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古以来在我国沿海渔民有供奉巡海大臣(神)之习惯。往往又以供奉天妃妈祖相组合,这种不属于佛教,又不属于道教的信仰,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明初,七次下西洋的郑和逐渐被民间供奉为巡海主神冲击明宣宗以后的明清封建统治者实行“禁海”镇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阿瑜 《旅游纵览》2012,(7):61-61
<正>纵览微话题#航海日#人类的繁衍生息与海洋有着深厚的渊源。航海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中国的航海日是郑和下西洋的起航日7月11日。六百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拉开了  相似文献   

3.
南京纪念郑和首下西洋六百周年主要工程之一天妃宫日前顺利封顶。天妃宫复建面积2760平方米,由山门二道,碑亭,观音殿,三个配殿和主殿组成。  相似文献   

4.
郑和自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当时与郑和同行的王景弘,由于《明史》中无为之作传,故其事迹大多为郑和的光辉所掩盖,鲜为人知,这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本文拟就王景弘在下西洋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东南亚有关王景弘与郑和随从的某些传说作一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菁 《郑和研究》2000,(1):49-50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赴亚非各国进行访问和贸易,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郑和下西洋”的出现绝非偶然。在郑和远航的七百年前,中国唐朝的高僧们就曾经掀起过一场空前的海上求法弘法热潮。唐宋以来,我国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航海技术不断提高。为郑和的远航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明代的“三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装备了最先进的航海设备的船队,沿着唐代海上求法僧的足迹继续前进,终于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航海壮举。  相似文献   

6.
从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洋大海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经东南亚、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航迹遍历亚、非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寻踪郑和航海遗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六百年前那段历史的壮阔波澜。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遍访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得以实现,除了依靠船队船舶性能优良,组织系统严密,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批统领船队的杰出的航海家。在指挥郑和船队的航海家中,郑和与王景弘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在论及永乐、宣德年间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时,却很少研讨王景弘在下西洋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充分肯定王景弘的历史功绩。这不仅对王景弘这个历史人物是不恰当的,而且郑和下西洋研究因此也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所以,重视和加强对王景弘的研究,不仅是要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使其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有应得的一席之地,而且也有助于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位于水西门升州路488号的清代天后宫经过重修,近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继下关天妃宫修复后南京市恢复的又一处纪念妈祖的庙宇。这两处妈祖庙-南-北,相互呼应,显示出妈祖文化对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南京史学界一直认为南京妈祖建筑共有六处,它们分别是下关天妃宫、水西门内天后宫、莫愁路天妃宫、龙江宝船厂娘娘宫、上新河北岸天妃宫、大胜关天妃宫。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南京还有一座最早建于元代的妈祖庙。加上这座鲜为人知的妈祖庙,南京共有七座妈祖庙。现将南京妈祖庙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600周年。600年前.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臣.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航海水平和友好.比西方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航行早了约一个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从此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在福州候风开洋.与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福州还留存着很多与郑和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超前轶后的壮举。郑和成为震惊世界的海上巨人。在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长达28年的航海过程中,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永乐十五年(1417),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刺访华,不幸病卒于德州便是其一。成为中国与菲律宾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纪念苏禄国王访华600周年之际,撰写此文,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观点,为的是让更多读者去了解这段历史。也对现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仄 《郑和研究》2005,(1):72-72
福建省长乐市是我国著名侨乡,也是具有悠久航海历史传统的古代港口城市。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均在此驻泊,短则月余,长达数月,等待季候风起,经虎门扬帆出洋。长乐市为弘扬郑和精神,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发展航运事业与海洋经济,促进与海外的友好往来与经贸合作,在全面修缮郑和遗迹的同时,还集资兴建反映郑和七下西洋的纪念性建筑——郑和广场。广场自西向东分别建设有:郑和航海馆、  相似文献   

12.
5月3日,南京重建的天妃宫落成开放。这为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海内外尤其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增添了一处盛景。但是在有关新闻报道中,却把天妃官碑错写为始立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后。其实,关于南京天妃宫的建宫、立碑时间的错误由来已久,时而有见。早在纪念郑和首次下西洋580周年的1985年,笔者发表于《南京史志》总第11期的文章已初步指出这个错误。但在新版有关介绍南京历史的书籍中,仍如其旧的表述为:“天妃宫……建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  相似文献   

13.
《郑和研究》2005,(3):19-21
“郑和七下西洋”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郑和是中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和七下西洋”具有“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航海600周年的纪念年,积极宣传郑和伟绩和大力弘扬郑和精神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600年前,我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是当时世界无与伦比的航海创举。  相似文献   

15.
双凤“维新遗址”考古显示,太仓文化的源头已经前伸至4500年前。当今郑和航海文化在太仓,已被视为太仓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为与郑和航海关系密切的妈祖文化在太仓,至今尚未被认识到同样是太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浏河天妃宫为核心代表的太仓妈祖文化,应该而且无疑是太仓市文化建设中当之无愧的“重头戏”。如何认识并演好这部大戏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整整六百年前的1405年(明永乐三年),是郑和奉旨“七下西洋”的首航之年。其后,这支大明帝国的庞大舰队平均每四年远航一次,大体两年在海外巡航,两年在国内紧张休整,准备新的远航。这七次(一说八次)距离、规模、耗资三空前的远航,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一件大事。中国和世界都有理由纪念这个属于人类创纪录壮举之一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在600年前,郑和率领中国船队,前后28年内,他七下西洋,打开并开展中国与东南亚、东非、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上交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航海活动。  相似文献   

18.
宣德六年(1431年)春,郑和率领船队第七次下西洋。驻泊太仓时,立下了《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碑。后经福建长乐时。又立下了《天妃灵应之记》碑。这两块碑石。成为研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最为第一手的资料。学界据此而纠正了《明实录》和《明史》关于郑和历次下西洋的漏记误记。从而得以明了郑和每次下西洋的确切年代。这两块碑石由于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因而数百年来倍受人们重视。遗憾的是。《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至今未见原碑。后人依据的都只是嘉靖《太仓州志》或嘉靖时苏州人钱毅《吴都文粹续集》或明末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录碑文的文字,而这诸种抄录碑文文字。互有出入。甚至由此数件抄录文字校核。原碑恐也微有舛误;今人更据此数种抄件。辗转相抄。鲁氩豕亥。手民之误难免。为此。笔者拟据明人碑文抄件。互相比勘,试图恢复碑文原文。  相似文献   

19.
公元1405—1433年,我国明朝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远航,活跃在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直至非洲东岸,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所完成的航海事业,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世界远航史的先河。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百周年,郑和“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思想已深深凝固在海上丝绸之路极盛时期和世界航海史话的雕塑上,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和平交往的精神之柱和名片。  相似文献   

20.
明代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不但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其结果是中国与亚非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一次经济化大交流。所以郑和下西洋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