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颐 《炎黄春秋》2009,(8):76-78
政治体制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制度,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政治体制也要相应改革,不然就会制约、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是统治者的“自我改革”,尤其涉及统治者的重大利益,所以阻力巨大、困难重重。面对这种局面,改革者的策略往往是先易后难,想以非根本性的行政体制改革代替根本性的政治体制改革,多少弥补明显已不合时宜的政治体制之弊。  相似文献   

2.
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和转轨过程已历经有年。各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基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的同时 ,也都或多或少地为经济转轨付出了社会成本。在某些国家 ,这种成本是非常沉重的。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 ,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成本理论为基础 ,对不同国家经济转轨成本的特点、原因进行一些分析 ,并对如何采取恰当的对策 ,降低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 ,提高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 ,提出一些看法。一、如何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  相似文献   

3.
杨在纯 《神州》2011,(8X):9-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要素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它也是我国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文化生态环境是社会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因素,也是用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软环境。而创建公平、开放同时又充满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政体改革的文化生态环境,将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持续的内在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国企的转制和脱困可以说是时下中国改革的攻坚战,是进行了20多年的经济改革最后成功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国家经济生活的头等大事,而且直接关系到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已经指日可待,国企将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其活力和竞争力将直接  相似文献   

5.
政府职能转变既是经济转轨的关键,又是推进政治体制转轨的起点,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连接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但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归纳了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几个因素,以期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造成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不安定因素逐渐累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但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进行,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共识。古语云:谋定而后动。没有共识,何以定谋?所以,我们当今的政治改革"稳妥"有余,"积极"不足。其实,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已经存在。这个共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虽然现行宪法并非十全十美,但只要把它落到实处,我国政治体制就会前进一大步。《宪法》第5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62条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15项职权;第63条有罢免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权力。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一般称1978年为改革元年。然而,对于中国的大转向来说,1976年是一个更重要的年份。这年秋,毛泽东逝世,紧接着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文革",历史转轨的机会已经出现。这时,中共高层开始酝酿结束无休止的政治运动,集中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从1977年开始,中国政治和社会出现了一连串的变化。制定现代化规划、扩大技术引进、出国考察、酝酿经济改革等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怎样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光 《炎黄春秋》2009,(2):22-25
2008年是改革开放启动30周年,社会各界涌动着回顾反思改革的热潮,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了大量探讨改革的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的文章。许多文章都接触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三十年改革的最大不足,是经济体制改革一马当先,却没有随之以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体制改革。正是这个缺陷,导致了当前社会的不够和谐不够稳定。特别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造成了腐败丛生、道德滑坡、贫富悬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20年,俄国社会矛盾重重,封建统治政权受到了严峻挑战。作为俄国最高行政执行机关的大臣会议,此时的活动对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臣会议主席作为政府首脑,对大臣会议的各项活动发挥着主导作用。从1905年大臣会议体制改革到1917年大臣会议被临时政府取代的近十二年时间里,П.А.斯托雷平成为担任大臣会议主席(1906-1911年)时间最长的政府领导人。主政期间,斯托雷平提出了土地改革、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主张,这些改革对当时的俄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托雷平和大臣会议的改革内容、改革结果及其影响因素,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次改革(变法),有的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有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任何一次改革,无不经历曲折,斗争总是尖锐的,因为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旧体制中受益的人,常是反对改革的。改革中的倡导者,常遭到政治迫害,或杀头、或坐牢、或流放。但改革的成功,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熊光慈 《史学月刊》2006,(10):119-12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其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要想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做保障。以下试就两次改革情况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长发 《攀登》2011,30(3):53-59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解决动力问题,动力机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生命之所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物质推动力;公民社会的发育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本源推动力;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推动力;基层民主实践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推动力;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技术推动力;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效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高放 《炎黄春秋》2008,(5):26-28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但是政治体制改革相比之下显得滞后,因此导致党政官员腐败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社会深层潜在的危机加深。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当前我同社会主义改革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我们才能满盘皆活,走向通途。  相似文献   

14.
第二轮志书要记述好政治体制改革,就要正确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历史作用,改变政治体制改革在第二轮志书中的弱势地位。政治体制改革的记述在第二轮志书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失明显,二是设目不当,三是内容不全,四是记述肤浅,五是内容空洞特色不显。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如下五个方面设篇章进行记述:一是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二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五是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第三条道路”理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不平等和非正义等社会和经济危机,从国家政治和执政党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改革目标的制定和策略选择,以及我国解决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东新 《神州》2013,(2):234-234
行政活动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人类特有的行为活动,行政活动对于推动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责,协调国家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是我国政府机关实施行政权力并针对社会各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过程,它是政府行使对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表现。十八大召开以来,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高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有利于推动现代社会人民和谐与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要把续修县市志编撰成一地改革开放的实录 ,方志工作者必须热情关注并认真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正是续修县市志必须着重记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之一。一、续修县市志记述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1992年 10月 2 0日江泽民在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郑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便一直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并不断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现已基本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艺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文化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显得力度不够,步子不大,缺少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突破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文化体制的转型相对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有其必然的缓慢和滞后性、以及力求渐进、稳妥的策略选择而外,最关键的是国家还没有适时确立文化体制改革的产业化目标。文化产业是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的市场主体的总称。产业化是相对于事业化而言的。实施我国文…  相似文献   

19.
陈凤林 《攀登》2010,29(1):29-32
新世纪新阶段,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国内因素中,政治方面主要是国家权力的分享和分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方面主要是发展差距的存在和扩大、国土资源的占有和开发、经济体制的转轨;文化领域主要是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和影响;社会问题主要是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国际方面主要是霸权主义的干涉和破坏、民族分裂主义和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评中评     
正来源:新浪、人人等各大网络作者厉有为1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南非前总统德克勒克聊权力笔者本着一颗老共产党员对党无限忠诚的心,对政治体制改革谈几点愚见。一、政治体制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稍有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能回答: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适应了,经济就发展,国家就进步,社会就和谐。反之,亦然。这是从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