为促使美国政府内部统一意见,国民政府积极配合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外交,并与美国财政部合作开展对华经济调查,经过长达半年的反复磋商,就中国外汇管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美方达成重要共识。在美日谈判之际,国民政府竭力敦促美国坚守冻结日资的底线,有力推进了战时中美战略合作关系的发展,开辟了中、美、英等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国务院开展文化外交,设立中美文化关系项目,通过多种路径与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向中国民众展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中国人了解美国。通过中关文化关系项目,美国在抗战时期加强了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也增进了中关两国在知识、学术、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是其对外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服从于美国的整体战略和对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在中国塑造有利的“美国形象”,输入“美国理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方。  相似文献   

15.
朱良 《炎黄春秋》2010,(4):38-40
进入2010年,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64亿美元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什么美国这一行为激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呢?可以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中美平等新约谈判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美平等新约谈判述评吴景平1943年1月11日,中国和美国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①(以下采用沿袭多年的简称中美平等新约)。这是近代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文件。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美平等新约的背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已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陈纳德是中美关系中的风云人物。本文无意全面考察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活动,只就他在这一时期提出的空中战略以及围绕这一战略中美双方间的争论进行剖析,从而对战时的中美军事合作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推动蒋介石与抗日战争史的相关研究,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于2014年6月7日至8日联合主办了"蒋介石与抗日战争(1931—1945)"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共提交论文25篇。会议围绕"蒋介石与抗日战争"的主题,分别就蒋介石与抗战战略、抗战军事、战时外交、战时内政,以及外国人  相似文献   

19.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点评章百家战时中国外交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的重要篇章,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由陶文钊、杨奎松和王建朗三位学者撰写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以下简称《中国对外关系》)一书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地对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