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疆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近年来,他们的历史、习俗、民歌等,成为许多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旅游者对此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
清代以来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人的生活及其环境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布人是生活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地区的土著民族,以渔猎为生。300年来,不仅他们的语言、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在罗布泊一带的人口数量也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分析了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地域环境及其变化,认为罗布地区河流湖泊的变化是罗布人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罗布泊、罗布荒漠、楼兰……这些名词,现在的人们并不陌生,因为不少人曾勇敢地向气候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和凶险的这些地区挑战,到这里探险考察。但是自斯文·赫定等众多国外探险勇士们之后,相当长时间内,却没有中国人真正进入罗布泊核心地区,更没有女性涉足死亡了的罗布泊腹地和古楼兰国。上世纪30年代,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虽进入了罗布荒漠,也曾试图渡过孔雀河去楼兰,终没有成功。自此之后到上世纪80年代,又50年过去了,仍没有一个中国人实现这一零的突破。但新中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感,让我们在新疆工作的一些学者们长期对此心绪不宁,罗…  相似文献   

4.
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罗布人服饰一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另一方面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游牧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着装习俗。透过罗布人服饰文化的表象,可以窥见罗布人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适应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人文特征和历史文化等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5.
在罗布淖尔地区世代聚居的罗布人是新疆独有的古老部族之一。由于所居住的环境相对封闭,各家各户又住得较为分散,所以罗布人保持着许多古朴的生活习俗。这个秋季,我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罗布人村寨就领略了一番古老的罗布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     
在卫星影像图中,罗布泊的形状酷似一只巨大的人耳。科学家们通过解读这个"大耳朵"发现,它实际上是罗布泊这个曾经的湖泊逐渐干涸过程的"记录者"。当干涸的罗布泊无法再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生存资源,他们不得不离开。部分罗布人迁移到了绿洲地带,不同的环境让他们选择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劳动方式生活。罗布泊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吸引了全世界的探险者,即使面临着难以预料的艰险,他们也要深入其中。中国学者陈宗器曾于19世纪30年代进入罗布泊考察,结果就遇到了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罗布人     
罗布人,也叫罗布淖尔人。据考,为古楼兰人后裔。曾以渔猎为主要生计,乘用以整株胡杨树掏空制成的独木舟——卡盆,活跃在罗布泊一带和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一千多年前,战乱和风沙吞噬了肥沃的罗布泊绿洲,罗布泊也逐渐萎缩,著名的楼兰古城长眠在黄沙瀚海之中。生活...  相似文献   

8.
罗布人,也叫罗布泊人。历史上,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其住房大多用红柳条和芦苇编扎而成,门用胡杨木拼连。烤鱼吃是罗布人饮食的一种主要方式。他们把捕到的鱼刮去鱼鳞,割成两半,用红柳枝穿好,用火烤熟,然后撒上蒲黄吃。味道十分鲜美。除了吃鱼,他们有时嚼白嫩的芦根,喝玉米面掺沙枣的糊糊,偶尔也捕些兽类吃。穿的衣服一般用罗布麻做成。罗布人就这样在沙漠深处,过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园生活。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西方思想中的“文化”概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化”概念可能是我国近年来历史社会研究中最热门的概念。特别是在80年代,出现了许多文章探讨它的内涵。文化概念被运用于历史社会研究中的几乎每个学科领域。到90年代,文化仍是许多学者乃至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实际上,这种对文化的浓厚兴趣并不是中国学...  相似文献   

10.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时,他的一名随从、罗布人于得克因为迷途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这就是被流沙掩埋了一千五百年的楼兰遗址。翌年,斯文赫定又带人来到这里,挖掘了许多木简、残纸和其他珍贵文物。后来,英国人斯坦因(Aurel Stein)、日本人橘瑞超等也先后来到古城废址,发掘了  相似文献   

11.
罗布泊及周边荒原是世界上最荒凉、最干旱地区之一。当罗布泊无法提供生存资源的时候,罗布人不断地向塔里木盆地的其他地方寻找着新的"阿布旦",于是在新疆的和田、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和哈密的五堡(喀拉墩)就有了零散居住的罗布人后裔。塔里木河下游的绿洲上,一群罗布人后裔在采摘棉花。现在有不少罗布人后裔生活在那里,由于环境的变化,他们早已经不再像祖先那样靠渔猎为生,而是由渔到牧、由牧到农,现在已经完全从事农耕生产,植棉种粮。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操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3.
流沙深处的历史──罗布泊与古楼兰古跃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一块吸引着中外旅行家和学者的充满神秘感的谜一般的土地。这里,曾经有过一个变幻莫测的大内陆湖——罗布泊,我国先秦时期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泽”。塔里木盆地诸水不舍...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历史上横跨中国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并且最后奠定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清代的新疆也面临着近现代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区域民族特点形成的关键时刻,因此这一时期成为中外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发表了比较厚实的专著与论文,尤其是从2005至2007年发表的论文更为具体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下面将近三年的相关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罗布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布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新疆小罗布淖尔地区的海子之间,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和土语。《回疆志》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罗布人本来就不多,经战争徙迁,加之(1852年)罗布泊爆发在小罗布淖尔的鼠疫,给罗布人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罗布人四散逃亡,部分西迁至今洛浦县(罗布的变音),部分散居在若羌、轮台、尉犁县境内。  相似文献   

16.
正如众所知,传统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攸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世界,并作为社会文化史研究之一重要现象日益引起中外学界的关注。明清时期,徽州传统民间信仰具有多元性。近年来,随着徽州地方文献和民间文书新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整理,有关徽州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与信仰习俗的研究逐渐成为可能,亦日趋受到相关学者的  相似文献   

17.
彭苏 《名人传记》2022,(9):58-62
奥尔德克:第一个发现楼兰古城的人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完成由北向南纵向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两次深入塔里木河下游罗布泊考察后,准备从北向南穿越罗布荒原。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0月24日,“20世纪西域研究”国际考察队一行40余人到达米兰农场,当天安排的活动包括访问住在农场的罗布人。在农场或称为团场的总部,考察队受到团场领导热情地款待。饭后,由维吾尔族老乡带路,考察队的中外学者顺利地找到团场中唯一的一  相似文献   

19.
近代海外华人在中国投资经营企业,是一个异常重大的课题,它既是海外华人历史不可缺少的篇章,也构成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企业发展史重要的一环。然而,过去的中外学者都没有专注该课题的研究,除了若干零星片断的短文外,有系统研究的专著还  相似文献   

20.
范勇 《四川文物》2006,(6):9-9,89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土壤,它对中国社会和民众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国民特性的了解的需求,导致了中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关注。因此,对中国道教的研究,便成为中外学者所热衷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