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阳文史》2012,(1):15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时期,通常被称为"十七年"电影,并把它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2)1956年前后的电影发展;(3)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电影文革;(4)60年代初至文革前的电影。"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作品普遍体现出一种质  相似文献   

2.
刘守华 《百年潮》2005,(3):64-67
"文革"期间,从1966年到1972年,中国近十家电影制片厂,竟然没有一部故事片问世,甚至没有一部故事片列入投拍计划.观众被压抑得太久了,创作人员更是无法再容忍这种现状继续下去,于是在1971年5月,早已被"解放"出来拍摄革命样板戏电影的谢铁骊、成荫、钱江联名给周恩来总理写报告,提出要抓故事片拍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1998,(5)
田家英(1922—1966)四川成都人。1938年入党,1948—1966年任毛泽东秘书。“文革”开始后即受到迫害,1966年5月悲愤自杀。田家英是我认识社会的引路人1973年国庆节过后,我正式到中国科  相似文献   

4.
王友琴 《炎黄春秋》2010,(10):55-61
1966年9月5日,领导文革的"中央文革小组"发出了一期"简报",标题是"红卫兵半个月来战果累累"。简报说,到8月底止北京市有上千人被打死。从简报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打死上千人被当做红卫兵的"战果"受到赞扬。本文将报告1966年8月的暴力迫害,并做简略分析。文中事实来自笔者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12,(10):93-94
贵刊2012年第8期韶华《实践检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谈话涉及的三部电影与史实有误。第一,上海"一月风暴"事件发生后,并未"立即有电影《一月风暴》出笼"。实际情况是自1966年6月至1972年,中国电影界除了样板戏电影之外,没有一部故事片新作问世。直至1973年北京召开了电影厂负责人会议,明确了  相似文献   

6.
<正>"文革"中的超常发展马国川:看来,"大、小、全、管、好"的方针也没有真正管几年,到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钱正英:"文革"期间还是"大、小、全、管、好"。"大跃进"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所以后来到"文革",有些不了解  相似文献   

7.
燕毅 《文史精华》2012,(6):54-60,1
文革中的1967年到1973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顺口溜编得朗朗上口.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8.
正天安门事件的远因与近因天安门事件的爆发有几个原因,首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反而下降。1966年中国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不久,就爆发了"文革"。这十年,人民一直没有摆脱贫穷。"文革"初期全国7.4542亿人,到1976年"文革"结束时人口上升为9.3717亿,人均年消费粮食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381斤是原粮,如100斤麦  相似文献   

9.
"老三届"专指文化大革命开始时1966年、1967年、1968年三届初中、高中在校生,他们大多出生于新中国建立前后的1947年到1952年间.1966年"文革"爆发时,他们的年龄都在14~19岁左右.当时全国城乡的在校中学生约有1250万人,其中高中生137万人,初中生1113万人.到1969年初,"老三届"学生已经基本离校.他们的分配方向是,家在农村的全部回乡,家在城镇的除少数进入工矿企业或参军以外,大多数人上山下乡,在"文革"以来下乡的1500余万知识青年中,"老三届"学生约占400万人.  相似文献   

10.
正1963年,我考入北大技术物理系。自1966年6月至1970年3月,在北大全程参与了这个时期的北大"文革"运动。1967年8月17日北大井冈山兵团成立后,不承认校"文化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校"文革")是领导全校的权力机构。因此在1968年的北大武斗时期,校"文革"和新北大北京公社是支持北大聂元梓一派势力的两个机构。校"文革"是北大权力机  相似文献   

11.
一黑云压城城欲摧陕西省安康县虽然地处偏僻,但文革妖风刮起,知识界也在劫难逃,知识分子集中的教育界则首当其冲,1966年夏的"暑教会"就是灾难的开始。1966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开展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传达到各地。安康县的掌权者们看到《通知》中关于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主要精神后,为了保护自己,立即成立了"文化革命领导小组",由他们来领导这一运动。  相似文献   

12.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6):55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相似文献   

13.
新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0,(1):9-9
<正>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  相似文献   

14.
1965年5月,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革后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通史编写组工作,成为范文澜同志的助手之一。此时,范老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已经出版了四册,范老要求我为他继续编写宋代历史准备资料。1966年6月初,近代史所的部分青年起来"造反",自发组成"文革小组",领导开展"文化大革命",揪斗四位副所长即刘大年、黎澍、李新、张崇山同志。  相似文献   

15.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2,(6):56
1949年以来,中国有过诸多政治运动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1,(10):91
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发动得还少吗?1951—1952年是"三反"、"五反",1957年是"反右",1959年是"反右倾",1963—1966年是"四清",1966—1976年是"文革",中间还有"镇反"运动、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意识形态领域批判运动等等,哪一  相似文献   

17.
《炎黄春秋》2013年第6期发表了章诒和女士的《张伯驹的文革"交待"》一文,虽然只是篇2000多字的短文,但我在读过之后所引起的心理波澜,并不亚于读她《往事并不如烟》那本书的感受。这不仅是透过张伯驹的"交待"材料,能想象到他在文革中所遭受的磨难和无奈,更因由此而让我想起在文革中,两次见到张老先生时的情景。(一)1966年8月27日,吉林省省直文化系统的造反派,在长春市体育馆召开批斗省文化局机关党  相似文献   

18.
夏衍投身电影事业,始于1933年。他写的第一部电影剧本《狂流》,揭开了左翼电影第一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左翼电影",不仅与程季华等学者定义的"左翼电影"有别,而且与当时国民党提倡的"教育电影"有别。在国民党方面看来,20世纪30年代获得其推崇和褒奖的电影,并非"左翼电影",而是"教育电影"。作为两种政治属性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教育电影"与"左翼电影"可谓界限分明。尽管如此,在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中,"教育性"与"左翼性"的元素常常同时并存,使得它既可成为具备政治合法性的"教育电影",又可成为"左翼电影"。这导致国民党党政部门在给这些电影定性时出现混乱,在1933年的"浙省密报事件"和"艺华事件"中互相指责,并导致了国民党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改组与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成立。但由于"左翼电影"的制作策略等原因,不管是教育部、内政部电影检查委员会,还是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都对他们认定为"左翼电影"的电影,大多采取修剪而非禁映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1966年"文革"爆发了。我因病不能参加,在我的历史上,绝无政治污点,所以我很坦然。但众目睽睽,我的资产阶级文艺观毒害了青年,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