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连市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资源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渔业作为旅游业与渔业的交叉产业,9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大连是全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定位于"海"。本文在解析休闲渔业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大连市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利于调整渔业结构,拓宽城市旅游新领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同时从休闲渔业资源、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优势,透析了目前存在的"弱视"、"短视"、"缺位"问题,并提出营造宣传氛围、加强渔业与旅游业的联系等5项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陕西发展观光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克西 《人文地理》2005,20(4):92-94
观光农业以其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朝阳产业。本文结合陕西实际和观光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提出了陕西发展观光农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和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
吴光玲 《黑龙江史志》2013,(17):250+252
充分挖掘和利用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中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特色农业,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精心组织编制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大人文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聚集整合,强化功能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品牌,从而推动观光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樊丽娟 《旅游纵览》2022,(23):138-140
目前,旅游业急需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方式,重新构建新型旅游业态,实现增收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除了具有传统生产性功能,还具有休闲、观光等生活性功能,将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能够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统筹发展,创新旅游产业生态形式,以新业态激发旅游转型新动能。本文将分析我国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观光农业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观光农业空间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笑明  李同升  杨新军 《人文地理》2005,20(3):99-102,34
本文首先根据观光农业的布局要求,并通过专家咨询,选取了15个不同的指标建立起西安市观光农业空间布局的指标体系;其次,在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200个乡镇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这6种类型乡镇发展观光农业的适宜性及适宜发展的项目类型各不相同。最后,根据有关区划原则,在分区聚类结果之上,在空间上将西安市观光农业划分为"四带两区",并指出了各自观光农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6.
林肖康 《神州》2013,(1):45-45
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新的产业门类,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增强自主创新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发展壮大我国的创意产业,应从源头入手,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创意产业人才,营造合适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林肖康 《神州》2012,(21):17-18
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新的产业门类,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增强自主创新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发展壮大我国的创意产业,应从源头入手,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创意产业人才,营造合适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李同升 《人文地理》2006,21(3):F0002-F0002,F0003
“第四届海峡两岸观光农业与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5月1日-2日在台湾台南县美丽的关之岭统茂温泉会馆举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以郭焕成教授为团长的来自大陆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同济大学、西北大学、昆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4位代表,以郑健雄教授为团长的来自台湾地区的亚洲大学、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景文技术学院、辅仁大学、台湾观闲农业学会、台湾乡村民宿发展协会、统茂休闲旅馆集团、台一教育农园、台东县观光局、台东风景区管理局等1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业界的60多位代表,大会共接受论文200篇。在研讨会期间,大会主会场宣讲主题论文6篇,分会场宣讲论文83篇,此外大会还以海报形式发表论文36篇。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是经济资源的转换(简称资源转换),也就是说,通过国际分工,扩大对资源利用、选择的天地,在一国之内闲置半闲置的资源,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一国条件下只能低效利用的资源,可以取得功能放大的效果,实现高效利用。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一国要尽量输出本国有优势的资源,换取国外有优势的资源,以促进本国生产水平提高;或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吸引国外其它资源,进行生产的空间组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郑伟 《丝绸之路》2010,(22):49-50
吐鲁番作为新疆最负盛名的旅游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先头兵。本文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吐鲁番旅地区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有邦 《人文地理》1996,11(Z2):12-15
本文在分析山东农业发展的优劣势、现状、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与定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北地区地域广阔,地貌类型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比较优势。然而,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市场容量、增收潜力、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制约,不宜高估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潜力。从区域宏观层面进行西北特色农业发展潜力的客观评价,对于利用有限资金,适度发挥特色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科学协调农村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绿色农业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旗  李诚固 《人文地理》2004,19(1):42-46,41
绿色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探讨了绿色农业的基本含义,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布局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认为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的主导产业部门,其结构是以绿色粮食生产为基础,以绿色经济作物和绿色畜牧业为主体,并包括绿色林特产品采集和绿色养殖业在内的综合农业。全国范围内可划分为九个绿色农业区。按照比较优势、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和地域相对集中等原则,要重点建设14个绿色农业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绿色农业合理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色列农业是在困难的生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外向型结构,以灌溉和生物技术为中心的先进技术,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以色列农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其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对世界农业,特别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条件均不理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上述内容及以色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并指出了以色列农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邵秀英 《人文地理》2001,16(6):73-76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不同的国际秩序中,安全环境的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含义。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在当代我国安全环境中的作用,指出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这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一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谈判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入世进程的加快。中国作为一个有8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入世后农业的发展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本文研究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有利于优化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有利于国际贸易争端的有效解决,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入世后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和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的固有矛盾,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内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且一定时期内政府用于进口农产品的外汇将显著增加;国际市场对我国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生产及贸易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必要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促进中国农业的稳定发展以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菏泽地区旅游业发展条件入手,分析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对区内旅游业发方向、重点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苏北与苏南的对比分析、资源环境现状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以及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评价,表明苏北资源有较大优势,开发利用潜力大,具有对区域发展的较强支撑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承载能力下降过快,环境负荷过重,问题较多,已构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与限制;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快,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不够协调。提出了资源环境系统调控与支撑能力建设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网站建设看中国网络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佟宝全 《人文地理》2005,20(4):60-64
基于SOHU.COM网站提供的中国区域网站建设基础数据,论文描述了中国各省区(不包括港、澳、台)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网站建设的区域差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储备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区域网络利用水平,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网络利用水平进行分类,相应指出提高区域网络利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及我国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翔  曾刚 《人文地理》2003,18(5):42-45,21
全球技术空间体系是指技术存量在技术势差激励下,在全球范围内各区域间交流运动所形成的复杂空间网络。它突出地表现为技术存量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技术供给者、消费者以及联结它们的技术流通渠道中的交流运动。技术势差、技术廊道是全球技术空间体系形成的必要条件,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证技术流动长盛不衰的制度保障。本文仅从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现实障碍、特征及区域效应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而探讨了中国面对全球技术空间体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