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古高句丽     
中、朝边界的集安市,不仅是风光旖旎的花城,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名城。闻名遐迩的高句丽古迹就在这里,至今仍然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文物,成为我们最感兴趣的考察地之一。据史料记载,高句丽原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公元前37年,高句丽第一代王在集安立国,从此,这里便成为高句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经19代王朝,长达425年之久,至唐朝(668)灭亡。这个勇敢凶悍的东北少数民族,不仅重游牧,善骑射,而且精工艺,善绘画。创造了许多不朽的文化遗产,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仅现存古墓就有1万多座。其中,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被称为"天下第一碑"的好太王碑以及五盔坟壁画墓、守备城的丸都山城等,都是研究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卜晓梅 《旅游纵览》2013,(12):197-198
国庆黄金周为旅游地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一地旅游业发展成熟与否的检测器。集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与知名度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201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集安旅游业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探讨了其繁荣景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集安市旅游业发展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集安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集安市位于吉林省通化市东南部,其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旅游业发展较快。集安市的旅游资源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方面,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八山一水半分田,半  相似文献   

3.
<正> 吉林省集安市区是东北古代民族高句丽的故都(公元3—427年),这里保存着闻名中外的好太王碑,古墓壁画以及大量珍贵的高句丽文物。以往的著述中,尚存在一些讹误和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受命任馆以来,着意搜求,竟有所得。今择其要,叙述于后。 一、太王陵的方向 太王陵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陵墓,位于集安市东北四公里禹山南麓岗地上。当年高句丽人称此为“国岗”。陵东北约200米处矗立好太王碑,端庄汉隶,凿凿可证。太王陵是一座规模较大  相似文献   

4.
伍弱文 《文史春秋》2013,(10):60-61
集安,吉林省的边陲小城,在这里古老的石头下,竟沉睡了一个古高句丽王朝!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存续于汉唐期间,前后历经约705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国王子朱蒙为避祸南逃到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在卒本川建立卒本夫余称王。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高句丽琉璃明王迁都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古城),并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城,在今吉林省集安市城北5里的山城子)作为卫城。定都于此  相似文献   

5.
公元3年,高句丽(前37年—公元668年)由卒本川的纥升骨城迁都到了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自此之后至公元427年,历四百二十四年的漫长岁月,高句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终在集安。今天的集安县保存有丰富的高句丽遗存,这一地区是高句丽考古最重要的宝库。  相似文献   

6.
1.作者根据多年参加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临摹工作的体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座壁画墓,从装饰艺术角度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比较.2.对8座墓的装饰纹样、图像按不同内容分解制成图表,从其中的演变来分析墓葬的分期和发展.3.从两汉的墓葬绘画(帛画、壁画、石刻画)中选出与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相近的绘画主题和表现形式进行比较,说明高句丽与汉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莲花图案是高句丽壁画墓中最常见的一种装饰。在集安已发现的二十座高句丽壁画墓中,带有彩绘莲花图案的达十六座。有些墓中壁画的主体即采用彩绘莲花图案装饰。这些莲花图案不仅反映了高句丽民族对佛教的崇拜,而且在高句丽人民现实生活中起到了很强的装饰作用。高句丽的画工们把在现实生活中捕捉的莲花形态,通过简洁的笔道,勾勒成形象的图案,技法娴熟,朴  相似文献   

8.
集安两座高句丽墓上发现的石碑,应是通往天国的通天柱.通天柱由远古的颛顼高阳氏族团兴起,它的发现说明了高句丽同颛顼高阳氏的密切联系,由此为高句丽起源于颛顼高阳氏族团找到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29日~11月19日期间,为配合集安市社区办公楼基本建设,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集安市文物局清理了集安市国内城一处高句丽居住址,获得了一批实物资料,对研究高句丽时期的建筑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集安禹山540号墓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作为集安市高句丽遗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疑似王陵项目之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洞沟古墓群禹山墓区东南部的JYM0540号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发掘确认墓葬为一座至少存在5级阶坛的阶坛圹室积石墓,墓顶构筑有宽大的圹室,圹室南侧筑有东、西耳室,并在墓葬圹室内发现烧成木炭的木椁残迹,在圹室和东耳室室内发现较多的随葬品.以往有研究认为此墓为高句丽第十八代王"故国壤王"王陵,墓葬报告的发表必将为高句丽王陵的研究提供一批崭新的田野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1.
集安高句丽陶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句丽制陶工艺的情况,过去未见专门研究和报道,这主要是因为高句丽陶器出土数量不多,资料零散。近年来,集安县境内陆续出土了一批高句丽时期的陶器和陶片,其中多数出土地点明确,系出自高句丽墓葬和遗址,也有一部分征集品。由于这批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集安县是高句丽中期王都的故地,史迹极为丰富,其中著名的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的陵碑屹立在此地。作为中期的王都,据《三国史记》记载,从高句丽第十代山上王于209年将都城从桓仁迁到集安,当时的丸都以后,到第二十代长寿王427年将都城迁到平壤为止,有二百多年。属于这个时期或前后期的坟墓有一万多座。集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明治十六年末(1883)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酒匈景信中尉带回日本的好太王陵碑的双沟加墨本。近年来,昭和47年(1972)李进熙认为碑文是经酒匈景和参谋本部有意窜改,在碑面上保留涂上石灰石而被窜改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国内城体育场地点遗址是吉林省集安地区一处重要的高句丽建筑遗迹,通过对出土遗物和相关文献等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场地点遗址可能是高句丽时期一处与"御膳房"相关的仓储遗迹,它为寻找国内城时期高句丽的王宫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体育场地点遗址的年代上限应不早于371年,在高句丽迁都平壤(427年)以后逐渐废弃。  相似文献   

14.
赵俊杰 《华夏考古》2015,(2):127-131,152
本文通过对两座积石石室壁画墓时代的探讨,将集安地区高句丽积石墓的下限年代推定为6世纪前叶早段,并认为积石墓外部的基坛形态被高等级封土墓所继承。  相似文献   

15.
将军坟是集安高句丽古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大型方坛阶梯石室墓。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后面原有一排陪葬墓,中外学者对其数量存在着分歧。1997年清理发掘后,有人认为第二座陪葬墓北侧的长方形石砌台基可能是祭台。通过古代墓祭的相关记载与考古迹象分析,应当是串形的陪葬墓。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遗迹出土的青瓷器分别见于集安和平壤两地,其中集安地区出土较多,器形包括盘口壶、青瓷罐、提梁器、狮形烛台、器盖等,青瓷器的时代为西晋或东晋时期。出土青瓷器的高句丽遗迹或为高等级墓葬、或为重要遗址,说明当时使用青瓷器的高句丽人具有较高的等级。联系到高句丽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情况等,我们认为高句丽遗迹发现的这些青瓷器的产地应是长江以南地区、窑口以越窑为主、是高句丽与六朝交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4,(10)
<正>2012年7月,吉林省集安市麻线乡麻线村村民发现一通石碑。该碑出土于集丹公路4.3千米处麻线河右岸河滩,东南距千秋墓约456米,西南距西大墓约1149米,是高句丽墓葬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石碑上刻有"始祖邹牟王之创基业"、"四时祭祀"、"烟户"等,字体与好太王碑相似,经相关专家研究该石碑的年代为高句丽时期[1]。碑体由整块花岗岩加工而成,呈扁长方形,上窄下宽。碑首呈圭形,右上角有缺损。底部两角呈漫圆形,中间有榫头。石碑残高173、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 ,高句丽长寿王迁都之平壤位于今平壤处 ,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隋唐及后人所说的平壤城和高句丽人的平壤城位置不同 ,前者指长安城 ,即今平壤处 ,后者指国内城 ,即今集安县城处。高句丽长寿王迁都之平壤是国内城 ,只是由于隋唐人将平壤之名张冠李戴到长安城的头上后 ,才导致混乱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政权存世705年,共传28王。迄公元427年前,始祖王葬在第一个主都的纥升骨城附近,第2世王至19世王均葬在吉林集安的洞沟古墓葬群中。末王高藏被唐军抉至长安,死后葬乾陵“颉利墓侧”。其20 世王长寿王曾在“故国”造陵,但未及使用便迂都平壤。故此,高句丽王陵共有21座在中国境内。然而,  相似文献   

20.
集安下解放第31号墓是高句丽壁画墓,壁画残存不多。墓葬结构与以往发现的高句丽壁画墓有所不同。它属于带短甬道的双室墓,但前室矮小,构筑的用材均是加工整齐的石灰岩石条。本文将集安的高句丽壁画墓重新划分为四期,并推定了它们的大体年代。此墓被列入第三期,年代相当于5~6世纪初的后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