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福州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缺少其应有的开放和大气,始终处于精神文化的混沌和断层的状态。然而,在新时期下,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赋予了福州新的城市精神,它既概括了福州地域文化的特点,又总结了福州历史上名人、伟  相似文献   

2.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每一天,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都是人潮如织。徜徉在幽深的坊间巷里,人们沉醉于"明清建筑博物馆"雕梁画栋的精美绝伦,惊叹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当人们在感悟着福州厚重的历史、感喟于"海滨邹鲁"悠久灿烂的文化时,不一定会想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同时,他爱国为民的情怀也始终贯穿着他的从政生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林则徐一生的真实写照,这种融入血脉的爱国情怀与他父亲的谆谆教诲及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林则徐之父林宾日(1749-1827年),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晹谷,籍贯侯官。岁贡生,一生未仕,以教读为业,主持将乐县正学书院讲席达十年之久。其为人正直耿介,学养深厚,且教子有方。1827年,他携眷由福州启程,本想与儿子共享天伦,不料行至衢州,突染疾病去世。林则徐悲痛不已,遂作《先考行状》。  相似文献   

4.
<正>会宁县博物馆藏有林则徐对联一副,为洒金蓝色腊笺纸八言大对联,该联长177厘米,宽33.5厘米,上联"声和被纸光影盈字",下联"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无上款,下款题"林则徐",钤"臣林则徐字少穆印"和"竢村退叟"两方印章,这是现今唯一能看到的林则徐在道光季年西行途中留在会宁的真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因其虎门销烟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的思想与同时代许多人物比起来都要进步。在晚清统治相当危急、国家民族面临着巨大危急时,经世致用思潮影响了很多人,林则徐则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尝试通过和以往所不同的角度去看西方的世界,并开始积极思考如何救国救民。林则徐关注现实,注重实效性,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改变自己,开启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大门。他做的这些事情有着明确的目的与功利性,也即是壮大自己而"制夷",并在"制夷"过程中让中华民族能振兴富强。本文从佛学角度对林则徐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分析,介绍了林则徐身上佛学思想的体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内涵,并就林则徐经世佛学思想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当年,林则徐为禁烟,特意到当时外国人最多,利益最大,药片也是最猖獗的广东。林则徐到广东,西方多国的领事一看林则徐来势汹汹,不彻底禁烟决不罢休的势头,多国领事一商量,特意备下西餐宴请林则徐,想在餐桌上让林则徐出丑,杀杀他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曾晶 《福建史志》2009,(1):44-46
陈季良(1883—1945),原名世英,清光绪九年(1883年)九月十三日出生。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人),家住福州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林则徐的母亲是陈季良的姨祖母,林则徐是他的表舅公。陈家祖先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昭宗景福三年迁至福建福鼎,后迁浙江平阳,明太祖时,陈氏定居福州城,成为平阳陈氏入闽一世祖。文儒坊陈家老宅,即是平阳陈氏进入福州后的八世祖陈兆盛购置的。  相似文献   

8.
一、林则徐天资聪颖,林父教子有方,河南省永城县知县郑大模邂逅林则徐,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将爱女许配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乾隆五十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在林则徐未成为封疆大吏之前,林家也是寻常百姓,并不是当地名门望族,更谈不上是什么大家族。其父林宾日,原名林天翰,是清嘉庆侯官贡生。贡生是在明、清两朝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题杨太真墓》佚诗手迹,原藏海阳戴氏,今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佚诗为洒金笺所书,纵30、横74.2厘米。全诗计七言绝句八首,末署"道光丁亥八月福州林则徐过此因题",下钤白文篆书"林则徐印"及朱文篆书"少穆"二印,左下角钤白文篆书"海阳戴云章书画珍藏"。全诗书法秀逸清峭,是传世林氏行楷中精品(图版柒)。  相似文献   

10.
1962年,福州成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在征集文物中,林则徐玄孙林家臻先生向筹委会捐献了珍藏的林则徐《先妣事略》手稿。手稿全文五百九十五字,纸本,纵23.2、横49厘米。手稿涂乙之处甚多,是了解林则徐家世的第一手材料。手稿全文如下(图版捌)。先妣陈氏,闽县故监员时庵公之第五女。乾隆己亥科举人名文华公、孝廉方正名兰泰公之胞妹也。幼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在他的为官生涯中十分注重水利,且在这方面颇有建树,如撰写《北直水利书》、治理黄河、淮河,防范江汉平原灾害,疏浚福州西湖,推广坎儿井等,他的一些水利成就和思想,我们从其诗文、奏折、日记、信札中可见一斑。本文从林则徐两篇与水利有关的诗文入手,对其水利思想和功绩进行延伸探究。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赴戍抒怀●王有生林则徐高举义旗,禁烟抗英有功,却被腐败的清廷革职,充军伊犁。他赴戍登上大西北的迢遥路程后,仍在关心着民族的前途,多次以诗歌、书信等形式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1842年8月11日,林则徐从西安启程。他是在河南开封...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一生治水遍布大江南北,曾在苏豫鲁鄂等地兴办水利工程。道光八年(1828)至道光九年(1829)为父守孝期间,林则徐还曾主持重浚福州西湖。文章重点考察他浚湖时所采取的方略,阐述其治水成效以及对当代西湖水利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沈葆桢(1820-1879),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他为加强台湾防务殚精竭虑,抗击日寇美名流传,他为人处世,也有着自己的原则。早年,沈葆桢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得到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帮助和提携,曾先是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近代中国"反入城"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讲述了林则徐在"反入城"抗争中,从远在万里外的密切关注到晚年归故里后领导抗争的史实,论述了"反入城"抗争的结局及对福州城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赖晨 《文史月刊》2011,(11):68-69
清末,很多在北京为官的进士喜欢辞职回乡当老师。如,福州人林则徐(1785—1850)曾说过:“30年前的福州,读书人不想升官,即使考中进士做了京官,也宁可归乡,在州郡书院里找一个教书的工作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7.
i培论 《福建史志》2000,(5):48-50,62
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七干多年来,勤劳而富有智慧的福州人民的劳动创造,给后人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地下、地面遗址和众多的文物、古迹,使得福州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底蕴格外深厚:从七干多年前的壳丘头遗址,到四千多年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昙石山文化遗址,以及市区内仍然保存着的唐代坊巷格局和众多明清建筑,都折射出福州往昔的辉煌;千百年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著述丰富,又使福州古有“海滨邹鲁”之美誉;近代以来,由于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爱国人士的卓越贡献以及近代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使福州名闻全国。  相似文献   

18.
岑其 《收藏家》2004,(2):56-58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省福州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是为“正途”出身。林少穆为人忠勇,为官清正,为政勤勉。这当然远远不够,因为历朝为官者总有些清正廉明、正直忠勇者。他的一生是贵在作为上,贵在敢于力革时弊,又不怕触怒洋人,所以声名标柄。不像许多政治家仅仅扬名于一时一世,不像一些艺术家成名于身后的许久,他则属于留取了“身前身后名”的那种为数不多的历史名人。林则徐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同为清代嘉道间“经世派”的倡导者,也可以说是后来“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与先驱。他那个时候还没有“中外合资情形”,但他倡导编撰的《四洲志》却让人们见识了洋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一生为官三十余年,历官十四省,在江苏担任巡抚长达五年之久,其在江苏治水功绩可以说是他水利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本文着重从林则徐在江苏治水的情况,以小着大,来体现他在水利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林则徐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游幕经历培养了他的行政素质,对其政治思想实践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林则徐入幕缘由、游幕经历、以及对他的影响等,有利于更清楚地了解林则徐的政治经历,同时也有益于了解清代之幕府制度。游幕是清代许多读书人的出路之一,多数是因为家境不佳、科举受挫,为养家糊口,不得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