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作为翻译家、编撰者和编辑的耶稣会士,驻外领事,商人组成的前汉学家(protosinologist)队伍,以及十九世纪中後叶第一批传教士汉学家,他们留给了二十世纪初期的汉学研究一种既粗糙又不成体系的方法论观点及研究课题,尽管两者都得自於中国本土学者和注经家(scholiasts)那里。但沙畹(Chavannes)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工作方法系统化,为後继者建立了一种文献学新的正统。直到二战之前文学研究方法与计划在大多数汉学家那里毫无疑问地占有支配地位。今天汉学研究的目的仍是寻中国问题之真,无论是从古代文献中爬梳整理,还是以新的研究范式使成果概…  相似文献   

2.
秦宝琦 《清史研究》2020,117(1):152-156
正荷兰著名汉学家田海所著《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已经由李恭忠教授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田海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该书是荷兰莱顿大学《汉学丛书》的第43 种,由欧洲知名学术出版机构Brill公司出版。田海(Barend J. Ter Haar)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师从著名汉学家许理和(Erik Zürcher)教授,并且在中国辽宁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留学。1986 年起任教于莱顿大学,1994—2000 年任德国海德堡大学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出版/59.00元本书从著名汉学家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在中国的人生经历出发,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学界对于拉铁摩尔及其理论的接受过程;通过对他在中国边疆地区(东北、蒙古、新疆等地)所进行的田野考察活动的细致梳理,对他与当时中国学界和政治界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是法国汉学研究发展至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法国汉学家发表了较多关于广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包括裴安奎《兴安渠考》、马伯乐《秦汉象郡考》、鄂卢梭《秦代初平南越考》等论著,代表了当时法国汉学家对广西历史地理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术界将国外汉学(中国学)纳入自己的学术视野,作为其研究的对象,有两种做法:一是取其知识论上的成果,促进本土学术的发展,例如,史学界在敦煌研究上对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成果的汲取;语言学界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成果的吸收。第二种是对汉学家研究方法论的学习,以变更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2月3、4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协办的"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在我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与来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在听取哈萨克斯坦、以色列、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印度、美国、土耳其等国汉学家的发言后,刘奇葆同志与大家深入交流,高度评价长期以来中外汉学家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各国汉学家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正汉学(Sinology)起源于欧洲。自19世纪学院式汉学兴起和20世纪初西方汉学快速发展之后,在中国以外地区遂相继建立类似的、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时之间涌现不少术有专攻的汉学家,欧美各地高等学术机构更是纷纷设立以"中国学""东方学""东亚学"等为名的相关课程与学系。有关欧美、日本,乃至于韩国的汉学研究的介绍和探讨已有相当不错的成果,然而东南亚地区的相关研究则仍相较被忽略。以马来西亚汉学作为介绍与讨论对象的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毛泽东开始不满意赫鲁晓夫的某些观点和做法,赫鲁晓夫也对中国这时发生的政治运动持怀疑态度。苏联资深外交家、汉学家顾达寿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作为苏联外交部特使在中国工作了12年,见证了中苏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思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切入,可以从深层次上认识民族史学的特点,理解中西史学的相通与相异,也可理解跨文化研究的意义,思考新世纪史学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近代西方学人注意到从思维角度研究中国文化。还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汉学家葛兰言(M.Granet)就提出了"中国思维模式"的命题,认为"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跟它自身的文化习俗、思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短短几年,国民党就丢掉了中国大陆。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的阴影中。早就预感到这一点的费正清等汉学家受到传讯和压制,麦卡锡主义者认为他们影响了美国的中国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中国"。美国汉学家易劳逸(Lloyd Eastman)的中华民国研究改变了这种观念。《毁灭的种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政权与社会的脱节,无法反映民众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AlainRoux  耿昇 《世界汉学》1998,(1):100-108
法国对于20世纪中国史的教学与科研,始终只局限于某些机构和只涉及到数目相当有限的科研人员。法国的汉学家们确实似乎或更加关心古典中国,这或是由于一种要上溯到17世纪的耶稣会士们和“启蒙时代”哲学家们的传统,或是由于中国在政治学范畴内高度近代化了。从清末到共产党人于1949年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一俄国以研究中国为对象的所谓汉学,由来已久。从俄国获准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中俄《恰克图条约》(1728年)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然而,俄国在哈尔滨的汉学,却是本世纪初的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俄国在哈尔滨的汉学家(包括研究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的学者)的组织——俄国东方学家协会。十九世纪末,即将发展为帝国主义的沙皇俄国,开始了对中国的帝国主义性质的侵略扩张。为了称霸亚洲、瓜分中国,争夺势力范围,沙皇俄国除了依靠它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军  相似文献   

13.
比丘林(1777—1853),又名亚金甫神甫,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最杰出的汉学家,公认的俄国汉学的奠基人。1808年,他率俄国东正教第九届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前后居京14年,习汉、满、蒙、藏语。比丘林一生从事汉学研究,在中国历史、地理、学、语言等领域均有建树。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由英国汉学家约·罗伯茨 (J .A .G .Roberts)编写 ,蒋重跃、刘林海翻译 ,时事出版社 1 999年 1月出版的“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丛书之一。作者约·罗伯茨 (J.A .G .Roberts)现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ofHuddersfield) ,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他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要著作之一。该书资料翔实 ,可读性强 ,是一本集历史、文学于一体的佳作。本书是作者根据 1 9世纪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部分来华人员的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匈牙利汉学家尤山度(Jozsa Sandor)撰写的《中国和奥匈帝国》一书的第五章,因这方面的论文国内不多见,特译出以飨读者。译文巳经原作者过目。篇名为编者另拟。  相似文献   

16.
<正>《史记》自问世以来,便成了中国史学典籍的“发凡起例”之作,历代学者对它的阅读兴趣与学术研究正诠释了鲁迅的那句话“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海外汉学界对《史记》文本也形成了颇为可观的翻译研究阵营,在各部“正史”中,《史记》是被翻译得最完整的一部,也是最能引起顶尖汉学家兴趣的一部。20世纪以来,沙畹(édouard Chavannes)、泷川资言、池田英雄、华兹生(Burton Watson)、杜润德(Stephen Durrant)、  相似文献   

17.
亨利·裕尔是19世纪的汉学家,他前半生在英属印度服役,积累了丰富的东方知识;后半生致力于搜集、译注古代中世纪西方作家对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记载,《东域纪程录丛》是其主要成果之一。1866年问世的这部汉学名著,与他译注的《马可波罗之书》(1871年),对中世纪末叶以前西方世界对东方的相关记载进行了完整的收录与译注,是欧美汉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东域纪程录丛》至今仍是从事东西交流史研究学者的便览手册。  相似文献   

18.
正在1917年俄罗斯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汉学界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中国研究的经验。罗索欣(И.К.Россохин),列昂季耶夫(А.Л.Леонтьев),俾丘林(原名为Н.Я.Бичурин,教名为Иакинф,即雅金甫神父),卡法罗夫(原名为П.И.Кафаров,教名为Палладий,即帕拉季修士大司祭),扎哈罗夫(И.И.Захаров),瓦西里耶夫(В.П.Васильев),格奥尔吉耶夫斯基(С.М.Георгиевский)和其他17—18世纪俄罗斯优秀汉学家的作品经常被用来介绍他们所处时代的中国,即清朝时期。这样,他们的著作为俄罗斯的清史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史、整体史、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叫魂》三人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翻译出版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Soulstealers: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Philip A.Kuhn)的一部力作。本书开篇,作者就以小说家的笔调将一个离奇、恐怖的叫魂故事娓娓道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叶众多来华的西方作家留下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文字,我们从中选取了一些作品,结集而成这套《西方人看中国》文化游记丛书。他们之中有西方报刊派驻中国的记者,有著名的汉学家,还有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交官,或清廷所雇用的外国官员、教习和到中国经商的商人。他们以比较客观的笔触,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