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2.
杨端六,湖南长沙人,原名冕(勉)、又名超,生于1885年6月18日,因是端午次日,母亲叫他端六.他是个孝子。日后就以端六名世。他7岁入私塾,读书勤“勉”,悟性奇高,是一位才智“超”逸的优等生。虽然原名隐而不用,实则已融入自身素质特征。经过8年苦读,端六对五经四书、诗史典籍,大都背诵如流,了然于胸。满脸稚气的翩翩少年,  相似文献   

3.
陈友良 《史学月刊》2007,17(5):62-66
五四时期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以其大哲学家的眼光,就中国问题发表看法,激起中国思想学术界颇大的反响。从英伦学成而归的杨端六,是罗素在上海、长沙讲学期间的一位重要译员。针对国人盲目追崇的学风,杨端六在报章上发表批评文章,主张应该理性地对待罗素及其他西方哲人的学说。他本人亦从罗素实用哲学中吸取精神养料,进行着社会政治实践。杨端六与罗素的思想交往,以往鲜有人讨论,但不失为这次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缕理性之光。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著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一向都被认为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例如: “1891年在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廖平影响之下,(康有为)著成《新学伪经考》一书”。(赵靖:《康有为的经济思想》,1962年《北京经济研究》第5期)  相似文献   

5.
新秦中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河南地和新秦中 《史记·匈奴传》载汉武帝时,得到浑邪王的降附,陇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乃徒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此事亦见《史记·平准书》。后来《汉书·匈奴传》和《食货志》也同样有了记载。这是汉与匈奴关系中的一宗重要史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新秦中在当时是一个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6.
太师椅考     
我国古典家具多数是按使用功能或结构特征来命名的。家具以官阶命名并且与具体的历史人物相连系的并不多。"太师椅"是一个特例。 1979年出版的《辞海》"太师椅"条说:"一种有靠背和扶手的大圈椅。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  相似文献   

7.
韦绚考     
韦绚是两部笔记小说的作者.更正确些说,韦绚是两部笔记小说的笔录者.《刘公嘉话录》一书,是他记录刘禹锡的言论而写成的;《戎幕闲谈》一书,是他记录李德裕的言论而写成的.刘,李二人都是中唐时期的名人,所谈内容,重要而有趣,韦绚加以记录,遂使咳唾成珠玉,其功不可没.但韦绚其人,新、旧《唐书》无传,事迹不详,今勾稽各种材料,叙其行年如下:  相似文献   

8.
荷包考     
《收藏家》2019,(11)
<正>荷包,古人用来盛放小物件的小型口袋,外出时则将其系于腰带间上,亦称荷囊。清人汪汲《事物原会》称:"晋《舆服志》:文武皆有囊缀绶,八座尚书则荷紫,乃负荷之荷,非荷渠也。今谓之囊曰荷包本此。"早在商周时,荷包已在民间出现。时代不同、盛放物品不同,古代荷包亦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同时,荷包在民间保持装随身小物件时,在官服中又成了身份的重要标志物。本文拟从荷包名称、造型、功能等方面综合论述荷包的演变,以期梳理出荷包的发展脉络。此外,笔者在查阅资料时,亦发现有学者将鱼袋也列入荷包之中,有的绘画  相似文献   

9.
秦牧苑考     
陈芳 《文博》2008,(5):62-65
秦养马业十分发达,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建立了官营养马牛牧苑.从出土秦简知:秦牧苑称公马牛苑,分设于县内;牧苑管理机构分为中央-县-公马牛苑三级,苑内总负责人为苑啬夫,下设有苑计等苑吏;为保证公马牛的牧养质量,国家还组织有游牧各县的大牧群,且制定了种种保护公马牛的法令.  相似文献   

10.
三义庙考     
成都三义庙原址在提督街,后迁建于成都武侯祠内。本对“三义”的源起,三义庙的流传,成都三义庙的沿革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巫咸考     
本文旨在通过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两相参照,概述巫咸生活的朝代,活动的地域,作为巫史人物具有的神职与人事的职能以及在历史上由实有其人到泛化为巫的通称的过程。将巫咸定位为巫史人物恰恰与其殷商贤相的身份相互支撑,巫史身份构成了其为贤相必备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故能够为其在治国时将天道与人事结合起来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同时,该文辨识并试图揭示在巫咸接受的过程中,经史学家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对巫咸身份的认定呈现显著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诸暨考     
诸稽一名,仅见于国语郑语,而吴语有诸稽郢其人,越世家作柘稽,当以国为氏者,诸,古读若都,知柘诸皆为(?)之假字.又韩诗外传有廉稽其人,廉属见纽,知亦为会之假字.(?)字,经传不多见,故以同部假用涂,(涂土),(余阝),徐,芧,如尚书言禹娶于涂山,左传言禹合诸侯于涂山,  相似文献   

13.
龙沙考     
清康熙间,一位曾任中书舍人的文人方式济被流放到黑龙江。几年后,他完成了一部专纪黑龙江的著作,题为《龙沙纪略》。乾隆间编辑举世知名的《四库全书》的时候,收入了这部作品。《四库全书》对“龙沙”的命题很重视,编修者在写“提要”时,下了很大功夫对“龙沙”作了考证。引述如下: “考《后汉书·班超传》‘赞曰’:‘坦步葱雪,咫尺龙沙。’章怀太子注曰:‘渭葱岭、雪山、白龙堆,沙漠也。’《汉书·匈奴传》曰:‘康居、乌孙、岂能逾白龙堆而寇  相似文献   

14.
赤壁考     
一《三国志》及裴注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晋陈寿《三国志》及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等记载了战争的过程。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刘表。八月,刘表卒,子刘琮代。九月,曹军至新野,刘琮以荆州降。寄居荆州屯军于樊的刘备率部南撤。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于当阳长坂。刘备败退夏口(今武汉市),遣诸葛亮联结孙权,共拒曹军。曹操率大军自江陵顺流东下。孙权派周瑜等率军与刘备并力逆曹军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将黄盖以“寇众我寡”,建议火攻。  相似文献   

15.
寒食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食”,是我国民间自古沿传的一个节日,一般是指“清明”前的一天。无论民间的口头传说,还是古籍的文字记载,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寒食”起源于“火焚绵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果是史实,应当发生在公元前637年(春秋时期周襄王十六年),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6.
秦亭新考     
秦亭是秦先祖非子的封邑,是秦的早期都邑之一,史学界对其具体地望存在着分歧。考证它的具体地望所在,对先秦史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踏查之后认为,秦亭的具体地望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南约3公里的瓦泉村沙楞子一带。  相似文献   

17.
乌氏考     
乌氏县作为今陇东地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在河陇交通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考据与乌氏相关史料,对汉唐间乌氏县之沿革、迁置、地望等进行了仔细考证,认为乌氏县为秦县,其地望在汉唐间曾发生数度迁置,唐人已经在其地望问题上产生了误解。  相似文献   

18.
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陆国俊ABriefDiscussiononCaudilloandCaudillismo¥LuGuojunAbstract:CaudilloandCaudillismoareanimportanttopicinthestudies...  相似文献   

19.
碧鲜庵考     
王宁邦 《东南文化》2012,(3):105-109
碧鲜庵最早是指宜兴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碧藓岩;碧鲜庵不是梁祝传说中祝英台读书的地方;新发现的失踪数百年的与梁祝传说有关的"祝英台读书处"石刻,是梁祝传说起源于宜兴的最重要文物。现存的碧鲜庵碑刻为明代遗存。  相似文献   

20.
季札考     
季札,春秋吴国公子,著名政治外交家。又称季子,吴季子,延陵季子,延陵君子,延州来季子,延州来,公子札,延州。同母兄弟四人,长为诸樊,次为余祭,又次为吴王余昧,季札排行第四。其父吴王寿梦,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585年——561年),吴国始强。季札事迹常见于先秦古籍。汉代《史记》、《汉书》以及吴越史专著《越绝书》和后来的《吴越春秋》等也多有记载。通观诸书,主要有如下事迹: 1.谦让王位。 2.受封于延陵、州来。 3.出使中原诸国,听乐知政。 4.过徐而为徐王挂剑。 5.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退楚兵救陈。 这些事迹中,除救陈一事尚有疑问外,其余均有较详细的记载,有的甚至事数书同载,比较可靠。但也有各书情况不尽一致考,有必要作一些考证。另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