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第一部用卡通形式结合历史传统粤剧唱腔的影片《刁蛮公主戆驸马》与观众见面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76岁高龄的红线女亲任剧本改编、导演、艺术总监,并为剧中凤霞公主配音配唱。红线女说:“这是一种电影、粤剧、动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粤剧现在有大量的观众支持,我们粤剧工作者一定要奋发图强,自己支持自己,将粤剧艺术发扬光大。”这位老艺术家为粤剧艺术的传承和宏扬可谓呕心沥血,对粤剧艺术的钟爱和精诚令人肃然起敬,而这一艺术形式的探索性实践不但让更多的人们领略到粤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探讨民族艺术传统文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粤剧艺术博物馆调研,考察了博物馆的园林式建筑和粤剧艺术展览,并与粤剧票友们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笔者有幸向总书记当面汇报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和服务工作,总书记对粤剧艺术的关心,不仅让广大粤剧票友倍感激动,让粤剧表演艺术家们深受鼓舞,也让包括笔者在内的从事粤剧艺术保护传承的文博人员充满信心和力量。粤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与其相关的一些实物,比如剧本、戏单、戏服、道具以及粤  相似文献   

3.
日前,传媒报道佛山粤剧博物馆开馆,说及佛山是粤剧发祥地。一般人便以为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这使一个粤剧研究的老问题又重新摆上桌面上来——粤剧发祥地只有佛山么?明代“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云集艺人,相邻的省城、天下闻名商都广州又岂会不艺人云集呢?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是粤剧最为繁盛的时期。也是粤剧发展变革的重要历史阶段。靓荣是粤剧前辈艺人.由于技艺出众,被誉为武生王,与花旦王千里驹、小生王白驹荣常搭档演出,同时又都是叱咤粤剧艺坛的一代名伶。  相似文献   

5.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用广州话对白和演唱。1956年广东粤剧团晋京演出《搜书院》,周恩来总理观后,赞誉粤剧是“南国红豆”。从此,粤剧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目,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堪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被喻为粤剧现代戏创作的“里程碑”、“戏曲化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6.
粤剧是中国广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粤剧除了流行于广东,在海外粤籍华人聚居地也长期传承,粤剧进了博物馆,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说明粤剧正日益走向文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彭文丽 《神州》2021,(1):36-37
粤剧是传统戏剧之一,自公元1522年~1566年起就开始出现在广东、广西一带,距今已有快500年的历史了.粤剧作为极富有一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逐渐落寞,粤剧的生存在快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显得困难,在不同文化的冲击下,粤剧如何从百花齐放中脱颖而出,走进大众的视野,获得大众的认可,是粤剧戏剧从业人员所要深思的...  相似文献   

8.
粤剧表演班要办出特色,不能脱离粤剧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点。因此,它的目标应该是为了培养更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粤剧新力军为前提,同时注重发掘和发展粤剧表演学生的艺术个性,使更多的学生能达到最大化和多元化的艺术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燕宁 《神州民俗》2010,(8):9-10,13
佛山琼花会馆是最早的粤剧行业会馆,供奉华光大帝,为此,人们普遍认为华光是粤剧的祖师。本文通过一些新发现的史料,尝试从新的角度去考证粤剧界拜华光习俗。  相似文献   

10.
黄伟 《神州民俗》2007,(11):68-70
粤剧“江湖十八本”是皮簧声腔入粤之初的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它保留了粤剧作为“外江戏”阶段的许多遗存,是研究粤剧现有声腔源流的重要依据。经考证,粤剧的“江湖十八本”最初只有十大本,它来自陕西的汉调二簧,汉二簧实即历史上的秦腔,它是所有皮簧剧种的鼻祖,早在清康熙年问即已风行大江南北,粤剧是秦腔在两广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粤剧编剧面临困境。本文立足大量事例和详细数据来分析粤剧编剧生存现状,剖析粤剧编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之粤剧时装戏,既包括清装戏、西装戏,以至民国时期社会现实生活服装之粤剧舞台故事演出,也包括取材自外国社会现实和史料或文学戏剧作品乃至怪力乱神如神话、童话之类。换言之,凡演出服装与粤剧传统戏服有异者(非古代中国或含外族、异邦特色之表演服装),均以事系目  相似文献   

13.
荔湾地区历史上地处广州府城西门外,俗称西关,地势平坦,河涌纵横,其西邻名镇佛山,南濒珠江白鹅潭,外通大洋,内航各地,水陆交通畅达,渔农商贸得天时地利,民殷物阜,风景优美,四方辐凑,闻名遐尔,向为府治所重。这里人杰地灵,生民勤勉聪慧,因时置宜,兼容并蓄,融汇升华,自成一方风俗文化,使西关成为名传岭南的一方胜地。作为西关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的粤剧正是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西关历有“粤剧之乡”之誉,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关是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 清代咸丰年间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粤剧被…  相似文献   

14.
恩宁路,广州西关一条普通的老街,却屹立着粤剧的“祖屋”——八和会馆。这里是百年来粤剧艺人的根,每年都有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根的粤剧艺人,他们都称自己为“八和弟子”。  相似文献   

15.
黄虹 《羊城今古》2005,(4):55-57
一、粤剧南派武功的历史和发展 粤剧舞台上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武打表演艺术俗称“南派武功”。粤剧南派武功始于何时,创自何人.历史上流传着多种说法,有说传自乾隆年间的至善禅师、洪熙官;有说传自雍正年间的名伶张五……。至于那种说法正确,我们日后仍可继续探讨,但源于民间武术则无可置疑,应该说,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民间武技熏陶孕育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神州民俗》2008,(3):78
虽然赞好的誉之为“世纪之吻”,但老戏迷却叹道:锡得好核突! 做戏也可“与时俱进”,但这一“锡”大违粤剧传统,怎不令人觉得别扭?  相似文献   

17.
音乐形象是粤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声音的艺术来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出戏演出的成败。粤剧中的音乐形象是与戏剧形象同时展开的,用音乐来表达戏剧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07,(3):10-12
万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万丰粤剧是宝安沙井村潘氏一脉兴起与传承的,自最初对粤曲的喜好。至后发展成为粤剧的一个根据地,迄今近六百年历史。一个村一个姓氏。能坚持这么多年的传承。是不多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的繁荣,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兴盛,是《红楼梦》改编与演出的前提之一。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以北京、扬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主,北京与扬州是道光之前戏曲文化的中心。从现有资料可知,《红楼梦》传奇的改编与昆剧的演出主要以这两地为主。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光绪年间《红楼梦》昆剧在上海上演。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清代《红楼梦》粤剧《黛玉葬花》等文词雅训,对"鄙俚"的粤剧影响深远,粤剧红楼戏在思想内容、方言使用上有明显的岭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南拳艺术,是南派武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高的观赏、学习、研究价值。粤剧的南派武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线条粗犷豪放、表演勇武刚烈、气势宏大激烈、场面火爆、激越鲜明的地方艺术色彩把它与其它剧种区别开来。它与富于浓重地方气息的粤剧大锣大鼓相结合,构成别具特色的欣赏氛围,对观众有很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