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示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并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或称“半坡文化”。在这之后,又陆续发掘了好些这一类型的遗址,重要的有: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阴横阵、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地。在这类遗址出土的众多的陶器纹饰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的彩陶盆上所绘的“人面纹”和“鱼纹”,它们是这一类型遗址中最有特色的典型纹饰。  相似文献   

2.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原始文化之一,人面鱼纹则是这一文化中极为引人注目而又颇具神秘色彩的陶器图案。三十多年来,学者们为求谜底曾多次进行探讨或论说。《江汉考古》1989年第三期发表李荆林《半坡姜寨遗址人面鱼纹新考》一文,认为该图案“是一幅完整的原始婴儿出生图”。在此之前还有二十个观点。计有:老武的水虫形象说;石兴邦的魔术征验意义说;石兴邦的氏族成员盛饰和图腾纹身形象说;朱狄的巫术面具说;蒋书庆的太阳神崇拜说,钱志强的原始历法说;叶複山  相似文献   

3.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还是女阴象征?何星亮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考古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是“氏族的徽号”①。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②。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  相似文献   

4.
伍弱文 《文史月刊》2013,(12):22-23
1955年,陕西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出土,震惊世界。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一个标本,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大量的彩陶、雕塑饰品,其中人面鱼纹盆最为珍贵。  相似文献   

5.
人面鱼纹.在多处陕西境内的仰把文化遗存中屡有出现。它以其特殊的组成.精巧的结构,艳丽的色彩.神秘的内涵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从50年代首次出士至今人们已相继提出二十余种不同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了。本文力求对图案的组成及结构的理解,略还管见,敬请方家赐教。人面鱼纹在器物上的布局可分为A、B两种形式。A式的人面国纹与鱼相间排列.鱼和人面鱼纹对称于陶器内部.它给人一种祥和、静溢的气氛。B式为独立的人的纹.一般饰于器物的外壁。人面鱼纹由人面和鱼及“非”于形饰物三个元素组成.它的结构为人面处于正中.鱼时称于人…  相似文献   

6.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半坡类型是其中的早期文化类型,典型遗址有西安半坡和临演姜寨。在两遗址中,曾出土了大批给有人面负纹动物纹的彩陶盆,引起了学术界持久的兴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动物纹样是半坡类型的各种动物图腾,人面鱼纹则表示了人们对鱼图腾的崇拜。数十年来,类似的看法虽有小的改进,但基本都留在图腾说的基调上。就图腾论的方法而言,明显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没有将所有的人面鱼纹及动物纹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而是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每个具体纹样;二是对待某…  相似文献   

7.
半坡仰韶人面鱼纹含义新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发现和发掘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以其丰富而绚丽的彩陶闻名遐迩.在它们当中,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上的鱼纹、网纹、鹿纹、蛙纹和蟾蜍纹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因而,它们既赋于古人和今  相似文献   

8.
西安半坡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一座典型遗址,距今大约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据考古学家估计,有三四百半坡人在这里世代相居达四百多年之久。半坡原始社会氏族村落遗址的发现。是我国考古学界一个巨大的成就,它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景。半坡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完整的或能够复原的近一千件,破碎的陶片约有50万片以上,村落的东边,还发现窑室狭小的陶窑6座,每窑只能烧制大型陶器1~2件,小陶器也不过4~5件。陶器的发明创造和进入原始先民经济生活的行列,被称为“石器时代的革命”。农业生产是半坡氏族食物的主要来源,除了用石铲、石锛、石斧、石刀等生产工具外,还使用陶刀收割谷物,用陶轮捻线,用陶锉鞣制皮  相似文献   

9.
试析姜寨出土的一幅彩陶图案──兼谈半坡类型鱼纹消失的原因袁广阔姜寨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揭露面积最大,出土文化遗迹、遗物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它的科学发掘对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姜寨第二期文化遗存出土的尖底罐(T5M76:8)上绘的彩陶图案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0.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代表着一种生死轮回观念;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引导灵魂重生;上古传说中颛顼、后稷化身为鱼,死而复生的故事,为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的观点提供了文献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期彩陶鱼纹纹饰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延青 《丝绸之路》2010,(14):35-37
半坡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类型,鱼纹纹饰则是半坡类型彩陶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纹饰,在半坡类型文化早期多为单体鱼纹。对于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不同观点,本文在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一种全新的解释,认为半坡类型彩陶鱼纹纹饰体现了半坡居民对鱼在水中游的这一自然现象的渴望、向往以及对水底世界的好奇。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大溪文化的探究中,四川大学历史系林向同志提出:“仰韶半坡氏族人种据颜訚先生研究认为近于南方蒙古人种,且其图腾为鱼,并有那个著名的人面鱼纹,……口里含着两条大鱼,不禁令人联系起大溪M3(墓主人)口含两条大鱼的奇妙葬俗,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反映了信仰习俗上的一致。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有着包括人种、习俗、乃至图腾、文化上的亲密关系是不容怀疑的”①。对于此处所认为大溪遗址M3用鱼来随葬的习俗,是大  相似文献   

13.
方青 《东方收藏》2021,(4):105-106
人面纹饰青铜器的出现有着历史的渊源。人面纹像最早出现在史前时期的岩画中。在北方的宁夏、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广泛分布,宁夏贺兰山有着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分布,同时在江苏、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在新石器时代,人面纹饰出现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中,如陕西西安出土的半坡人面网纹盆。在安徽淮河流域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了陶塑人头像。在大汶口、龙山、良渚等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出现了不少人面形纹饰。人类社会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中国也进入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相似文献   

14.
仰韶文化半坡与庙底沟两类遗存是平行发展关系,还是前后发展关系,是学术界长期争议的重要问题之一。反映在彩陶纹样方面,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半坡类鱼纹和庙底沟类花卉纹研究上。表面看来,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纹样,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承袭关系。但实际上,鱼纹和花卉类纹样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而是有着密切的演变关系。本文从仰韶文化鱼纹的时空演变入手,对庙底沟期彩陶的起源再做探讨,进而认为仰韶文化半坡期与庙底沟期是同一文化前后相继的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的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准确地说,应当作鱼形纹样,它是构成鱼形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单元。无论在哪儿发现的半坡文化彩陶,鱼纹都会保持惊人的一致性,从而作为区别于同时期其它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规定了该社会诸方面事物的分类形式,那么,半坡文化社会赋与了彩陶鱼纹一种什么样的分类形式?这样的分类形式是否有着一定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东 《南方文物》2013,(1):185-187,199
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鱼纹和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具有历时久、传播远、影响深的特点,其实质是仰韶文化传播、融合、统一,以及促进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先民大一统思想产生的过程。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深深地根植于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8.
甘肃出土的几件仰韶文化人像陶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至少可上溯到六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时期。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塑中,除去所塑的鸟兽等动物形象外,还有一件陶塑的人面,虽然表现手法比较稚朴简单,但这是仰韶文化的人们用雕塑形式来表现自己形象的作品,因此是弥足珍贵的。甘肃省东部亦有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址,近年来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形象生动的仰韶文化的人像陶塑,这是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后期,磁山、裴李岗两个遗址的发掘揭开了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序幕。实际上,类似的遗址早在五十年代就有发现,1959年,北大考古专业在陕西华县、渭南调查时发现了老官台遗址,并且在元君庙发现明确早于半坡类型的灰坑,出土陶器同老官台的相似,这从地层上证实了是早于半坡类型的新石器遗址。后来提出了“老官台文化”。近年又有人对此类文化提出其它命名,诸如“大地湾文化”,“白  相似文献   

20.
赵建龙 《陇右文博》2001,(2):24-27,11
鱼纹和三角纹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母体花纹之一,它在秦安大地湾遗物中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对大地湾遗址出土遗物的整理,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大地湾仰韶文化的鱼纹和三角纹,不仅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母体花纹,而且,还有其自身的演化发展和变迁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