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藏品与文物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博物馆(包括纪念馆等)藏品,是指经过科学鉴定,具有历史或艺术、科学价值,达到各馆不同的收藏标准,并办理接收、编目、入库手续,正式登入国家文化财产帐(总登记帐)的文物。而文物的概念要大些,是指人类的全部历史文化遗存。文物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物保护单位,即不可移动的文物,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建筑;二是散存文物,即可移动的文物,如传世品、考古发掘品、民族文物、外国文物等,各类之下再按质地或功用分为若干类。博物馆(这里说的是社会历史类博物馆)藏品定名,主要是指散存文物而言。文物与图书不同,书籍是有书名的,因此图书馆在进行分类、编目时,不必去考虑书籍的名称,而是注重书籍的内容。自然科学方面也是这样,如矿石、昆虫、禽鸟、鱼、  相似文献   

2.
《文物保护法》中的“文物”作为法律概念,承载被普遍认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重要价值,其必须有形、可控,且范围确定,而“文物”概念本身亦应具备法律规定性和明确性两方面的重要特征。故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不宜将类似“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范围模糊概念仓促纳入“文物”范畴;而以“文化遗产”概念取代“文物”的观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夏才艺  段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50-57,109,110
文物南迁是20世纪30至50年代为保护故宫等机构文物而进行的文物大迁徙活动。这次迁徙在20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史迹遗产和报纸档案资料。文物南迁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期间由于战争与和平、文物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变迁,南迁之举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意义,使得这一历史事件的遗迹可以被放到"遗产线路"的视角下去看待,并对该遗产概念的发展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深入研究了太原地区革命文物在革命历史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其丰富性、历史价值、文化遗产意义,以及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和互动关系。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历史的见证,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同时,这些文物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遗产意义,代表了太原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这些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物"研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近现代以后,"古物"这一概念为"文物"所取代,研究从以"文"为主的东方模式转向重"物"的西方模式。在现代学科体制下,文物获得了新的意义,从指称"礼乐制度"到古代之物的扩展,"物"成为文物价值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文物概念涵义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学科体系下制度化的过程,阐释文物概念的社会定位及文化意义,探讨文物在实际保护行动中的操作性问题,以资建立历史建筑名录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了“故宫学”的概念,回顾了其发展和研究的历史。指出故宫学的性质,应该属于综合性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故宫古建筑、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近80年故宫博物院的历程等六个方面。紫禁城研究是故宫学研究的核心,但是故宫学在研究范畴和地位上不能等同于紫禁城学。最后明确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学研究中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文物定级不仅是对文物历史文化价值的肯定,也代表了该文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因此,文物的定级对研究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分析我国博物馆文物定级的相关标准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相关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各种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承、[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民俗宗教是在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一个学术概念,指民众日常生活中制度性宗教之外的各种宗教信仰和习俗。碑刻民俗宗教文献是以石头为载体的民俗宗教记录。作为一种历史书写,与历史本相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关系是其史料价值探究意义之所在。作为一类出土文献,它具有文献和文物的双重属性。明清以降雁北关公庙碑刻无论从碑刻书写范式及撰述意图,还是文物特点和背景,都具有真实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尤其是其文物史料价值,对于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研究,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是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先人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成就的具体体现,包括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相似文献   

11.
刘毅 《东南文化》2016,(1):6-14
现代"文物"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古籍中的"文物"有着与今日不同的内涵,最初是指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传统礼乐文明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后来在有些语境下也包含了典章制度的物化表现形式,有时还指文明或文化。现代"文物"的概念在古代则用"古器物"、"古物"、"骨董"、"古玩"等名辞来表述;民国时期的官方文件一般用"古物"来表述,涵盖了一切有文化价值的古代遗物。民国时期重新使用的"文物"一词,与今日之"文物"有相通之处,奠定了现代"文物"内涵的基础。1950年后,"文物"成为正式的官方表述名称,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包括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乃至当代的、一切有价值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2.
"古物"概念在中国法律中起源颇早,在中华民国时期广泛使用,是我国现行法律"文物"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对中国历史法律法规中"古物"概念的发展脉络作了细致勾勒,并与现行法律法规中"文物"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探讨了世界其他国家法律法规中仍在使用的"古物"概念,认为"古物"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法律概念,其关于古代文化遗物方面的合理内涵已为"文物"概念所吸收,"文物"概念在此基础有所扩充和发展,更加适合当今形势下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文物旅游是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文物与旅游关系密切,互为依托在广阔的旅游天地里,文物是旅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旅游离不开文物,同时,文物通过旅 游实现其价值,发挥其效益,文物也需要旅游。两者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 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久盛不衰的巨大潜能。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创造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历史古迹(古 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旧址、石窟石刻等)和古代工艺品、美术品(青铜器、陶瓷 器、玉器以及古书画等)。这些世代遗留下来的文物,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结 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山西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措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与保护现状 1.传统村落是我国最近提出的新概念。 传统村落一般俗称古村落,在学术上可称为历史文化村落或历史村落。传统村落应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区域等。传统村落范围既包括已申报命名国家、省、市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尚未申报名村的古村落,还包括具有优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自然村落。需要明确的是,历史文化名村是优秀的传统村落,但传统村落不一定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包括大量的历史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因此,传统村落保护的复杂性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5.
西藏珍宝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项目。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文物藏量丰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态,科学评价西藏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健全全国国有文物保护体系,加强保护力度和范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相继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多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6万余件(套)文物的认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发现许多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在此,我们将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宝大调查中发现整理,并精选的其中部分具有标准器意义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设博物——西藏珍宝专栏,分期呈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西藏珍宝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项目。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文物藏量丰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态,科学评价西藏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健全全国国有文物保护体系,加强保护力度和范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相继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6万余件(套)文物的认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发现许多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在此,我们将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宝大调查中发现的成果予以整理,并精选其中部分具有标准器意义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设博物——西藏珍宝专栏,分期呈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西藏珍宝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一次全方位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项目。西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文物藏量丰富。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全区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保存状态,科学评价西藏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健全全国国有文物保护体系,加强保护力度和范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西藏自2013年在各地市成立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相继开展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696多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6万余件(套)文物的认定和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发现许多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在此,我们将西藏文物工作者在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国宝大调查中发现整理,并精选的其中部分具有标准器意义的代表性文物器物,在本刊特设博物——西藏珍宝专栏,分期呈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文物保护工作是确保我国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发挥文化传承作用的基础工作,也是保存我国优秀文化传承印记、理清我国历史文化进程脉络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文物的价值、保护文物的意义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介绍了与文物保护工作相关的优秀事例,总结了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为广大文物保护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陆卫 《文物天地》2020,(3):47-51
一革命文物的定义革命文物主要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重要实物见证,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它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价值与优良革命传统,保护好传承好革命文物具有重要的现实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建志 《丝绸之路》2021,(2):124-127
民族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文物长河中一颗熠熠闪耀的明星,对于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多样性、融合性和统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一件民族文物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民族文化的渊源和精神,垒筑成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大一统的格局.民族地区博物馆的文化使命和历史重任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民族博物馆的民族文物收集、收藏标准的专业化、管理制度的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