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延闿是20世纪初期中国政坛上一位集士子、政客、官僚于一身的风云人物,在万马纷争的政治角斗之中,他独能左右逢源,从清末立宪人物至湖南都督,至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他自称处世有“混”、“滚”妙诀,胡汉民称赞他有“八面玲珑”的作风。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1,(1):42-43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延间一大爱好就是美食。他曾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  相似文献   

3.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  相似文献   

4.
冯磊 《钟山风雨》2011,(5):61-62
黎元洪,厚道人。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一书里说,此人四方大脸,仪表堂堂。知道他的,都知道此人是民国期间的大人物———做过都督、副总统、总统,又是辛亥首义的主持人。有资料称,厚道人黎元洪没有野心。他早年就读于北洋水师学堂,后来做过严复的学生。这种出身在清末是一种资本,故而后来得  相似文献   

5.
许顺富 《纵横》2010,(9):34-37
谭延闿与宋美龄都是20世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谭延闿本可以与风华绝代的宋美龄结为连理,走人婚姻的殿堂,但为了妻子临终的一句遗言,婚姻的红地毯终为他人铺设,却也与宋美龄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时尚。尤其在历史风云激变的革故鼎新岁月,时尚更是一面活生生的反映彼时世态人情的镜子。当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在首义的武昌以及上海等地催生了林林总总的新时尚。如今回眸,除了让人感慨沧桑外,或许还有裨于从中引起对某些历史的鉴省。据说,自辛亥八月十九(即公  相似文献   

7.
如今湘菜列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俨然一方重镇。不过,据说它发轫之初,主要跟餐具有些关系,却不大牵涉到菜肴本身。那是辛亥革命前夕,谭延闿以他老爹做过甘肃总督的背景,自己又是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的资格,三十多岁年纪,被湖南缙绅公推为省咨议局议长,又当选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议主席,领导地方势力联合起来向北京的帝国政府施加压力,力争成立国  相似文献   

8.
陈宁骏 《文史天地》2010,(10):23-25
谭延闿是个地道的“高干子弟”,但无纨绔之风。谭家世居湖南茶陵。谭延闿从小聪明好学,潜心读书。1897年,他就考中举人,后中会元(会试第一名)、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回到长沙后担任中路师范监督、湖南教育会会长、谘议局局长等职。谭延阎从外表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温和敦厚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臣张之洞1889年调补湖广总督.1907年9月晋京人参军机.这18年间.除1894年、1902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他一直驻节武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末期,民族矛盾日益加剧,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张之洞目睹清政府的日益衰落,为了“补天”.提出了著名的“中体西用”,并在湖北实现新政。但他万万没有料到,他的新政却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我国西藏的历史,就是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帝国主义千方百計侵略西藏及西藏人民英勇反抗的历史。英帝国主义,这个老牌豺狼,無时無刻不在企圖把西藏变成其印度第二,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內地的基地。1903年英国“新时代”报就曾公开地宣称:“……英国人决定將西藏置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与“多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之后,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出现了“多党政治”的局面。“多党政治”反映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集团政治斗争的激烈,说明革命与反革命、新旧势力的重新组合与角逐。围绕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两种前途、两个命运的大决战,革命党人做了不懈的努力搏斗。“多党政治”对于袁世凯窃国确实起了积极的抵制作用。但是,“多党政治”的消极后果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当时的革命家所始料不及的。马克思说过:“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学中一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1,(35):12-12
回溯历史,早在1949年中共建国、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前,国共两党在殊死斗争中都要争夺“辛亥革命”的话语权。国民党以辛亥革命的正统自居,将共产党人作为“逆党”。共产党人建立起一套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共产党革命,即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革命历史话语”,强调共产党才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人,是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  相似文献   

13.
黄吉亭,名瑞祥,字虞之,武汉市江夏区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出生。幼读私塾,早年先后就读于基督教圣公会所办武昌文华公书林、文华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小学时受洗礼入教。1891年,在武昌圣诞堂当会吏。  相似文献   

14.
1911年12月至1912年1月的滦州“起义”,和此前谋划的滦州“兵谏”,均发生在农历辛亥年内(辛亥年的除夕是1912年1月29日),而且事件相互关联,习惯上称之为“辛亥滦州起义”.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武昌起义的有力配合,孙中山给予了“滦州大计,建不世勋”的崇高评价.滦州起义爆发后第43天,清朝宣统皇帝宣告退位.1936年《国民政府令》的评价是:“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  相似文献   

15.
久仰中华魂基金会为弘扬中华文化身手不凡,今天是眼见为实.1月15日,笔者突然袭击前往采访,正好撞见了中华魂基金会在武汉紧锣密鼓地策划“中华魂五年行’活动,因此我成为该活动的第一个探营者.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好家伙,1500余件以辛亥革命为专题的个人文物收藏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难怪中外史学专家叹为观止:“辛亥风云”的品味之高、数目之多,均堪称中华乃至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16.
裘燕江 《古今谈》2005,(4):9-12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徇清政府敦请,颁布了《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于是,日本中国留学界风潮骤起。12月14日,中国留学生8000人总罢课。8日陈天华愤于媒体诋毁,在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以示抗议。“学生咸倡归国之议,瑾亦主张之。又为其指挥,纷扰匝月。”秋瑾再归国,陶成章介绍至敖嘉熊,得转荐浔溪女校任教员。后辞职而去。此时,日本留学生退学抵沪者,一时达3000人。  相似文献   

17.
1911年,加拿大致公堂向银行抵押堂产取现,以应国内起义急需,贡献很大。当年是谁提出"变产救国之议",司徒美堂和冯自由两位辛亥老人发表不同主张。文章对这两种不同主张的论据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证分析,认为"变产救国之议"由冯自由提出的可信度大,并指出因为口述都是个体性的,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口述者本人认识上的局限。任何当事人的回忆都难免会有无意识的失忆或者误记。为了追求历史真实,后人对当事人的口述历史,需要博采周资,查证求实。  相似文献   

18.
河北猛男 张继(1882-1947),原名溥,字溥泉,曾用名有自然生、燕客、警(音仇)、黄帝之子孙之多数人、姜白等。出生于河北沧州世家大族。辛亥革命期间,许多仁人志士还给张继起了一个绰号:“三将军”。乍闻此名,不禁让人联想到《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当阳桥上一声吼、吓退曹军八十万的燕人张翼德。诚然,自古燕赵多慷慨豪侠之士,张本人生得也魁乎其伟、孔武有力,真是一个北方汉子。并且也同张飞一样,性格直率,脾气火爆,活脱脱一个顶天立地的猛男形象。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既非洪门自身所固有,亦非纯由外部植入,而是清末激进知识人和革命派出于排满这一目标进行发掘和重新解释的结果,其中又汇入了19世纪以来西方人研究天地会的成果。"反清复明"这一形式化的洪门自我表述,经由激进知识人和革命者使用"种""族""类""种族""民族""民族主义"等抽象概念范畴进行历史化、理论化处理,被提升为基于狭隘的民族概念、带有鲜明种族认同色彩的民族主义,且被视为洪门的真实历史和固有传统,由此形成"洪门民族主义"这一特殊话语。此过程在提升洪门形象的同时,也遮蔽了洪门的某些真实面貌。民初以后革命派试图转向一种基于国家认同的宽泛的民族概念和民族主义,但他们沿用"洪门民族主义"跟会党切割,结果反而促进了"洪门民族主义"的传播。民族主义话语当中宽、狭两种民族概念仍然彼此纠缠,甚至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20.
谭延闽与宋美龄都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谭延闽曾经3次督湘,做过国民政府主席和第一任行政院长。他本可以与风华绝代的宋美龄结为连理,走入婚姻的殿堂,断了蒋介石与宋家联姻之路,但却为了妻子临终的一句遗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