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云南永北地区历经多次政区变动,设置华坪县反映出直隶厅过渡型政区向正式政区转变的趋势。梳理清代永北地区行政区划变迁过程,探讨汉、藏、纳西与傈僳等多民族杂居区域的管理体制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国家政策、军事驻防体系、贸易监管、土司制度弊端与西方殖民势力入侵是永北行政区划变迁的动力机制。永北地区行政管理体制是以流官为主、土司为辅的二元管理体系,具有户籍分类性与赋役征收差异性的双结构管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江南地区,土地租佃在农业经营中占有绝对支配地位,而房屋出租也相当普遍。但是由于资料所限,学界对于房租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对于地租的研究虽然不少,但研究仍有待继续深入。有监于此,本文就清代中期江南的苏州、松江地区的地租、房租的问题(特别是对名义地租与实际地租、房租与房价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新的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促使学者对这些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近来一系列新疆政策利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设立喀什“特区”。这将是1988年之后,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日,本刊在喀什地区行署就相关话题对主管经济的王勇智副专员做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张晋峰 《攀登》2016,(4):118-123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体系,从其产生起,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社会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二者之间的互动调适在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着,伴随人类历史。通过在宗教产生的原因及目的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二者互相关系的历史事件的梳理与研究,找出二者之间互相调适的维度与适度,或对我国当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命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析当前社会矛盾与党内权力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宇 《炎黄春秋》2007,(11):6-9
当前,我以为有两个重大问题值得大家高度重视。一是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是不失时机地进行党内“权力制衡”的试点。  相似文献   

6.
冷东 《岭南文史》2012,(1):49-51
西洋钟表作为世界近代文明与科学技术的代表之一,是清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广州十三行在西洋钟表引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广州钟表业的发展,并在中西钟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变迁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东北地区的石室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墓葬文化,其形制不见于同区早前阶段墓葬中,流行的碎物葬等习俗也是同区汉墓中所不见的,这种文化上的差异说明其外来的可能性较大.而从石室墓的分布特征看,其很可能是经由潇贺古道传入桂东北地区的,推测其族属可能是来自于江浙一带的越人一支.  相似文献   

8.
1821-1949年间,乌鲁木齐教育发展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二是学堂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三是教育发展中民间力量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并一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四是教育发展与地域社会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对这四个特点的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当时政府是通过移植与模拟的方式来发展移民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9.
石德生 《攀登》2008,27(2):78-81
从明初洪武至嘉靖万历年间,经过卫、所制度建立,军、民屯田及移民,湟水流域汉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屯田繁盛,居住区域扩大,区域性汉族社会成型;同时由于儒学设立、教育发展,汉族群体中人才辈出、著述颇丰,使得汉文化在湟水流域复兴,为青海传统社会、文化、经济结构增添了新的成分,建构了青海传统社会、经济、文化多元性特征。本文通过对明中期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梳理,阐述了明中期湟水流域汉文化中兴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建省以后,随着移民屯垦与矿务日进,旧名卡克里克的婼羌以其联络甘青、沟通南北的交通中转地位,进入区域开发的快车道。目前学术界对晚清婼羌开发的研究,主要从郡县制、官路开辟等自上而下的视角切入,而对移民群体、婼羌当地人群的政策响应研究较为少见。以近代西方游记为基础,结合奏折、文集等汉文资料,对晚清婼羌区域开发进程的研究发现,在水土条件集中于串珠状绿洲的地理背景下,外地移民以卡克里克为据点,农垦活动旋种旋弃,世居当地的罗布居民则迁往米兰绿洲等处,并调整生活习惯。对晚清婼羌区域开发的案例剖析,探析资源紧缺条件下婼羌土著与迁入人群两个群体自下而上的政策反馈与行为调适,可以更为立体地认知新疆建省以后清政府的地方治理与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1.
姚旸 《收藏家》2010,(7):58-60
近年来,徽州文献的搜集利用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与民俗文化、社会生活相关的文书史料愈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文书为研究者提供了众多具体、生动的原始资料,极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认识。天津博物馆现藏有清代道光时期徽州邵氏嫁女所录收支帐册一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引入美国人文地理学家吉尔伯特·F·怀特的洪灾调适理论,主要考察明清时期卫河下游直隶、山东两省交界地带的清河、武城和临清州因水灾而发生的冲突与协调的过程。指出面对洪灾,三州县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调适方式,即筑堤防水与开渠排涝。历史地来看,洪灾调适的方式通常源于洪泛区民众的生存本能,是一种自发而无序的行为,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交界地区"界"的限制作用,会造成交界各方民众的冲突。交界各方洪灾调适冲突的解决需要中央或次级政府力量的强有力干预和打破政区界限的富有智慧的努力。调适理论对于开展中国历史灾害地理尤其是近现代灾害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许冰杨 《沧桑》2014,(5):76-79
社会矛盾治理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难症。地方政府陷入维稳"成本递增收益递减"的怪圈,表明社会治理思维和模式亟待革新。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精髓,道、法、势、术既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从上至下、由高到低的逐步具体化的治理过程。在社会矛盾治理中,明道、抱法、取势、优术四者并举,能够标本兼治,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身处清末新旧急速变革的时代,端方作为清末官员,其对时代巨变的观察是敏锐的,在其任职的两江地区奏请立停科举、创办新式学堂、创建图书馆、积极兴办各类教育文化事业、推行文化慈善事业、厉行禁烟以改造社会风气等,皆是适应时代需求所做的应变之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端方作为清朝体制内的权贵对社会风俗的改良,是在其所固守的封建文化思想基础和背景之下进行的,注定了其期望通过社会改良挽救清王朝努力的失败,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端方在清末两江地区社会改良的尝试,一定程度上为当今社会文化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超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1):117-127,215,216
晚清民国乌鲁木齐地区的村落,根据人口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宗族、地理相近与地理相错三种类型。由于三种类型村落的自治程度不同,造成了政府对其治理方式上存在区别,也突出了国家对其控制力上存在差别。文章主要以村落个案分析为中心,针对每种类型的村落,以个案的形式说明村落类型与治理之间的关系及反映出的乡村社会治理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顾元 《攀登》2014,33(4):80-8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为我们的社会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如何落地,文章结合玉树的实践,从维稳、救灾和重建几个角度,做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晚清是江苏社会慈善事业极为发达的时期,也是慈善文献大量出现的时期,余治所编的《得一录》就是其中的一部重要的慈善文献。  相似文献   

19.
来君 《攀登》2014,(2):123-127
"枫桥经验"是中国本土探索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并取得成功的典范。青海藏区由于发展相对滞后、草场退化、环境污染和经济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利益冲突显性化和纠纷复杂化。基层矛盾的复杂化决定了基层矛盾解决机制的多元化,从建构基层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的视角,"枫桥经验"的启示是: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发展地方经济;重视文化的影响;突出法律的主导性作用;对本土经验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王健  马春梅 《攀登》2006,25(3):64-67
当一个地区收入水平出现差距并呈逐渐加大趋势时,就会对人们的观念和信心产生影响,甚至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负面效应。但是,地区性的收入分配不可能完全平均,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承认一定范围内收入差距存在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这种差距拉大。通过对青海民族地区收入差距的分析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渐加大的趋势并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为此,就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治理对策,以缩小差距、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