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 《文物春秋》2011,(6):10-21
北京地区曾为辽代的五京之一,发现了较多辽金时期的遗迹、墓葬,出土了大量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以北京龙泉务瓷窑遗址及龙泉务辽金墓葬发掘所获得的一批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北京及周边地区同时期的纪年墓葬,对北京地区辽金时期常见的陶瓷器器形的早晚变化做一初步的分期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瓷器装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三大类装饰技术相较前代均有很大进步,而瓷器装饰风格则分为官窑和民窑两个体系。官窑体系以青釉釉装饰为主,符合传统儒家文化的审美意趣。民窑体系则以胎装饰和彩装饰为主,适应当时的民俗和审美。金元时期瓷器彩装饰的繁荣与少数民族的喜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6,(10)
正裹足支烧工艺是一种为保证瓷器表面尽量满釉,采用匣钵单烧的方式,用支钉支起施满釉的瓷器底部,烧成后将支钉打掉,仅在器物底部留下细小支烧痕迹的支烧方法。它是中国古代陶瓷精工制作中的一种重要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器物釉面近于完整,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北宋晚期,以汝瓷为代表的不少古代名瓷在烧造中采用了这种工艺。从目前的发现看,这种工艺的使用主要集中于带有官窑性质的窑场中。在以商品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窑  相似文献   

4.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 ,西域的民族格局上承隋唐时期的余绪 ,下历契丹、蒙古人西迁浪潮的激荡 ,经历了一次分解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其间 ,旧的一些民族 (部族 )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新的一些民族形成了 ,从而奠定了近现代新疆民族格局的基础。这一时期 ,西域政治上虽大多处于相对独立发展的状况 ,但 12 5 2年别失八里等处行省的设立 ,则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省之肇 ,标志了西域与内地政治一体化的初步完成。一宋初 ,受 84 0年回鹘西迁影响 ,西域民族格局已与唐朝管辖西域时期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此时 ,天山西部地区有西迁回鹘建立的喀喇汗王朝 ,东部地区则有…  相似文献   

6.
王裕明 《安徽史学》2015,(3):123-128
宋元时期徽州商人十分活跃。徽商萌芽于两宋,兴起于蒙元。徽商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由徽州经济结构决定的,而非所谓的地理、文化因素。宋元时期徽州商人的活动,加快徽州地方物产商品化,促进徽州人口流徙,推动徽州社会阶层分化。该时期的徽州商人属于专业商人,在经营过程中,获得大量财富,改变了徽州人的职业观,激起时人对四民观的审思;改变了自身和徽州经济面貌,形成区域经济中的徽州模式。宋元时期的徽州商人是明清徽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宋元时期的青白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是我国瓷器的蓬勃发展时期,一方面发扬了唐代的优良传统,一方面涌现了很多新兴的瓷窑,大都集中在两宋都城开封及杭州的邻近地区。为了适应宫廷及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少民间瓷窑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有的被选中烧造宫廷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西昌市城市建设的改造旧城区基本建筑工作中,常发现一些古代陶瓷碎片的堆积。其中发现了不少古代茶具的残片,现根据两件比较具有特征的残片标本,作如下的记述:一件白色陶土烧制的茶擂钵底部标本。陶质呈白色,硬度比较高。平底,直径5厘米,内外无施釉痕迹。内底有横竖排列的四根一排的刻划阳线五条。线条作用是蠕磨一种不太硬的东西。器物上都已残毁,对其高度和外层,口沿是否施釉,已无法知道(图一)。另一件为红色陶土烧制,陶色呈红色,硬度比较高。实心高脚底,直径5.5厘米。高2.5厘米。轮制,总高8厘米,口沿直径13厘米…  相似文献   

9.
陈皓敏 《文博》2018,(3):48-56
文章收集了37件两周时期装饰人物形象的青铜容器,依据人物形象特点将其分为两大类,刖人形象类和人物器足类,并简要分析其特征。在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试窥探两周时期人物形象装饰之渊源。从人物器足类器物的出土数量、分布地区、器物形制、传播途径等方面,得出人物器足类装饰风格在西周晚期于山东地区较为盛行,此类装饰风格通过婚嫁、交流等方式传播于山东以外地区。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新郑县郑韩故城内外,地上地下保存着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遗迹和遗物。1964年至今,我们在这里连续不断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与发掘,出土陶片数以万计,陶器数千件。瓷器虽然为数不多,但亦可弥补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陶瓷研究之不足。分析和研究这些丰富的陶瓷遗物,对于了解东周时期郑韩两国陶瓷手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11.
闽南地区石艺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即有石刻。漳州华安仙字潭石刻至今尚未被破译。 随着北人南渐,晋室南渡,闽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迅猛发展。至宋元时期的闽南地区, 特别是泉州,长年经营的海上“丝绸之路”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不仅地方经济获得丰厚的 累积,南渡后的宋王朝亦赖以苟安。事实上,因市舶动辄收入百万,导致上层统治阶级对海 上经营青睐有加的同时,加速了闽南地区石艺的喧嚣。这种因海上贸易空前繁荣带动的经济 发达及外来文化侵入形成的整合为闽南地区文化艺术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缘际会, 以“石”为主旨的…  相似文献   

12.
宋元时期是我国制茶技艺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变阶段,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从蒸青片茶向蒸青散茶发展。制茶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采拣茶叶的工具有银镊子、金刀,说明制茶工具的精细化;蒸茶工具甑主要为竹制,更加轻便实用,最大特点是无底或七孔;榨、研技术炉火纯青,因而制茶的榨种类多,磨也更加丰富高效,特别是水磨,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型制茶机器;蒸青片茶有各种造型,造茶工具棬模形状各式各样;包装茶叶的器具甚是精美,不仅灵活运用蒻叶包裹茶叶,而且懂得火烘、焙茶除湿气与密封藏茶。  相似文献   

13.
一组宋元时期的玉雕童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世文物当中,有着大量衣着各异、形态不一的玉雕童子。由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这类作品极其相似,考古发掘材料中又未见有玉雕童子出土。古文献中也很难见到有关琢制玉雕童子的记载,因而,鉴定工作亦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浅析宋元时期同安瓷业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闽南窑业的兴盛与沿海港口的对外贸易。存在特别密切的关系。本试就宋元时期同安瓷业的兴起与繁荣。并走向衰败的内外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孙欣 《东南文化》2003,(12):86-91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的认识与把握是在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过程中产生的。平常看惯了在中原汉文化地区产生的青铜艺术,似乎世界上只有这一种青铜艺术的形式是伟大的。当我带着这种观念偶然翻阅《中国青铜器全集·滇·昆明》卷时,一股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了我,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黄河流域创造的青铜文明的另一种形式,特别是青铜扣饰所张扬的那种生命的激情更使我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16.
<正>宋元时期,位于福建南部的泉州港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心,"外国贾客蚁聚,番货云集于此,由中国往外国及由外国来中国,莫不于泉州港放洋或登陆"。由于海外市场的需求,使得泉州港附近地区兴起了许多仿烧国内各个名窑的窑场。与泉州港毗邻的九龙江沿海区域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批的窑场。本文所要论及的闽南沿海区域,主要是指以九龙江的入海口为中心辐射的沿海地区,包括厦门,同安,漳州的市区、龙海、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琦 《安徽史学》2001,(1):2-5,37
宋元时期,徽州地区基础的启蒙教育相当繁荣。这种繁荣,具体表现在:官立为辅、私办为主的蒙养教育体系形成;一大批理学名儒热心训蒙事业,同时“择师教子”亦在徽州形成风尚;以及童蒙教材的大量编写,并形成区域特色等三个方面。造成这种繁荣的原因:其一是与徽州大族崇儒重教的文化传统有关,其二是与新安理学的兴起紧密相连,其三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与台湾两地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交往,但是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唐中叶以后,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台湾的交流逐渐密切起来。到了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澎湖,从事开发,由此以澎湖为桥梁,闽台两地各种形式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而揭开了闽台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德清各地,曾发现过2处宋代墓葬、1处元代遗存,共出土了3批瓷器,包括龙泉窑、景德镇窑、定窑等窑系的产品,丰富了宋元时期瓷器及墓葬研究的实物资料,也对研究德清当时的人文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也木勒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是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考古发掘确定其为宋元时期的大型遗址。为探讨该遗址出土玻璃的成型工艺和来源,本研究以该遗址中的9个玻璃碎片作为对象,通过观察成型工艺,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LA-ICP-AES)技术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这批素面透明的玻璃片为无模吹制而成的日常实用器皿,成分上属于钠钙玻璃体系,Na_2O含量低,K_2O含量较高,并含有P_2O_5,助熔剂可能是含有草木灰的混合碱,成分特征与同时期葱岭以西中亚地区、新疆地区生产的玻璃器相似。结合新疆同时期玻璃器发现,多是装饰简洁,出土地点等级一般的普通实用性器皿,说明玻璃器已进入平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反映出新疆地方民族政权较中原地区先融合了中西亚将玻璃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具的文化,形成了与中原玻璃器功用的差异之处。研究结果为丰富国内宋元时期新疆玻璃器的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地区玻璃器的使用面貌,探讨宋元时期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