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汉语普通话称谓系统中,对父母的称谓极为单一,但在石城客家方言中其称谓却呈现出多样化,它不单有对父母的普通称谓,还存在借用一些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来称呼父母的偏称现象,表现出客家方言中父母称谓形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宗法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至周代已相当完备了。这是一种维系古代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其核心是周王称天子,为天下之大宗,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政权、神权、族权、夫权于一身。分封各地的诸侯拥有封地一方的大权,相对于周天子则为小宗,却又是一方之大宗。诸侯所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称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早出现“解放军”称呼,是在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时期。1945年8月中旬,延安总部的反攻命令和《解放日报》的报道,就出现过“山西解放军”和“各路解放军”的提法。那时通常是在解放军称呼前冠以地名。  相似文献   

4.
李世安 《史学集刊》2001,(3):50-54,90
美国虽然标榜言论自由,但是却对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种族诽谤。美国在法律上禁止种族诽谤,各州还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反诽谤刑事法案,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法案并设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白人种族主义者利用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为种族诽谤的罪行开脱。民权运动胜利后,美国的反诽谤刑事法令开始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执行。但是由于存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美国要彻底消灭种族诽谤,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周代的官员,称“老”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上至天子上公,下至士之群吏中的尊,皆可称“老”。称“老”的周代官员主要是同级官员中的尊贵及年长,但表示谦、尊则视使用场合而定。一般说来,用于对方是尊称,用于己方则是谦称。周代官员广泛称“老”,是一种源于中国早期明形态之宗法性特征的独特现象。战国以后,随着周人宗法体制的崩解,官员遂不再以“老”作为代称。  相似文献   

6.
谈《史记》中的人物称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求从几个方面说明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人物称谓的规律问题。并试图探索在这个问题上《史记》和先秦史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贵阳文史》2008,(5):96-96
师 这是历代对教师的尊称。从先秦至今,一直沿用,没有例外。古人还把“天地君亲师”写在大红纸上,磕头行礼,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相似文献   

8.
香港是中及英都通用的地方,香港因毗邻广东,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习惯用粤语,所以在称呼时既然有地方习惯又夹杂有英语的音译。对陌生人男士一般称“先生”,女士称“小姐”、“太太”,中年妇女称为“小姐”也无妨。年纪大的下层市民称“师奶”、“阿婶”更显亲切。  相似文献   

9.
谥是周代兴起的一种制度,是根据其人在生前的所行事迹而给予的一种称号。《左传》中人物称谓带谥的情况非常黄遍,称谥与否体现了作者对其人、其事的好恶,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10.
李彬 《黑龙江史志》2013,(11):137-138
在专业的民族学和人类学家看来,种族和民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主要考虑生物因素,后者主要考虑文化因素。但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这两个概念都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种含义,在使用中又有许多瓜葛。本文主要从种族和民族的定义、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和形成时期、划分依据、分布特点、演化速度等方面论述二者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历史地理资料论述木垒的历史地理概况,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了不同时代对木垒的不同的记载,特别是对木垒从古至今在各个时代的行政所属和不同称谓的历史演变作了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张兆春 《丝绸之路》2011,(21):47-49
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应该知道中国为什么被称中华、唤华夏,我们为何被谓华人。  相似文献   

13.
最近查阅了部分社会主义新方志中的“奇闻异事”,发现首届新方志对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存在一些问题,今提出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明儿 《神州》2014,(6):140-140
文化的差异可能在范畴化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在不同语言相互对应的词语中所概括的具体内容往往是因民族而异。汉语和韩语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所概括的具体内容不同,编码度也产生一些差异。汉语的“哥哥”被编为“■(男性称呼哥哥)”和“■■(女性称呼哥哥)”两个语码;汉语的“姐姐”被编为“■■(男性称呼姐姐)”和“■■(女性称呼姐姐)”两个语码。虽然汉语“妹妹”被编为“■■■([韩]女同生-[汉]妹妹)”一个语码,汉语“弟弟”被编为“■■■(弟弟)”一个语码,但是在上义义场、语用以及泛化程度上都存在差异。这是由不同社会文化发展所造成的结果,也是词语民族性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曹定云先生在<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的研究>一文中,依据青铜器铭文,对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本文依据<殷周金文集成>等对周代女子称谓问题做了一次较全面的探索,发现周代对女的称谓除曹先生所列举者外,还有一些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素常人间称谓:小姐、同志、老板。此一时,彼一时,荒唐奇诡的变迁异化,令人匪夷所思,却无奈已成为一种历史。小姐。在中国,这个称谓对象的改变,虽不是现代才有的事,却在现代推向另类极端。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7.
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称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可是,在现已出版的志书中比较多的只记述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称谓,而没有使用国营经济、国营企业等称谓。文章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后认为,从尊重历史出发,应按照不同历史时期采用的称谓记述在志书中,并指出了各种称谓记述的时期,以贯彻方志存真求实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以雷洁琼1931年的硕士论文为原始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论述了芝加哥学派对早期华人华裔研究的影响,华裔青年群体的成长过程、种族压力下的华人家庭生活、华裔学生在美国公立学校的经历、在就业上所受到的歧视以及渴望返回中国的心理状态。提炼出一个观点:在美国族裔关系中,只要整个华人族群的地位低下,华裔青年的自我认同就无法摆脱“外国人”的阴影;华裔青少年在语言、思维、生活方式及社会举止上的美国化仅仅是一种单方面的改变,并不能使他们成为一个美国社会认可的美国人;在一个种族意识强烈的社会里,文化上的美国人不等于是种族上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已经有了第一位黑人总统、贫富对立已经远远大于种族对立盼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安排,种族平权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物学有关人类种族的研究入手,对种族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危害进行了分析,重点论列了以种族主义为背景的暴力恐怖活动。文章认为,西方列强在全球殖民主义扩张进程中对所谓“新大陆”进行残暴征服的实践,是当代恐怖主义的原型,甚至现代细菌战这样的恐怖主义武器也可以从殖民主义时期的生态扩张中找到其来源,而以希特勒掌控下的第三帝国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政权则是国家恐怖主义的典型。同时,文章认为,种族主义既是分裂人类统一性的罪恶之源,也是造成种族及暴力恐怖活动的根源,而且种类主义的历史遗产在全球化时代仍旧污染着人类社会,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以新的方式表现出来,人类社会消除种族主义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