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是中国信仰的罗汉群体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作为佛弟子与觉悟的佛教圣者,罗汉受到佛教僧俗的崇敬,并被奉为修行的榜样。至迟在公元五世纪,罗汉造像就已出现于中国佛教艺术中[一]。但罗汉像真正的繁荣期是十世纪以后,主要得益于佛教艺术的进一步中国化,以及中国人创造的、完全不同于印度典籍所述的某些罗汉组群的新起源和罗汉们的新职责、新住地、新名称。罗汉造像繁荣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印度原有的  相似文献   

2.
马波 《文博》2009,(6):136-146
筇竹寺五百罗汉彩塑是我国重要的彩塑群像之一。群像雕塑技艺精湛,手法独特,在艺术创作上突破佛教造像的雕塑传统,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是佛教题材民间化、世俗化的代表作品。对彩塑的修复坚持采用原工艺、原材料的做法,并结合现代新材料的慎重选用,保证了文物修复过程中的保护原状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祥符寺位于绵竹县小西门外 ,约始建于隋唐或两晋。因明末火灾烧毁 ,清康熙三十八年(1 6 99年 )僧照权重修。嘉庆十五年僧心正增修 ,又因火灾 ,道光十九年僧广度独力重建观音阁及大佛殿 ,光绪中期僧本崇创罗汉堂塑五百罗汉 ,分东、西罗汉堂 ,殿宇巍峨 ,金壁辉煌 ,遐迩闻名 ,寺庙占地总面积 1 730 0平方米。寺侧(今绵竹公园 )有唐代高僧圭峰禅师的衣冠墓。祥符寺现存殿宇四重。前门金刚殿面阔2 2米 ,进深 1 5米 ;第二重武圣殿面阔 2 2米 ,进深 1 5米 ;第三重为大雄殿面阔 32 .5米 ,进深 1 5米 ;第四重为观音殿 (楼上为藏经楼 )面阔 2 6米 ,进…  相似文献   

4.
天台山不仅以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驰誉海外,而且以“五百罗汉”道场名闻遐迩。今就其形成、发展与地位、影响作一阐述。 一、天台山是五百罗汉的根本道场 罗汉,即阿罗汉(梵语Arhat)、应真。在释迦牟尼生前,泛指受人尊重的沙门。佛经常见“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反映了皈依佛门弟子之多。小乘佛教创“四果”之说,认为罗汉果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种内容,已达到断尽生死烦恼的“无余涅般”的至境,具有浓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主义色彩,是早期佛教进一步宗教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4,(1)
<正>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水乳交融中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佛教造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在吸收印度、中亚、西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的技艺和审美,发展形成中国美术的重要门类。中国古代佛教造像是旅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重要内容,本展览从丰富的馆藏中遴选出精品,分为"诸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四个部分,以石雕、木  相似文献   

6.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唐代皇权政治对佛教的某种需要。唐代内供奉僧出入禁省,或亲承顾问,或讲经化导,或斋戒诵经,或论难儒、道。他们还长期积极活动于宫禁之外,临坛度人,传扬经典,弘扬佛法。内供奉僧借助其特殊身份,为佛教在唐代的繁荣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为佛教在唐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内供奉僧还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政治领域到处留下了内供奉僧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赵雪芬 《丝绸之路》2010,(22):22-25
罗汉源自印度,而罗汉艺术产生于中国。在罗汉的发展过程中,十八罗汉成为我国罗汉信仰的主要内容。炳灵寺这座地处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佛教艺术深受汉文化影响,藏、汉两种风格的佛教艺术在此交流、融合、发展,第126窟十八罗汉就是这两种佛教文化相互作用下的杰作。  相似文献   

8.
罗汉(阿罗汉),在佛教中是修行达最高果位(档次)的和尚,地位次于佛尊和菩萨,但贴近民众而备受尊奉。因为佛寺主尊各佛,高踞于渺茫的西方极乐世界,只能响往,尊而不亲;菩萨大士协助佛尊度众生,有时也历下界,而毕竟非我族类,难以高攀;罗汉则不同,依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人间为众生造福,穿的是普通和尚服,使人感到亲切、崇敬。外来佛教发展到唐代已经中国化了,其标志之一就是崇奉罗汉的风行。在林林总总的佛象中,最有活力的为罗汉的画象雕塑,可说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的精华。广西虽地处边陲,但出现的罗汉象与罗汉碑,也不失为历史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9.
开卷絮语     
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多占”.号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海拔三千多米,方圆五百余里,地形高,气温低,山上可见“千年冰”、“万年雪”,故又名清凉山.到了夏季,气候格外凉爽,漫山遍野都是奇特的油草和不知名称的野花,所以  相似文献   

10.
罗汉是梵语Arhat的音译简称,意译有三种含义:一杀贼,意思是杀尽一切烦恼之贼:二应供,意思是接受人天供养;三不生,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的规劝和鼓励下,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住世不涅”,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罗汉的形象都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是藏传佛教各类造像中最为朴实  相似文献   

11.
魏倩颖 《收藏家》2022,(9):45-52
僧安道壹作为北齐著名的僧侣和书法家,曾在历史中湮没千年。但自上世纪末以来,僧安道壹的佛教铭刻重见天日,他存世的遗迹便被视为北齐的顶尖书法成就,而其极富视觉张力的特殊图式,也受到学界的广泛探讨。北齐以佛教为国教,僧安道壹佛教铭刻在北齐广为传播的过程,仿佛北齐历史发展侧面的一个缩影,亦是佛教在北朝逐步本土化的最好印证。本文将从崇佛风气、上层赞助、审美关系这三个角度去探讨僧安道壹佛教铭刻图式在北齐全域内传播的原因,佛名佛经的传播是北齐佛教传播与本土化最好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罗汉的由来及四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乃至五百罗汉的演变历程作了综述,并着重探讨了十六罗汉的产生与五代十国时期禅月大师贯休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史博览》2006,(5):38-38
俗语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佛教指佛、法、僧为三宝。以佛讲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互相联系的神圣关系。通俗些说,佛指大知大觉之人;法即是佛所说的教义;僧指继承和宣扬教义之人。三宝所在之殿当然就是三宝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场做法事的地点“大雄宝殿”;佛家珍藏经书、经典之所“藏经楼”;还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觉之意)”的“宁静禅房”。这三处地方,是清静高洁的佛教重地,不可随意乱闯,这是中国这个具有浓重佛教传统国家的习俗。  相似文献   

14.
以慧皎《高僧傳》編撰的材料來源爲考察的立足點,由此不斷上溯,尋繹《高僧傳》在體例上的源自和精神上的指向,可以清理出一條"道安—僧祐—寶唱—慧皎"的演變線索。這條線索的意義在於能夠揭示《高僧傳》書寫範式成立的關鍵消息:經録是僧傳得以孕育成型的"母胎",從經録到僧傳,是佛教經籍背後著譯者角色,亦即人的地位,日漸凸顯的過程;《高僧傳》書寫範式的成立正是佛教內部從經典到人、從古到今學術嬗變的必然結果。  相似文献   

15.
刘璐 《旅游纵览》2017,(7):50-53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是佛法僧科(Coraciidae)约12种东半球鸟类的统称,成员体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多数种类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有些种类食鱼,还有些种类食果实.在中国我拍摄到了3种——蓝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和三宝鸟. 佛法僧,即佛教三宝.三宝是佛教的教法和证法的核心.简单地说,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那么,主要以食肉为主的这3种鸟,为何得了一个这么重量级的佛教名称.  相似文献   

16.
洪武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将全国佛寺按性质划分为禅、讲、教三类,并对教僧颇为重视。而明中叶以后,教内外各种因素的滋长蔓延,使得禅、讲、教三宗分立的局面日渐趋于模糊,以教僧为代表的经忏佛教,日渐成为明清佛教的主流与特色。禅、讲、教的宗际模糊与教僧身份地位的嬗变浮沉,也是佛教世俗化倾向加剧的一大表征。  相似文献   

17.
次多 《中国西藏》2013,(1):46-47
莲花生是8世纪时的印度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地方的人,后出家为僧,他学的是印度佛教密宗"因陀罗部底派"的传承;是当时佛教有名的密宗大师和降魔能手,以"神通"、"咒术"闻名遐迩。藏传佛教尊称他为洛本仁波且(轨范师宝)、古如仁波天(师尊宝)、乌金仁波且(乌仗那宝)。莲花生大师是公元九世纪吐蕃赞布赤松德赞时期来到西藏。据西藏历史记载,这位大师到了西藏以后降服各种魔怪,使得佛教在西藏得以顺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宁夏贺兰山山嘴沟所见伏虎罗汉入手,梳理了汉藏罗汉图像的差异,重点考察了藏传佛教罗汉中伏虎罗汉、布袋和尚与达摩多罗图像的来源。作者认为,达摩多罗名号与图像的形成与吐蕃禅宗、禅宗保唐派、唐五代行脚僧及其变化的宝胜如来信仰密切相关,并与佛陀波利以及流行于两宋的布袋和尚信仰相互交织。论文解释了新罗僧与宝胜如来的信仰如何引发藏传罗汉达摩多罗与宁夏贺兰山之间特殊的联系,这些错综复杂的信仰与图像演变是中国11—13世纪多民族美术关系史的集中映现。  相似文献   

19.
石窟寺,梵语称"僧伽蓝",是在洞窟之中陈示佛教雕刻、塑像或壁画,以此宣传和弘扬佛法的一种佛教寺院建筑。公元3世纪,佛教在西域落户,随着佛教的东传,我国最早的石窟寺也在西域诞生。最初的石窟寺现存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名为克孜尔石窟。继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盛极一时,石窟开凿也在这一时期经西域传到甘肃。  相似文献   

20.
薛翘 《南方文物》2000,(1):75-79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明帝时期,经过两晋至隋的五百多年发展,到了七世纪的唐代已达到鼎盛时期。唐代是个开放性社会,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佛教的许多宗派相继传入中国,而密宗就是这一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新宗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