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中国,张学良将军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对国家和民族,对国共两党,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此,编印一套张氏文集,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对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对研究中日两国关系史,对研究张氏的生平和思想,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自从张氏被幽禁之后,张氏的言论和文字大多湮没散佚,搜集起来格外困难。现在,新华出版社刚刚出版的两卷本《张学良文集》(毕万闻主  相似文献   

2.
所谓“满蒙铁路悬案交涉”,是指日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完成“经营满洲”扩大铁路权限同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就满蒙铁路权益问题所进行的有关路权外交。关于“满蒙铁路悬案”的交涉,一直贯穿于张氏父子主政东北的始终,在张氏父子对日关系中占有重要的一页。探究张氏父子与“满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将军与上海的渊源甚深。然而迄今为止史料上记载他初临上海的时间,仍是1933年3月因热河失守愤而下野,在赴欧旅行前滞留沪上。事实上早在1925年6月,张学良刚刚25岁的时候就曾亲临沪上。国内出版的张氏年谱、年表对此经历大多语焉不详,笔者近来从封尘多年的馆藏史料中找到了少帅当年首度莅沪的大量资料。这些史料确凿地证明,1925年张学良不但来到上海,而且还曾陈兵上海租界,在上海滩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惊闻学生喋血毅然致电捐款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当时,年仅25岁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第二次奉…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与中共的关系是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东北特殊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的。国际上 ,东北地区不断受到苏俄的经济渗透 ,作为东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张学良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 ,继承其父的反苏传统 ,从反苏进而到反共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国内 ,中共的活动波及东北 ,消除中共在东北的影响成为张学良念念不忘之事。东北易帜后 ,东北地区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特区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反共上达成一致。但我们看到 ,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反共的动机、目的诸方面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种异质性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 ,随着张学良对蒋介石认识的深…  相似文献   

5.
张氏父子主政东北期间,为稳定东北局势、安定东北边防以及对外实行武力扩张,先后投入巨额资金,创办以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航空工厂为代表的一系列军工企业。与国内其他军工企业相比,东北的军事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很快便后来居上,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这些企业具有种类多、规模大、覆盖广、设备优、技术新、产能高等多种特点。尤其是张学良主政后,将部分军工企业转向民用,开创我国工业近代化建设的多项第一,成为民族工业的领跑者。东北军事工业的发展为东北地区带来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速了东北城市近代化进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先生在本世纪30年代,为中华民族生存,为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共同挽救国家的危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张学良是一位可敬的民族英雄、抗日救国的“千古功臣”,其英名将光照华宇,永载史册。 张学良先生当时为达其联共抗日的愿望,在西安事变前,曾与国内诸多实力派人物进行联络,意图说服他们谏蒋联共一致抗日,其中与山西阎锡山的联系尤多。 阎锡山在1936年10月9日和10月15日的日记里,就曾记载张学良派机要秘书李金洲和任过陆海空军副司令部的参谋长、东北军军长的戢翼翘(字劲成)先后来晋,商讨联共抗日,但细节未录。1989年我因公去美国,曾在洛杉矶阅李金洲之《西安事变亲历记》一书。其中谓:“张氏(注:张学良)对剿共产生怀疑,为明了素以老谋深算之阎伯川氏对剿共意见,密令作者以私人身份前往太原。作者到太原后先谒赵戴文氏,据称阎主任以剿共非计为念,理由为对内则将来无以对外也。继由赵陪同谒阎,所谈亦同。并称有机会将与张氏联合向蒋进言。返陕后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与东北易帜新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进 《民国档案》2000,5(4):79-84
历年来史学界对“东北易帜”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形式上的,实质是东北地方保护主义;有人认为张学良进行东北易帜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人认为东北易帜对结束军阀混战,挫败日本企图策划分裂东北的阴谋,对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有着进步意义,应予以肯定;但也有人认为张学良东北易帜是打着反共口号,统一在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手下的,不符合共产党的利益,不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8.
方未艾  方朔 《纵横》2008,(2):18-21
开学典礼第一次听张学良训话张学良将军是我在第十期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校长,他早期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我在第六期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第九期东北陆军讲武堂候补生队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然而奉军也远非北伐军的对手。一向主张“息内争、御外侮”的张学良无心再战,决心谋求南北妥协,结束内战。一天,张学良对心腹葛光庭说:这仗不能再打了,打赢打输都是中国人吃亏,日本人还在打我们东北老家的主意哩。所以我打算撤军。老…  相似文献   

10.
正1993年12月16日下午,是张学良继1991年3月10日首次赴美后的再一次远行。与前一次不同的是,张氏第二次赴美虽仍以探亲为名出境,谁也不会想到的是:张学良此行则是彻底告别台湾。只有他身边人才知道张学良为了此行,早在一年前就已开始悄悄地准备了。出售北投住宅和馈赠家具张学良生前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他从大陆赴台时随机带去诸多文物和名家字画。众所周知,张学良在台湾生活的  相似文献   

11.
1946年张伯苓获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1990年8月,张学良在台北寓所接受了日本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张学良:"先生在年轻时受谁的影响最大?"张学良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张伯苓先生!"此言不虚,张伯苓可谓影响了张学良一生。1916年,教育家张伯苓在东北考察时,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热衷基督的张学良恰好那天聆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东北军撤往关内,使东北的大好河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但对随后揭竿而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张学良不仅表示同情,而且也极力予以支持。他任用抗日将领主持东三省政府工作、支持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组织义勇军抗日。因怕被日寇作为寻衅的借口及引起蒋介石的不满,张学良对东北民众抗日救亡活动的支持,都是秘密地在各种名义的掩盖下暗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1958年,大金故礼宾副使时公夫人张氏墓志出土于河北新城县,墓主张氏为金初重臣时立爱季子时丰之妻。时氏家族为辽金之际涿州世家大族,是典型的由辽入金的汉人官僚家族,张氏为时氏家族重要成员。墓志详细记载了张氏的生平以及家庭成员的情况,不仅为研究时氏家族史提供了资料,同时还涉及金代地理、官职、签军、削爵等相关史实,对于研究辽金历史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付朝 《黑龙江史志》2013,(17):34+36
1929年发生在我国东北的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由中国方面主动挑起的对外事件,也是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发动主要是张学良自我意识膨胀,错误判断形势和南京政府出于多种目的,支持张学良收回中东路主权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外传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曾有写《回忆录》的意愿,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动笔。另有消息说张氏到了晚年,公开表示他今生从没有再写《回忆录》的打算等等。事实上张学良在幽禁期间不但有写回忆录的欲望,而且还亲自动笔写过《回忆录》。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口述部的采访小组  相似文献   

17.
赵杰 《文史精华》2010,(1):51-58
<正>自报家门归乡祭祖2007年3月26日,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者自报家门:张学良将军六弟张学浚之子张闾实,现任台湾高尔夫之旅杂志社总编辑。  相似文献   

18.
曾景忠 《史学月刊》2004,53(5):60-66,91
东北易帜后,全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还主要是形式上的。国民政府下诸军政集团问的内战频频发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争星火燎原。中原大战和平定石友三之乱,东北军大量调入关内,严重削弱了东北边防。连年内战,耗损了国力,无力抵御外侮。日本侵略者正是利用了中国的内争不统一,乘虚而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1年发生的宁粤对立,严重地影响了对日和战的决行。张学良对中央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当关东军向辽西进攻时,张氏拒绝中央政府的一再指令,擅从锦州撤兵,终致东北全部沦陷。民族不统一,给外敌人侵造成了可乘之机。日本充分利用中国内部不统一,侵略东北,策划建立满蒙“独立”政权。这是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1942年8月3日,驻山东的东北军第一一一师在师长常恩多和鲁苏战区政务处长郭维城率领下,脱离国民党的统辖,并包围、解决了鲁苏战区总部,宣布组成“东北挺进军”。数日后,该师大部哗变,常恩多病逝,郭维城率2800余人进入山东抗日根据地。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八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的东北军西安事变后对东北军造成致命的震荡便是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张学良亲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临上飞机前,留下了一张手令:“弟离陕之际,万一发生事之际,万一发生事故,切请诸兄听从虎臣、孝侯指挥。此致何、王、缪、董各军各师长。”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将军,多知为辽宁海城人,但对其关内祖籍,却众说不一,有“河北大城、大名、河间、高阳或高城、山东”等说,并说为“李姓改张”。笔者访得将军《张氏族谱》,查明将军祖籍山西,为“太原张氏”,明代迁籍河北大城冯庄村,“李改张”是误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