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8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中学的操场上彩旗飘飘,来自四面八方的土族群众汇聚到这里,庆祝青海民和纳顿艺术研究会的成立。纳顿是三川地区土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在新粮入仓、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土族人民和汉、藏、回等族人民交错杂居,创造了丰富的土族文化。这里本人仅就土族语言中"三"的丰富含义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3.
今天,省垣的土族干部和群众代表,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领导和群众代表,聚集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土族》杂志公开出版后的首次发行仪式,我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表示热烈祝贺! 我过去经常看到内部发行的《中国土族》杂志,从文章内容到版式设计,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看了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国土族》杂志2001年春季号,觉得在过去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台阶。这份杂志内容健康向上,文  相似文献   

4.
“轮子秋”飞旋,敬酒歌悠扬。7月13日,西宁地区部分土族群众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相聚西宁土族风情园,欢度土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安召纳顿”节。这天,蒙蒙细雨时下时歇,给节日的土族风情园罩上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土族儿女表演了“轮  相似文献   

5.
约稿信     
《中国土族》2001,(1):71
《中国土族》杂志是青海土族研究会主办的民族性、综合性刊物,肩负着贯彻中央和省委意图、振奋民族精神、繁荣民族经济、宏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人才等多种任务。本刊既发表纪实性稿件,如报告文学、纪实性散文、理论文章、工作体会、调查报告等,也发表虚构性作品,如散文、诗歌、杂文等;既发表文字性稿件,也发表照片、书画作品。文稿内容着重反映土族人民、土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反映土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歌颂西部大开发,也要适量刊登其他民族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6.
土族语言文字的应用和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族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 关于土族语言文字,土族自古有语言,而无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就研究土族的语言及使用状况,如比利时传教士德·斯迈德、蒙古语学家田清波于1929—1930年间就发表了《西部甘肃蒙古人所说之蒙古尔方言》(即土族方言)第一部《语音》。  相似文献   

7.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其歌曲种类繁多,有"安召"、"花儿"等,分家曲和山歌。曲调都有衬句,而且尾音拖长而下滑、深沉,回味无穷。家曲有赞歌、问答歌、婚礼曲等。民歌作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透视人民社会生活的窗口,在土族人民中世代口头相传,生动地反映了土族社会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青海省的东部,地处甘肃、青海交界地带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块富庶土地,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土地肥沃,绿树成荫,黄河自西向东,绕南而过,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地貌,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  相似文献   

9.
(青海日报记者马钧)4月6日,《中国土族》杂志公开发行首发式在西宁举行。《中国土族》的公开发行,是土族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土族地区、土族人民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原则。它的公开发行,实现了几代土族人梦寐以求的夙愿,结束了土族人民没有本民族正式刊物的历史。 作为青海土族研究会的会刊,《中国土族》自1992年创刊以来,走过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土族》杂志社在青海土族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刊登省内外热心土族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具有较高学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辽阔雄浑的西北高原,在奔腾喧嚣的青海段黄河,湟水两岸,居住着约20多万土族同胞。相传:他们裁来天边的云霞,刹成了红、黄、绿、蓝、紫五色相间的绚丽服饰,故人们也把这里泛称为“彩虹的家乡”。记得公元1992年的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祥云播下了一粒金色的种子。不久,一个洋溢着油墨芳香的综合性杂志——《中国土族》在这片充满色彩的沃土中破土而出,便逐步成为土族群众爱不释手的精神食粮…… 春去秋来,经过八年的耕耘和辛劳,《中国土族》这棵幼苗,在党的  相似文献   

11.
民和三川地区的中川乡是土族主要聚居区之一。繁衍生息在黄河之畔的中川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与邻近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并进,不断吸收融合各民族优秀文化,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优秀独特的土族文化。中川乡在民和县城以南80公里处,地处黄河北岸,地势北高南低、四面环山,海拔在1760米至1850米之间,是省内海拔最低的地区。这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土地肥沃,北有拉脊山脉,南有积石山脉,东有悬崖深谷的寺沟峡,西有古道临津关。滚滚不息气势磅礴的黄河水在中川跨出省界咆啸向东,川官公路越境而过,交通、通讯十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族》是一份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杂志,内容丰富,是反映土族人民生活,宣传土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值此《中国土族》杂志创刊10周年之际,我谨向杂志社表示祝贺,向土族人民表示祝贺。 土族世代居住在甘青河湟一带,是一个勤劳智慧、宽厚勇敢的优秀民族。他们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不仅创造了一部动人的开发史,而且和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3.
土族哭嫁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婚俗文化中形成的婚姻形式,它不但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迁轨迹,也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土族哭嫁的浅释,揭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土族哭嫁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婚俗文化中形成的婚姻形式,它不但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迁轨迹,也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文章通过对土族哭嫁的浅释,揭示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土生土长在祁连山脉东段南麓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达坂山阴生长有甘青地区林木面积最大、木材蓄积量最多的原始森林.解放前,这里人迹罕至,山高林密河深,道路不通.关于野人传说故事,在当地藏族、土族群众中流传甚广,不绝于耳.我的母亲杨卓玛出生长于达坂山青石岭下松多藏族乡的一户藏族人家,她从小也听闻过许多关于野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贺信     
<正>在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并对青海土族研究会和《中国土族》杂志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青海土族研究会、《中国土族》杂志社:热烈祝贺青海土族研究会成立暨《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三十周年!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土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族》2002,(1):46-48
土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许多民间传说、故事、民歌、谚语等精彩动人,思想性、艺术性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堪称经典之作。从2002年春季号起,本刊将推出“群文宝库”栏目,集中选发土族群众自己创作的民间文学作品,供读者赏析,也为研究土族学的学者提供一些口碑性资料。敬请本刊作者和土族群众提供有关稿件。  相似文献   

18.
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博物馆的《阿拉善全旗内三十六巴嘎及周围界牌之全图》是原阿拉善和硕特额鲁特旗王府所藏同名地图的复制本。该地图未注明绘制时间,但通过考察地图中注记的阿拉善旗36巴嘎、阿拉善地区寺庙、邻省地名、喀尔喀蒙古相关问题等,可以确定该地图的绘制时间当在1929年至1938年之间。解读地图内容、考订其绘制时间,是更好地利用该地图,发挥其史料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一) 根据《西宁府新志》记载,清雍正、乾隆年间,土族人口有45,900人。马家军阀割据甘青期间,曾多次下令土族人民改变服饰和语言,企图同化和消灭土族,致使土族人口下降,1933年只有28,000人。到1949年青海解放时土族人口逐渐发展到47,891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正>土族生活的地区被誉为“彩虹的故乡”,这样的美称与土族颜色鲜艳的服饰密不可分,而土族服饰中最具民族特色的就是装饰在领口、袖口、腰带等部位的精美刺绣,青海土族刺绣是中华民族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刺绣纹样清晰、针法多变、颜色对比强烈,表现出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土族人民热情奔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