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他是《联邦宪法》的主要起草人和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的领导者,被美国人誉为“宪法之父”,而且当他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一道为新宪法的批准发表一系列文章,成为著名的联邦党领导人之后,却迅速转变成为民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麦迪逊参与起草了后来国会批准为宪法1—10条修正案的《人权法案》,和托马斯·  相似文献   

2.
翻开美国政治制度史,集权同分权斗争的例子俯拾皆是。记载中时间最久远的当属联邦党同反联邦党的斗争。然而,我认为,联邦党与反联邦党的概念仅指批准宪法过程中的对立两派及其之后的延伸派别,不能包含早在宪法出世之前就已存在的集权主义和分权主义集团,因而不尽完整。为克服这一缺陷,本文引入了国家主义和州权主义概念,以此概括与美国独立同时出现的,而后经世不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思想和行动。  相似文献   

3.
约翰·马歇尔是美国第四任首席大法官,在其长达34年的任期内,他带领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重要的宪法案件来加强联邦权,削弱州权,引发州权主义者猛烈的批评。其中,"麦卡洛克诉马里兰"案是其任期内最为重要的案件之一,也是最为引起争议的一起案件。在该案中,马歇尔的法律意见超越案件本身,直指联邦属性,就宪法的阐释问题、联邦和州的主权问题等进行了原则性的解读,奠定了美国未来对联邦主权的认知的基础。不过,尽管马歇尔极力加强联邦权,但由此案所展现出来的国家主义准确地说是防御性的。  相似文献   

4.
李丹 《世界历史》2012,(2):44-56,157,158
19世纪30年代,美国反奴隶制协会向联邦国会提交了大量要求废除哥伦比亚特区奴隶制的请愿书。废奴主义者所开展的包括"向国会请愿"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言论自由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请愿书,联邦国会于1836年通过了禁止议员讨论这类请愿书的"钳口律"①。"钳口律"不仅侵犯了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六款所规定的国会议员的言论自由权,更重要的是侵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护的废奴主义者的言论自由权和请愿权。国会议员在有关"钳口律"的辩论中进一步认识到言论自由权和请愿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1787年宪法的修宪条款体现了美国联邦立宪时期的两个关键的理念和制度创新——"人民主权"和"联邦制"。以詹姆斯·麦迪逊为代表的一批政治精英们通过阐释修宪的意义、提高修宪的门槛以及为批准宪法设置条件等一系列举措,不仅表达了在"后革命时代"抑制"人民主权"、维护政治秩序和稳定的普遍诉求,而且成功地对邦联制度进行了彻底变革,创建了"半联邦半国民"的新型复合制政体。  相似文献   

6.
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关于宪法批准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宪法》是近代世界最早、也是迄今为止延续时间最长的一部成文宪法。在它制定至批准的3年中,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发表了他们建立国家的一系列设想。通过对他们在争论中所涉及的联邦政府的性质、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权利法案》等焦点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揭示宪法最终获得批准的深层原因,并重新认识两大派别在美国宪政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革命期间各州的立宪中 ,马萨诸塞立宪运动以成就最为突出、意义最为深远而著称。马萨诸塞立宪开创了专门制宪会议和人民批准宪法的先例 ,设计了以分权制衡为特色的新型共和政体 ,在宪政思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现了革命期间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精彩侧面 ,尤其是推动了外来政治理论的本土化 ,并对英国宪政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所有这一切都对联邦立宪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为美国宪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8.
北洋集团掌握中央政权的民国前期,政局比较混乱,社会思想也比较复杂,但立宪主义思潮意外呈现出活跃态势,开国会、制宪法成为一些当权者以及广大宪政主义者的重要诉求,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制宪活动,也取得了值得称道的宪法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时人对宪政的内在价值了解有限,当权者的政治表现也不完美,但这不能抵消立宪的积极意义。民国前期的立宪主义及其实践,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进程的重要一环,书写了中国宪政运动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9.
“98年原则”是美国早期州控制国家的一种方式,即制定宪法契约的各州有权废止违宪的联邦法令,通过这种对抗性的行动,州可以阻止国家持续的权力扩张,维护自身的保留权力。弗吉尼亚州的政治精英从一开始就警惕国家权力的增长。在弗吉尼亚州宪法批准大会上,宪法的反对者不断施加压力,要求限制国家权力,明确宪法的解释规则,以维护弗吉尼亚的安全。宪法支持者的保证为“98年原则”奠定了宪法论辩的基础。联邦政府成立之后,国家权力的不断增长迫使弗吉尼亚共和党人思考怎样进行反抗的问题,而通过州政府抵制联邦政府是重要选项。在更严重的宪法危机面前,他们最终提出了“98年原则”,宣布州有权判定联邦法令违宪。“98年原则”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早期以州为核心的宪法秩序,意在维护州层面的公民自治,严格限定中央国家的行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林肯是废奴主义者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发表了霍光汉、郭宁杕同志与刘祚昌同志商榷的文章:《关于林肯的评价问题》(以下简称“霍文”),文章认为,“林肯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废奴主义者”。笔者对这一论断有不同看法,借《世界历史》的“争鸣”一席地,与霍光汉、郭宁杕同志商榷。 先从霍文认定“林肯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废奴主义者”的论据谈起。 霍文重要论据之一,是1837年3月林肯和丹·斯通在伊利诺斯州议会里提出的一份书面抗议。那一年,伊利诺斯州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认为“按照联邦宪法,各蓄奴州对奴隶的所有权是不可侵犯的”,反对奴  相似文献   

11.
杜华 《世界历史》2023,(1):58-75+161
美国历史上的废奴主义者身处福音派宗教复兴的时代,深受宗教思想影响,其观念和话语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18世纪末以来,黑人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为废奴运动提供了政治话语和抗争意识。在此基础之上,废奴主义者充分调用基督教思想和“自由、平等、权利”等美国政治的核心理念,构建出一套以“道德—权利”为核心的反奴隶制理念和话语。他们还尝试发动“人民”,通过塑造公众意见来切断美国政治体制对奴隶制的保护。在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已经成为一种无比强大的全国性政治权势。从这样的历史语境来看,废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抗争运动。废奴主义者不是单纯的道德改革家或政治行动者,而是试图联合道德和政治的力量,打破奴隶制政治权势对全国政治的控制,以最终消除奴隶制。这种兼具道德感召力和政治策略的理念和话语,是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运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刘文涛  张伟 《世界历史》2001,2(5):20-30
178 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纵观整个宪法研究史 ,学者们大多从经济、阶级、国内政治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重点阐述它与内政的关系 ,而极少论及它与对外事务的问题。 2 0世纪 70年代 ,以美国宪法学家路易斯·亨金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才发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 ,呼吁建立一门外交法学对其加以修正 ,并出版了《对外事务与宪法》等著作。我国史学界长期沿用西方学界的研究模式 ,难以跳出经济、阶级分析的窠臼。近年来 ,受路易斯·亨金的影响 ,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一动向。本文试将美国外交事务作为切入点 ,探讨其与联邦宪法的关…  相似文献   

13.
自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联邦论作为一种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理论,在近代中国政治生活中时隐时现,并最终引发"联省自治"运动。但由于联邦论作为一种外来思想,难以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找到移植的土壤进而完成国家统一的政治整合使命,从而使联邦论的正当性逐步消蚀。而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间的论争最后演化为宪政民主与民族国家两种话语之争,它扭转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并最终使联邦主义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放弃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除了英国等极个别国家之外,目前世界上两百来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成文宪法。大多数联邦国家还有不止一部宪法,譬如美国就有51部宪法之多——除了联邦宪法之外,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其最高权威体现在正文所定的条款中。此外,许多成文宪法都有序言。宪法序言是否如同正文一样具  相似文献   

15.
反教权主义与19世纪下半叶法国的教育世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崧 《世界历史》2007,13(1):39-45
本文从探讨推动19世纪下半叶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意识形态——反教权主义着手,说明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独特性。反教权主义并不是一种系统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而是反对教权过多干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思想体系。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主体的反教权主义者与政治上倾向于君主派的教权主义者之间的政治斗争推动了法国教育制度的世俗化。这种斗争决定了法国教育制度世俗化的进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独立革命迫使赢得独立的美国人考虑如何建立新的国家,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能保证国家的生存和繁荣的新的政治制度。联邦宪法的制定和运行更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妥协精神作为一种政治美德,更深深扎根于美国宪政文化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7.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孙科的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康 《史学月刊》2003,(3):126-128
南京国民政府及“行宪”政府时期,继胡汉民之后,孙科任立法院长达16年之久,主持训政、战时和行宪立法工作。孙科早年留学美国,主修政治。对西方法律思想颇有研究,立法院长任职为他施展专业方面的特长搭建了平台,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在这一职位上,孙科阐释了他中华民国的宪法思想,包括宪法地位、作用、性质、标准、意义,实施宪政的难度以及实施宪政后的多党体制等问题。本文拟就孙科宪法思想方面,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9.
<正>明治初期的政府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此时启蒙思想家对西方近代的政治和法律思想进行了广泛传播。19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爆发了一场广泛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即自由民权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和民众提出了许多对宪法的构想,这对明治宪法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发挥着思想维稳功能。所谓思想维稳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但更侧重的是对社会成员的理论教育,从思想上引导社会成员拥护党的纲领、方针、法规,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以达到促进个人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目地。本文将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维稳功能在教育对象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