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佳 《神州》2013,(31):160-160
日语因果句结构复杂,形式多样,语感微妙,使用频繁,故而形成了日语表达的一个特点。与汉语、英语一样,日语中也有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型。但是,日语的因果句的表达要比汉语、英语中的多。汉语的因果表达多是“因为……,所以……”;英语中几乎就是“because”。但是日语因果表达形式多样,而且这些表达形式在现代日语中都比较常见。如何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这些都是日语学习和教学上的难点。本文试图通过对由惯用型连接的日语因果句进行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日文祈使表达的意义和分类着手,通过举例和分析,来探讨并归纳其具体表现形式和运用方法,以期能使日语学习者对祈使表达有更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语用失误。委婉语的语用失误则最为明显。日本民族具有内敛、含蓄、不爱张扬个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不断地大量的使用委婉语。日语中委婉表达形式之多、使用频率之高,这在其他民族中是不多见的。委婉语可以说是日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在面对面的对话中,可以说如果不使用这种委婉语,谈话就不能顺利进行。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需要了解日语委婉语,以便正确得体的进行交流。避免委婉语语用的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丽影 《神州》2014,(6):143-143
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在越深入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越感觉到困难,那是因为日本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代名词来称呼对方,而是利用一些别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第二人称代名词的使用,在汉语交际的过程之中,经常使用“你”来称呼对方,在一些场合下会使用“您”来称呼对方,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意。由于日语中经常省略第二人称代名词,作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就很难理解其说话的对象,因此难免会发生误解和分歧。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体现,也就是说,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虽然是不同的事物,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语中“第二人称代名词的省略”是日语的特性,而在这语言深处隐藏的文化又是什么呢?本稿主要是从日语中第二人称代名词的省略角度来探讨日本的“间”文化。  相似文献   

5.
"使用意识"对于日本语教育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侧面,但在此之前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使用意识"的深入研究将会使从事日本语教育的工作者更好地探明日语学习者出现日语误用的原因,"使用意识"的加强将会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避免日语误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日语的近义词辨析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区分,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日语的这些近义词汇,应该从哪些方面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区别,是在学习和掌握日语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日语学习者共同面对的难题。本稿主要阐述日语中的近义词区分在交际以及日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浅析了日语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对于学习者来说难以掌握的典型用法与汉语表达相比较,尝试认知语言学原理在对照语言学中的应用。本文使用的认知语言学原理为池上提出的事态把握理以及Traugott提出的相互主观化原理。其中,Traugott的相互主观化原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重新定义。本文的考察结果为,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体现了说话人主观的事态把握方式,而与其对应的汉语表达则体现了说话人客观的事态把握方式;另外,相互主观化现象在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有所体现,而在对应的汉语表达中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8.
董青 《神州》2012,(29):155-155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而母语不同所受的干扰也不一样。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了以汉、朝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干扰。  相似文献   

9.
王玲  李汉平 《旅游纵览》2013,(6):209-210
"的"作为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其用法相当复杂,根据在句中位置的不同,仅《新华多功能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两本工具书中,对"的"用法的收录就有12种之多,是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难点。本文在前人对"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以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的有关语料,对以日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分析。依据相关教学原则,从教学、教材、教师三个方面,给出了几点教学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彭鹏 《神州》2012,(35):132
如何提高日语听力水平,可以说一直都是最令日语学习者头疼的事情。目前从我院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存在着的不利于听力训练和提高的因素出发,提出几点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课外学习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杨阳 《神州》2013,(26):139-140
无论是国内日语考试还是国际日语能力测试对日语词汇量都有要求,而且数量不少,很多学生反映背的没有忘的快。本文笔者通过《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的课后单词,总结了一些日语汉字的发音和汉语拼音之间的发音规律,希望能为日语学习者找到背单词的捷径,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翟艳蕾 《神州》2012,(32):48-4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日两国商贸往来日益频繁,对于承载两国间商务活动的商务日语也尤为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函电的使用也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商务日语函电是一种特殊的函电,除了具有一般日语函电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分析日语函电使用的语言特征,总结它的特点,为日语学习者和即将从事商务日语的人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震 《神州》2012,(20):141-142
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日本人来说,可以很自然的使用拟声拟态词原因之一就是出于他们母语语感,即拟声拟态词本身的音义对应关系。汉语中的象声词也存在着这种音义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力图明确两者的异同,以使中国人的日语学习者可以通过了解两者的差异,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日语的拟声拟态词。  相似文献   

14.
日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其形式和意义有时会有相同的情况出现,有时也会有大相径庭的情况出现。将他们区分开来并且很好的运用,无疑是中国人学习日语和日本人学习中文的重点、难点。本论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两者之间的不同,希望能为汉语和日语学习者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5.
唐俊杰 《神州》2013,(6):126-126
一直以来,中国文化被人们看做日本文化的母体,虽然一直在重视日语教育,但忽略了教育过程中对日文化的理解。尽管中日两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但许多日语学习者,对日本文化、中日文化的了解方面较少,因此,在日语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学习日语应该做到了解异文化,发现文化特点。由此可见,在国际化驾驭的今天,多元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元化文化教育的全新理念被提出来。通过参照日语教育新旧标准,重新审视当前日语教育的现状,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了多元文化与日语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多元文化共生的观点日语教育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张莹 《神州》2012,(11):150-151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复合动词。本论文以了解日语复合动词中最为常见的'~こむ'的习得状况为目的,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松田对'~こむ'从教育和意思习得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调查沿用了其分类理论。因此从调查结果亦可反观其分类的有效性。调查结果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对于'~こむ'的意义,既有掌握良好的部分,也有不能熟练运用的部分。具体而言。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用法均掌握良好,反之,对于日常生活中不经常使用的延伸意义则还不能熟练运用。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语感、母语的影响和学习不足三点。同时。松田的分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综上所述,对于今后外国日语学习者而言,学习复合动词时,尽可能多的接触地道的日语不失为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日语请求行为得体性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请求行为普遍而且敏感,它是人类交际中不可避免的社会活动。得体性作为请求行为所必须遵循的礼貌原则,既牵涉到语言自身,又牵涉到许多诸如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环境、地点、时间等社会文化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学生运用日语表达“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时出现的语用失误,探讨中日两种文化在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旨在找出隐伏在这些失误背后的、易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帮助日语学习者自觉改变和调整固有的框框,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表达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省略表达比较多。在日常生活中省略表达处处可见。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委婉的省略表达、人称代词的省略表达和谈话双方共知部分的省略表达,最后分析了日语中存在众多的省略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拟声拟态词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然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远远没有日语丰富,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进行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时常常觉得很困难,本文将从翻译理论--词义的“守恒”与“越界”角度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从而为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肖东娟 《神州》2013,(20):173-173
拟声拟态词是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的词汇,然而。汉语的拟声拟态词远远没有日语丰富,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进行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时常常觉得很困难,本文将从翻译理论一词义的“守恒”与“越界”角度来探讨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从而为拟声拟态词的汉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