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蚯蚓看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牡丹花,开始后悔—— 那时,牡丹还未开花,她只是一粒娇小的种子,她随风飘落在蚯蚓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陈钧 《神州》2011,(7):58-61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她国色天香,大红大绿,"敢让百花先,敢殿三春后";人们对牡丹的审美观上,寄托和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度的自尊自信精神。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桂琴,就类似国色天香的牡丹,以她高度的自尊自信精神,为繁荣发展中国通俗文学艺术事业,作出了卓越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莹 《收藏家》2016,(8):65-72
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牡丹纹作为纹饰出现在瓷器上,最晚不过唐代中晚期。《群芳谱》载:"唐开元中,天下太平,牡丹始盛于长安"。牡丹兴盛,牡丹纹才开始出现在陶瓷装饰上。1983年,江苏常州出土了越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为迄今为止最早的牡丹纹瓷器。此时,陶瓷牡丹纹的装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牡丹从唐代开始被大量栽培。因其花大而美丽,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在唐代形成一股牡丹热潮。这种热潮的形成与唐代牡丹栽培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牡丹栽培技术进步除了农业发展的原因之外,也受到了唐代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力图从栽培技术角度研究唐代牡丹,并探讨促进牡丹栽培技术进步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观美术作品,尤其是国画写意作品,最最难能可贵的莫过形赋心意。那是具有画家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唯技巧、风格、思想三要素的高度统一,其作品才具有较高的审美功能与价值。 近年来,林洁玉的牡丹、山水之作已在美术界引人注目,深受欢迎。我拜读过她的作品,万千变化的牡丹丛中,一种勃勃的生命力与刚烈倔犟之气扑面而来,使人耳目一新。 林洁玉画牡丹,流露于笔端的首先是个人审美追求与思想情味。她的牡丹不属于宫院庭邸,也不置陈于清风明月,更不局限于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出土文物资料考证了我国古代牡丹种植的地区、年代诸问题,提出早在汉代牡丹即在我国西北开始种植,武威是古代牡丹种植的故乡.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每年4月5日前后至5月5日前后对洛阳来说这是个盛大的集会。周恩来总理在洛阳曾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  相似文献   

8.
松本盛邀女画家周石松访日○木乙一封以日本国亚细亚(亚洲)友之会名义发来的邀请函使周石松不无激动。这位以擅绘牡丹著名的女画家曾访问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受邀在那里举办过画展。她的名字在日本爱好中国绘画的友人那里虽不陌生,并得到了“牡丹仙子”的赞誉,但...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大型画展上,刚好见到了画家高佩兰。"有近半年的时间听不到你的声音?见不到你的人影了?一定又有新的突破吧?"我问她。"2003年10月,我应天津崇德画苑的邀请参加国际民俗艺术节,一幅《盛世天香》牡丹画被一位领导看中,邀我到'国谊宾馆'作画,所画的四幅牡丹画都被收藏了。后来,又被中央军委直属局邀请作画,当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切接见了我。近日,正在忙于作画,将携带100余幅牡丹画赴美国洛杉机举办'中国洛阳牡丹画展'"。高佩兰不紧不慢地说着。我心中暗暗佩服着这位孜孜不倦的  相似文献   

10.
水仙是极易见的花,她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牡丹的俏丽;没有荷花的幽美。她有的不仅是那一缕清香,那一片纯洁,她还有那顽强的意志。我家的那盆水仙花,让我读懂了水仙。春节前,爸爸买来一株水仙,放在盛满了水的花盆里。她长得很快,还没有几天就蹿得老高了!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她还能存活吗?我在心中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4,(4):I0009-I0009
<正>中国画家常常迷失在牡丹的"富贵"象征里,把牡丹画得妖艳而俗。熊广琴画牡丹恰恰相反,不要艳而俗.甚至不要艳而不俗。而是追求更具人格象征意味、更富精神性的东西。在画法上,她有时弱化花朵的刻画.强化枝叶的描绘,努力透过枝叶与花朵的生动姿致,表现花卉本身的生态自然之美,也传达一种散淡优雅的神情;有时着意刻画牡丹花之"淡":在颜色的显隐之间.欲退未退之际,显示一种平淡朴素的气质.暗示一种別样的情怀。有时又借物喻人,通过诗词题跋引发观者的联想,如《横幅牡丹》题:"玉容谁得顾,无风自婀娜。品性谁人识,大美自不言,何劳丹青手,真态自鲜妍,晨露彩云里,暮宿烟霭中,春荣秋亦谢.  相似文献   

12.
牡丹,国花,是我国最具特色的花卉之一,"菏泽牡丹甲天下"是对菏泽牡丹的赞美。由于其具有的美丽外观和传说,成就了源远流长、内涵复杂的牡丹文化,牡丹的文化涵义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学的和艺术等多元特征[1]。本文对菏泽牡丹旅游产品设计的资源基础、牡丹旅游产品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内容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六条牡丹旅游产品设计原则,设计出了六大类旅游产品,旨在促进菏泽牡丹旅游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宗文 《丝绸之路》2009,(12):59-61
牡丹因其姿态雍容、色彩富丽、气味清香而被誉为“花中之王”。人们只知洛阳、菏泽、彭城牡丹之盛名,却不知道西北亦有牡丹王国的一支奇葩——陇西牡丹。陇西牡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本文运用文献史料,对陇西牡丹产业的发展与开发进行论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14.
从前,三川地区有一位能干漂亮的阿姑叫阿丽玛。说起这阿丽玛,真是人见人爱的俊阿姑,都说她是“麻杆儿身材雀儿嘴,花檎模样菩萨心”。她天生了一副银铃嗓,唱起山歌可以引来百鸟起舞:巧手会绣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绣的牡丹、莲花会引来彩蝶和蜜蜂。她还会剪出各种花样儿,做出灵巧可爱的荷包。十里八乡没有一个不爱她的、没有一个不夸她的。真是近处看着好看、远处听着好听的人尖子。  相似文献   

15.
刘作忠 《文史春秋》2002,(11):42-45
20世纪上半叶,群芳争妍的汉剧舞台上曾有不少旦角演员以牡丹为其艺名,如“花牡丹”、“绿牡丹”、“新牡丹”、“玲牡丹”等,众多“牡丹”中,又以“牡丹花”为群芳之冠。  相似文献   

16.
在齐白石先生的后人中,女画家齐秉慧是令人瞩目的一位。四十余年来她从祖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阅历和美轮美焕的系列名作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和深刻的启迪。在悉心的浏览中,她不倦地思索;在刻苦的临摹中,她不断地感悟;在频繁的写生中,她不停地追求……齐白石说过:“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齐秉慧深知,贴进生活才能胸有万象,祖父的淳淳教诲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她尽情挥洒的笔墨之中了。难以计数的写生画稿和创作草图,深化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强化了她的笔墨功力。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花卉中的秋菊冬梅、芙蓉牡丹,水族中的青…  相似文献   

17.
河州牡丹情     
初夏 ,正是河州牡丹盛开的季节。从雄伟的积石关外到滚滚的大夏河畔 ,从巍峨的太子山下到奔腾的黄河之滨 ,从农家院落到机关大院 ,一丛丛一簇簇姹紫嫣红、流芳溢彩的牡丹 ,含笑迎宾 ,颔首接客。于是 ,一年一度以牡丹为主的一系列活动 ,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机关、学校的牡丹园圃人来人往 ,或写生花间 ,即兴赋诗 ;或弄姿留影 ,与花共舞。农村凡有牡丹人家 ,门户大开 ,任左邻右舍的牡丹好家前来观赏游览 ;主人则邀请客人或品茶于树下 ,或猜拳于花丛 ,谓之“浪牡丹”。自治州首府临夏市区的八坊回族群众 ,还用清香鲜美的牡丹花瓣烹调“牡丹羹”、…  相似文献   

18.
刘军 《世界》2003,(5):23-24
菏泽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黄河冲击平原,是闻名遐迩的牡丹之乡。菏泽牡丹花大、色艳、香浓,堪称牡丹之珍品,菏泽牡丹名园也着实多多,独具特色,各领风骚,令世人仰慕。目前牡丹的观赏,主要集中在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和天香公园。  相似文献   

19.
独享山花梦     
<正>初春时节,微风吹过,牧草疯长,我随采风团到达裕民的时候,头顶的云悄悄盈了些泪,一场润雨,一夜之间草原就绿遍了。芍药谷的花儿也开起来了,一片片、一茬茬,赶潮般的一路铺展开去,汇入那片桃红色的海洋中。人们评花有"牡丹第一,芍药第二"之说。古人言:"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红楼梦》中的"仙杖香挑芍药花",描绘了一位花仙子的形象,她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中酣睡了一冬,在二月柔风的呼唤中,我开始用全力向上冲刺,冲破那最熟悉的黑,为了追求那蒙昧了一冬的光明。石头——土块——甚至是蚯蚓,你们总是不合时宜地挡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