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上半叶,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东亚贸易,展开激烈竞争。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从事辗转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的多角贸易。荷兰侵占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与明朝私人海商提供商品有密切关系。关于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问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与"华商主导"两派观点。本文则认为,影响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的因素很多,明朝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都无法单方面主导。从天启四年(1624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荷兰殖民当局在台湾的转口贸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逐步衰落三个阶段,海峡两岸的贸易主导权则在不同阶段在明朝私人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间转换。  相似文献   

2.
由南京博物院、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大遗址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2009东亚古遗址保护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史前遗址多达二千三百余处,普遍分布在各大小溪河流域中,并且多顺着河流延伸入高山地区。遗址的面积大多有数公顷,甚具规模,显然多是族群的聚落。关于台湾先民深入高山的原因,学者们常有不同的看法。或说是因族群成长,人口产生压力;或说某些族群因逃避某种疾病(如疟疾)。先民们之所以选择较高的山地,原因有四:一、迁入移民优先找寻适合于他们生活的生态环境;二、族群社会结构的生态取向;三、回避"瘴疠之气";四、族群繁衍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金毓黻对渤海上京研究及同日本东亚考古学会调查与发掘渤海上京遗址的经过,并探讨了他参与同日本东亚考古学会一同对渤海上京遗址所进行的实地考古调查与发掘的背景及其访古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17世纪以来,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冻亚贸易,荷兰人与英国人与先期掌握东亚贸易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及东亚本土的中国、日本、东南亚海商展开激烈争夺,揭开了东亚海权争夺的序幕。到17世纪后期,荷兰凭借其雄厚的海上武力,在东亚海权争夺中最后胜出。东亚海权和主要贸易利润落入欧洲人之手,决定性地改写了东亚历史发展的趋势,导致此后200多年东亚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相似文献   

6.
<正>周口店遗址是东亚古人类的重要家园,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科学资源,是东亚直立人向智人演化的证据链和材料基础。过去对这些材料整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源,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等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4,(15):54-59
甘肃新增五处世界文化遗产中,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分布的以佛教石窟为主要历史功能的宗教遗迹遗存的代表;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和玉门关遗址是“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分布的以长距离贸易交通活动保障为主要历史功能的交通及防御遗迹类考古遗址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琉球国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亚贸易圈内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万国津梁"之称。中琉关系自古建立在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其深刻影响也同样折射在琉球货币发展史中。此后,琉球面对日本的压迫,逐渐失去主权,也被纳入其货币体系。考证这一时期有关琉球的文献及留存的钱币实物,可以窥见明末清初东亚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金代遗址出土的白釉瓷器上经常发现带有"一""×""卄""卅"等符号的红色标记,文章通过对吉林前郭塔虎城、河北黄骅海丰镇、辽宁朝阳营州路等金代遗址出土的这类带有红色标记瓷器的分析,推测这类标记可能为瓷器行销中便于统计数目而书写的"码子",对于复原和研究宋金时期的瓷器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琳 《近代史研究》2019,(2):128-140
朝鲜战争前后,中国局势及东亚局势剧变使台湾问题成为美国政府远东政策的一个焦点。当国民党败局已定,美国考虑将台湾与大陆剥离,由联合国"托管"台湾。在讨论具体方案和可行性之后,美国对台湾有过短暂的疏离态度。但远东局势的剧变使其很快改变对台政策,不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此基调下,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活动。因对"托管"台湾的后果和效用有疑虑,且难以在盟友间取得最大一致,美国决定以"中立化"原则取代"托管"等实际的行动。然而,因台湾地位被美国人为地制造成问题,"托管"台湾的议论未能止息。  相似文献   

11.
1895──1931年台湾食糖贸易研究──台湾、日本、大陆三角贸易考察习五一1895—1931年台湾的食糖贸易,是典型的殖民经贸型态。殖民统治者日本垄断集团,操纵强硬的政权主导力量,一面将台湾迅速培植为新兴的蔗糖原料产地,一面推动日本制糖业向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2.
郑州老奶奶庙遗址是位于东亚大陆腹地嵩山东麓的一个多层连续堆积的晚更新世露天遗址,经过2011年—2013年三个年度的发掘,揭露出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和用火遗迹,碳十四年代数据集中分布在距今4.1~4万年之间,校正后为距今4.5万年左右。老奶奶庙遗址上述材料的空间分布数据的初步分析显示,遗址内部拥有较清晰的空间秩序,包括"分离型"和"重叠型"不同的空间利用策略,均以火塘为中心规划生活空间。"分离型"空间利用模式一方面清楚展现了居址结构的复杂性,拥有多个不同的分离的活动区域;另一方面显示以火塘为中心不同半径的环形区域拥有不同的功能规划。并且以3F层为代表的有关联的居住事件内功能不同的火塘共存的空间利用模式,显示出居址结构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意识——东亚"福祉文化的基础"本文采用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拟从两个层面探讨东亚"福祉文化的基础":一是从"互助"和"规范"的层面探讨东亚"福祉文化的基础"的社会关系;二是通过比较中日两位慈善人物考察东亚"福祉文化的基础"的"慈善救济""慈善教育"思想。同时也说明一下这一问题意识产生的起因。(一)东亚的慈善事业与"中华福祉文化圈"之假说  相似文献   

14.
考古新发现     
《旅游纵览》2008,(4):23-23
<正>(1)成都平原沱江流域首现4000年前"宝墩时期"遗址考古部门在成都市新都区发现一处距今4000多年的"宝墩时期"聚落遗址,遗址中的古蜀人人骨被认为具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台湾新发现的芝山岩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台湾最重要的史前考古工作当推台东卑南遗址的发掘,但台北芝山岩遗址的发掘也不容忽视。芝山岩遗址发掘规模虽不大,发掘时间也短,但是发现了一种新文化——芝山岩文化。芝山岩出土的大量彩陶、黑皮陶、木器及草编、藤编、炭化带穗稻米等,大都是台湾地区以往甚少发现的史前遗物。由于在台湾找不到这种文化的祖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新建成10~20个专门的考古工作基地(站);20~30个遗址博物馆;10~1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8~10处大遗址保护片区;形成一批大遗址保护的理论和科技成果等基本指标。规划指出,要重点做好汉唐帝陵、紫金城城址及铁河古墓群、明中都皇故城等遗址的保护展示,以及景德镇御窑厂、圆明园等遗址的展示利用提升,整体提升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96年笔者应邀任京都大学客座教授期间,曾两次参加其史前考古方面的会议。在一此遗址材料中,惊喜地发现酷似我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时明堂形制的遗迹。这进一步加强了遗笔者对"东亚细亚地中海文化圈"的构想。在遥远的太古,东亚大陆板块沿太平洋一带,在造山运动中塌陷而生成了狭长的曲折的"地中海"俄霍茨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东中国海海、南中国海等水域,以及日本列岛等东北一西南排列的大小岛屿。"地中海"周边的居民,约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就已有了渡海的交往,从而形成了辉煌的环"地中海"文明。我们生存的这座星球如此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0-12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从事大遗址研究的专家学者,应中国南京博物院、无锡市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的邀请,参加了在无锡举办的2009东亚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钱币学会于2017年10月25—26日在古都洛阳召开2017学术年会。年会围绕"货币起源与先秦货币"、"历代钱币铸造工艺与钱监、铸钱遗址研究"、"丝路贸易与货币"三个专题征集文章,现就这三个专题对年会论文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1250年至1350年的100年是中国的宋末元初时代,也是东亚贸易的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东亚以中国、日本、朝鲜三国之间的贸易体系建立为其特点。此前,东亚贸易主要是中国与高丽之间的贸易,日本并未深入这一体系。但在宋末元初.日本船只访问中国的次数大大增加,以黄金采购中国的丝绸、瓷器、铜钱。其时,日本正进入商品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