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题字 1929年,张学良将军毅然易帜后,社会各界对张学良备加赞誉,报刊上醒目地登出了孙中山对张学良的一幅题字:“天下为公”。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那么,这一题字是何时写的? 原来在1921年的直奉战争之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以执政的名义约请孙中山共商治国大计。孙中山在宋庆龄等人的陪同下,抱病北上,乘轮船抵达天津时,正随父张作霖驻守天津的张学良,率领天津各界人士前往迎接。 孙中山为了感谢张家父子,决定往晤张作霖。随行人员唯恐张作霖设置鸿门宴,于是让汪精卫、邵元冲、孙科和李烈钧四人陪同。进入…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文史天地》2006,(11):46-49
杨宇霆、常荫槐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张作霖被炸死后,二人不把少帅张学良放在眼中,并阻挠奉天易帜。是否杀掉杨、常,张学良占卦问天,于是有了这篇传奇。  相似文献   

3.
赵杰 《文史精华》2002,(3):25-30
元帅林 1999年6月,我以特邀撰稿人身份,随同辽宁电视台《闲云野鹤》摄制组赴夏威夷采访张学良,行前,特意去了一趟抚顺元帅林。这是张学良在其父帅张作霖遭日本关东军暗算,从北平(今北京)返回奉天时,在皇姑屯遇炸身亡后为其修筑的陵墓。 此行,元帅林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路立生特意联系了一条机船,成全了我在水面拍摄全景的心愿。这次我除了想将这张照片带给张学良之外,更主要的是想找一块陵瓦做礼物。我记得修缮元帅林时,见到那琉璃瓦背面烧制着“张大元帅林墓地琉瓦 中华民国十八年临制”的字样。这次,我在维修替换下的旧瓦…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然而奉军也远非北伐军的对手。一向主张“息内争、御外侮”的张学良无心再战,决心谋求南北妥协,结束内战。一天,张学良对心腹葛光庭说:这仗不能再打了,打赢打输都是中国人吃亏,日本人还在打我们东北老家的主意哩。所以我打算撤军。老…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得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6.
王国N- 《纵横》2012,(2):27-28
1936年11月间,我从国民党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毕业后,回到西安见到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当时,他没有让我回骑六师,对我说:“在这里住几天,你们白师长就来了。”又过了几天,张学良电告白凤翔回西安,我便上路迎接他。回到白的寓所后,他就让我到张学良那里报到,  相似文献   

7.
<正>张闾实,张作霖与寿夫人亲孙、张学良六弟张学浚之子,纪实著作《漫长归乡路》一书的作者。——编者2000年6月22日,大妈(赵一荻——编者注去世了,享年88岁。大爷张学良握着大妈的手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8.
贵刊2001年第1期《淞沪战役中的蒋介石》一文中说:淞沪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自封了个大元帅的军衔”。这句话有两点不准确,第一,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而是一个名誉职务;第二,蒋介石就任大元帅的时间是在淞沪战役前夕,而不是淞沪战争爆发后。 抗战期间,蒋介石确实有个大元帅的头衔,但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军衔等级。其实,非但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中国近代所有的大元帅都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细分起来,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实际行政职务,如孙中山和张作霖的大元帅。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大元帅手令拟稿簿,是笔最近整理馆藏“2188”档案在一袋北洋档案中发现的。估计当初整理未及考证该大元帅是张作霖还是孙中山,因时间均在北洋时期,故归类于北洋档案中,也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影视作品与人们的习惯认识中,"少帅"就是专指张学良。许多人以为称张学良为"少帅"是敬称,这是误解。称张学良为"少帅",自然是因为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大帅"之称。其实,北洋军阀时代,最高的军衔是上将,并无元帅。如张学良1926年6月2日给张作霖的电报称"盛京上将军钧鉴"。为尊敬对方,军阀之间以  相似文献   

11.
1928年6月4日,奉天大帅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成重伤,回到沈阳官邸后当夜死去。少帅张学良从北京乔装秘回沈阳主办丧事,凭吊之日,各界人士送挽联上百幅,多阿谀之词。唯有一新附参议杨云史泼冷水:“义师寡助,孤德天邻,每为明公太息;内有大丧,外有强敌,此非将军哭时。”以提醒张学良。杨云史,江苏常熟人,曾被康有为誉为“旷世奇才”,此行到东北,正是应张少帅特邀而来。  相似文献   

12.
张冠英,原名首芳,是张学良生母赵氏的第一个女儿。在张作霖的6个女儿之中,张冠英是张学良惟一的胞姐。张冠英女士不但在张学良得志时与乃弟手足情殷,在张学良因“西安事变”蒙难以后,更对他是关爱有加。对于张冠英,鲜有人了解,理应为这位正直的老人记上一笔。 一、黑龙江督军的儿媳妇 张冠英1898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赵家庙,从小就生活在兵 动乱之中。1899年因辽西辽南霍乱病盛行,襁褓中的她也不幸染疾在身。母亲怀抱着生天花、发高烧的冠英辗转奔波于黑山县境内,躲避着因张作霖为绿林胡匪所带来的官府追捕。1901年…  相似文献   

13.
赵杰 《百年潮》2001,(11):63-65
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前,无论是对东北军将士,还是劝阻赴临潼请愿的学生,都曾谈到:"我的祖坟在东北".他解禁之后对外也曾谈到自己的最大心愿,其中有一个就是回故里祭扫.论及张学良的这一情感时,人们通常以为他指的是对父帅张作霖的祭扫和安葬.究其实,张学良所指,实在还应有其对祖父张有财要尽的孝心.  相似文献   

14.
日本鼓动张学良搞独立王国的阴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28年6月日本军阀用野蛮手段炸死张作霖,原来是想造成混乱局势,混水摸鱼,乘机进占东北,但是结果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它就改变策略,用拉拢的手段来鼓动张学良,阴谋诱使东北集团维持与国民党政权对立的局面,成为一个在日本控制之下的独立王国,以实现其分化  相似文献   

15.
1958年10月31日,豫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当夜幕降临时,一列草绿色列车从北京方向开来,在开道车的引导下,于黄河北岸新乡车站停下,列车上乘坐的不是别人,而是毛泽东主席和他的战友们。在郑州会议前夕,毛泽东赴郑途中停留新乡车站的。列车刚一停下,毛主席便在他的专列办公室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接见了豫北地区部分地、市、县的领导同志。当时,我在《豫北日报》工作,有幸成为被接见的几十位同志之一,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最值得纪念的日子。田家英出主意,一张大字报留住了毛泽东新乡地区,于1956年实现了高级合作化后,中共河南…  相似文献   

16.
马德伟 《文史春秋》2005,(11):49-50
日前,笔在沈阳市一书法爱好的家里见到了一幅落款为‘作霖”的书法条幅,字为楷书。众所周知,张作霖是中国近代史上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家元首,而民间—直盛传张作霖没有上过几天学,更不会写字。其到底有无化?其遗存下的书法是否为张作霖本人所书?为了弄清真伪,笔采访了沈阳帅府博物馆研究员杨景华先生——  相似文献   

17.
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是奉天(今辽宁)省海城县人。一九二○年张利用日本帝国主义的援助,大肆扩充兵力。除盘据东北三省外,其势力曾深入关内,伸展到北宁路沿线与内蒙各地,一度占有平、津两市及热河,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并设大元帅府于北京,自称大元帅,下分设各部,俨然一小朝廷。张作霖本东北马贼出身,其所以能如此发迹,实与贵州独山人廖彭(号篯如)密切有  相似文献   

18.
张学成和张学文系张作霖胞弟 张作孚所生的两个儿子。他们作为张学良将军的两个堂弟,虽然皆出身于同一家族,但是两兄弟却阴差阳错地各自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本文以鲜为人知的史实记述张学成和张学文的一生。 一、大堂弟大节不忠 张作孚曾为辽宁省黑山县警察队的队长,宣统年间在一次剿匪的战役中饮弹身亡。死后遗下2子3女,均归张作霖抚养成人。作孚所遗下的3个女儿先后出嫁后,两个儿子张学成和张学文被张作霖接到新民家中。 张学成,字铸卿。生于晚清年间。 张学成从小粗通文墨,来到新民县张作霖家后,与堂兄张学良及张学铭一道,…  相似文献   

19.
<正>张作霖父子即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1919年张作霖成为东北王,也是在这一年,哈尔滨诞生了哈大洋票,这是在哈埠历史上发行的唯一中国货币,然而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就在这一年产生了交集。一、哈大洋票的诞生哈尔滨原在沙俄控制之下,流通卢布,被东北地区民间称为羌帖。为什么称为羌帖?据我的考证,一是因清朝时把沙俄称为老羌,这在《边塞诗人吴兆骞》中有记述;二是当时人们把东北地区流通各种纸币称为帖,如吉帖、江帖,所以就把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换过帖的把兄弟,张学良在冯玉祥面前,总自居于子侄之辈;杨虎城在北伐战争时,曾是冯玉祥的部属,在这样一种关系下,西安事变时,冯玉祥的态度怎样?会起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