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国强 《世界》2005,(10):20-23
今年8月初,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今晚报社、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贝加尔湖科学探险考察。20余名中国科学家和媒体记者,深入到这一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探险之旅。中俄联合科考队对这一地区的水生生物、湖泊地质、区域经济以及人文、民俗等进行了综合考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这是中俄科学家首次联合开展的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2.
11月10日下午,“长江三源科考漂流成果发布会”于时尚大厦正式举行,现场公布的考察结果引起与会专家和媒体的极大兴趣与重视。长江三源的沱沱河一直被地理学界视为长江正源。它是迄今为止,中国科考人员唯一没有对它进行一次全程漂流考察的水域。杨勇作为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17
为何要进行青藏高原研究?青藏高原第一次科考和第二次科考有什么区别9湖泊科考主要考察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西藏人文地理记者在青藏高原湖泊团队可可西里科考途中,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青藏高原面积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4.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2-109
深入了解青藏高原,才能更好地保护好这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自20世纪70>开始,国家对青藏高原实施了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简称“第一次青藏科考”。由于自然条件过于恶劣并受科考条件所限,“第一次青藏科考”对可可西里的考察在1989—1990年方才启动。在1989年预考察的基础上,1990年5月21日-8月23日,由34个单位共68人组成的科考队,19台车对可可西里开展了涵盖20多个专业的综合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5.
2012年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多天播出了贵州绥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中外专家探险考察的新闻,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也曾在1992年随贵州教育学院地理系科考队对双河溶洞进行过科学考察,此后又多次去双河溶洞观光游览,其深切体会是,双河溶洞是古老的自然遗产,也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青藏光芒》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呈现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历程的纪实之作。通过全程追访描述,再现了地球高极之上的科学攀登。重点叙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青藏科考各阶段,特别是1973-1992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进行较大规模考察的经历和成果,以及其后至今二十多年间,青藏研究事业在参与国家重大基础科研计划、参与国际科学界全球变化研究中,不仅在地球系统科学各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7.
正长江干流阶段考察2017年11月10日至12月17日,农业部长江办组织开展的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长江干流科考活动顺利结束。此次考察是继2012年后国内组织的较大规模的长江江豚科研考察,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进行摸底,同时调查了解栖息地环境质量。这次科  相似文献   

8.
正野外科考期间,营地的晚饭中,队员常常会喝点酒。开饭之后,大家先饕餮一番后,开始举杯欢笑,把一天赶路的疲惫赶走了,把湖上遇见的惊涛骇浪忘记了,别提多舒坦了。人们可能很好奇,作为常年在西藏野外(户外)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露营期间都吃些什么?尤其在无人区科考,队员只能住帐篷,补给甚至都是一次性准备的,如何解决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8-63
上午9点的拉萨艳阳高照。2019年10月12曰,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下称“青藏所”)拉萨部,20多名科考队员排成三列,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这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可可西里无人区湖泊考察任务的出征仪式。这群科考队员用简短而朴素的方式,正式为这次任务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0.
陆会胜带领"大洋一号"科考船,完成了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小陆,你被选为十七大代表了!"当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领导告诉陆会胜这个消息时,他没了平时的幽默,只是傻傻地笑,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外人看不出来的是,他的背脊不自觉地挺了一下,那种久违了的"悬梁刺股"的感觉又回到了他的背脊里。这种感觉,在他担任"大洋一号"科考船船长、"掌舵"中国首次环球科考的297天里,一天都不曾间断。  相似文献   

11.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也有一百多年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尤其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一西域探险团的缘起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起,西方列强在对海外殖民地分割完备之後,又掀起了一股中亚(西域)探险考古热潮。其实,俄、英、德、瑞典、美、芬兰等国进入西域并从事科考…  相似文献   

12.
’99中国德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队的最后三名队员于8月5日平安返回北京,它标志着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的野外工作胜利结束。4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往事,17名科考队员的音容笑貌,使我终身难忘。出发第一天晕倒了四个人7月1日,我们18名科考队员从西宁出发踏上了寻找澜沧江源头的漫漫长路.大家心里既自豪又激动。坐着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越野吉普车.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海事卫星通讯设备、电视现场传送设备.GPS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流速流量仪及最新型的笔记本电脑等,我们将完成国内、国外13个探险队都没有搞清的一个地…  相似文献   

13.
正"美丽中国生态科考"是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与贵州省林业厅共同发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居署、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个生态公益系列品牌活动。计划用5~10年时间,科考穿越中国境内最典型的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11月,首站贵州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活动拉开序幕。2015年11月下旬,贵州省石阡县一直笼罩在雾霭氤氲之中,给为期7天的"美丽中国生态科考"佛顶山大型跨  相似文献   

14.
《山茶》2010,(10):86-87
2010年,第一个“气候航次”,97名中国旅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志愿者和环保人士,搭乘挪威海达路德极地探险游轮前进号(MSFRAM),耗时11天,深入北极圈,到斯瓦尔巴群岛和北极冰川区考察,了解气候变化时于极地环境造成的影响。由于海达路德的参与,看似无奇的科考之旅,创造了很多“第一”:第一次使用商业游轮,第一次以气候主题;第一次允许普通旅客参加。  相似文献   

15.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1906—1908》是马达汉以芬兰男爵的身份,接受俄军总参谋部的指示,到中国西北搜集军事、政治和社会情报等的探险活动。马达汉历时两年横穿八省行程14000公里,既搜集并撰写了重要的军事报告,还给世人留下了大量旅行日记、珍贵图片和古代文物等有价值的科考资料,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清末中国的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该书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痛并快乐着     
《华夏地理》2006,(10):187-187
12天的漂流让科考队员不断挑战生理极限;悬殊温差,缺氧,狂风雷电,船只搁浅……“我的牙从第二天就发表。吃光全队的止痛药也没止住痛。”徐晓光(右一)说。登陆索加乡后才找到医生,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11,(1):25-25
"神农架不存在野人,野人考察就是一种商业炒作,把科学考察变成了娱乐八卦。"日前在北京市科协举办的科技记者沙龙活动上,我国著名古人类专家、北京自然博物馆原副馆长周国兴研究员对目前斥资千万的"神农架野人科考"提出质疑。据周国兴推测,神农架目前对外声称发现的疑似野人的"毛发",事实上应该就是"人发"。  相似文献   

18.
《华夏地理》2006,(12):26-26
11月10日下午,“长江三源科考漂流成果发布会”于时尚大厦正式举行,现场公式的考察结果引起与会专家和媒体的极大兴趣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澧是晚清经学名儒,《科场议》则是他精心结撰并以"议政"之貌示人的重要文章,今人多从科考改良一面考察陈澧撰写此文之旨趣,与其本意不无距离。比勘陈澧已刊、未刊文稿,可证陈澧撰写此文因缘于江浙学术高峰俞樾出题割裂经义一案,且借此深刻辨析"真经学"与"近时经学"之区别,批驳以俞樾《群经平议》为代表的一味求胜古人、剑走偏锋、零碎说经的学风,主张恢复专经之学,以此挽救士习、澄清学风、端正心术,实是借科考论学术,是其构筑"新经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张瑜 《旅游纵览》2017,(7):12-13
正5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委员、动植物专家学者和生态摄影家等聚集在秦皇岛渔岛温泉度假村,出席科考委2017年年会。科考委2017年年会活动致力于引导生态摄影为野生动植物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引导社会各界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在年会上,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德志以翔实的图文资料总结了科考委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和今后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