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文章 《神州》2013,(4):198-198
通过研究发现,宋代花鸟画作为宫廷画的一种,在成就上已经超越了唐朝时期的水平,成为了我国古代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从目前现有的资料来看,宋代花鸟画无论是在整体构图,还是具体的绘画技法,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成为了古代宫廷画的代表之一。由于花鸟画是国画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宋代花鸟画的成就进行分析和研究,取长补短,总结其优点,为现代花鸟画的创作提供指导。考虑到宋代花鸟画所取得成就以及在宫廷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宋代花乌画名作进行赏析,以更好的了解宋代花鸟画的技法以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屠明英 《神州》2013,(11):221
花鸟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特有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思维方式。在众多的花鸟画题材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格外的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是画者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3.
<正>花鸟画成为独立学科是在唐代时期,最初出现的花鸟画是以写实、写形为主,宋代院体画中的珍禽瑞鸟等题材为此类花鸟画的代表。进入元代,由于受统治者的压制,消极、避世、隐居思想笼罩文坛,花鸟画一改宋代绘画"刻意求工,妙在赋彩"的风格,转向以纯水墨抒发其内心情感的绘画风格。由写实性逐渐向写意性过渡发展,写意花鸟画成为画坛主流。可以说,大写意花鸟画的写意精神开始于元代,形成于明代。在近代的吴昌硕、齐白  相似文献   

4.
张勇 《神州》2012,(14):184-185
作为中国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写意花鸟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写意花鸟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在生活追求上也是丰富多彩。本文就中国写意花鸟画创作意境与生活追求问题主要介绍了绘画中意境创作的内含,并分别分析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意境及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代的没骨花鸟画有着各自独特的时代风格,其中,明代宫廷画师孙隆的没骨别具一格,他将写意融于没骨之中,宫廷花鸟画中又带有野逸风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恽寿平作为没骨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在没骨花鸟画凋敝的明末清初,他的没骨花卉开创了新的格局,其在绘画技法上是具有革新性和开拓性的,且他的创作思想也为后世传播,正如《南天画跋》中“摄情说”所说的那样:“在清初拟古风盛行的时期,恽格的摄情说是大胆、新鲜的。”[1]他为后世画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绘画思路。本文将从二者的技法、题材、用色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窥探明清时期没骨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与发展变迁,并结合孙隆和恽寿平各自在画史上的成就,总结他们对后世画坛的影响,这对于当代没骨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庆学 《民俗研究》2008,(4):195-198
葫芦作为绘画题材,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中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不仅因为葫芦题材的绘画具有花鸟画的一般艺术特征,易于表现,还源于葫芦题材花鸟画不同于一般题材的花鸟画,它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意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中国的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已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中国绘画鼎盛时期之一。其绘画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此时画院恢复,文人画方兴未艾,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不同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画坛呈现一片繁荣兴旺景象。其中花鸟画艺术具有较高的成就,不仅形成了多种风格样式,还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明初,宫廷画家孙隆对徐崇嗣所创设色没骨法进行改进改造,名重当时;宫廷画家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对明代画院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中期,"院体"与"浙派"的衰微,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等对传统花鸟画的题材、笔墨皆有发展,对晚明"白阳""青藤"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8.
陈曦 《收藏家》2023,(9):41-49
清代外销画是在海上贸易背景下产生的,由中国画家按照西方购买者和贸易市场的需求绘制。外销花鸟画以花鸟、草木、鱼虫等为主要描绘对象,是众多外销画题材中的一种。其从宋代院体画出发,以中国传统花鸟绘画技艺为本,结合西方博物学、动植物学的科学理念,混合运用中西画法,独创出一种融汇中西的绘画风格,兼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佩育 《神州》2013,(1):181-181
花鸟画的审美最早缘于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色彩审美,但首先是色彩的审美观。经历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再到唐宋时期的绘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利用儒家思想的教化功能,从礼、义、教角度来规范绘画造型和色彩。水墨是古代文人创作运用最多,也最熟练的基本材料。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有“墨分五色”之说,花鸟画写意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花鸟画写意性绝不是简单造型与立意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表达中国传统绘画“状物抒情”的功能本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构图都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栾晔  杜恒伟 《收藏家》2022,(2):29-38
<正>明代绘画承袭宋元画风,特别是受到"元四家"绘画的影响,文人画创作自始至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明代中期,画坛上开始出现具有领袖地位的绘画大师,形成几支具有重要影响的绘画流派,并深深影响到明晚期和有清一代的画坛,即文人画、院体绘画和浙派绘画,其中院体绘画与浙派绘画是明代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画种,对明清绘画艺术有重要的影响。院体绘画以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吴伟、  相似文献   

11.
王德蓉 《收藏家》2020,(1):11-14
虚谷,清末著名写意花鸟画大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写意风格,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彩响,本文以花鸟画的构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虚谷花鸟画的构图艺术表现形式,从各个角度探究其花鸟画蕴含的美感,以便加强对虚谷本人和艺术表现方式的了解,从各个方面形成对花鸟画的综合认识。对此,文章结合虚谷花鸟画所产生的时代甘景以及其构图形式进行分析,梳理了其构图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希望能够给其他人一些参考启发。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中国绘画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花鸟画泛指以描绘动物、植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中包括现实中的禽类、兽类、昆虫类、鱼类、花草、树木等,还包括世间不存在的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按照北宋晚期成书的《宣和画谱》中所分的门类,即"龙鱼(水族附)""畜兽""花鸟""墨竹(小景附)""蔬果(药品草虫)"中所容纳的范围和物种。在绘画习惯上也可称为"翎毛""走兽""草虫""折枝""花果"等。  相似文献   

13.
彭明瀚 《南方文物》2008,(3):172-172
陈设器。花鸟画瓷板,构图上虚下实,翠竹几秆,拔地擎天,小鸟立于枝头,右古角一崖突兀,缀以秋菊数支,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花鸟画科的正式形成时期,据考证,当时擅长花鸟画的画家高手如云.但因年代久远,作品真迹早已遗失,今人已无从得知其庐山真面,通过唐代题画诗这扇窗口,对唐代花鸟画的审美价值取向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期以后,文人的写意花鸟绘画蔚为大观,不仅许多文人画家都擅长此道,并且出现了象白阳(陈道复)、青藤(徐渭)这样的代表性人物。自此以后,水墨写意花鸟画几乎成为文人绘画的专利或代名词,事实上也是文人绘画的主要艺术表现之一。然而  相似文献   

16.
胡丹 《收藏家》2006,(5):35-39
20世纪初期,中国花鸟画坛在继承和变革、传统和西潮的冲撞下,在社会政治、思想大变革的环境中,以题材多样、技法丰富、风格纷呈、人才辈出、地区画风争雄的局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其清新的构图,明快的色彩,活泼、轻松、典雅的画风比之传统的山水、人物和花鸟画更适合新兴的社会需求和市民的欣赏标准,无论官宦或市民凡逢喜庆佳日,皆购得一张喜爱的花鸟画悬挂于室,凭借画中的寓意增添一份喜气和吉祥。由于市场和世俗化的迅速发展扩大,使得花鸟画在20世纪画坛上独领风骚,尽显风流。当时的中国花鸟画坛,有继承宋代院体,以于非…  相似文献   

17.
任文岭 《收藏家》2024,(2):54-63
宋光宝是清代中晚期活跃于岭南地区的一位知名花鸟画家。他的花鸟画远承北宋院体,近接陈栝、恽寿平等,在没骨法基础上以独到的“烘粉法”,最早有意识地将大量岭南风物描摹入画,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岭南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没骨法在岭南地区的传播与演变,不仅使粤画焕然一新并开创了“藕塘派”,而且对于居巢、居廉以及晚清以来广东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结合目前所见宋光宝传世绘画作品,梳理与探讨其生平经历、书画交游、艺术渊源和师承、绘画特色、艺术成就等方面情况,以期能够对宋光宝生平及绘画艺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期,吴门地区流行一种较为特殊的花鸟画题材—花果杂品图。这种包含花卉、蔬果、禽鸟、虫鱼等内容繁杂的长卷与册页,与宋元以四君子题材为主流的文人花鸟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本文试图通过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相联系的新现象,来探讨此时文人花鸟画在审美观上的变革。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梳理宋元文人花鸟画的历史,分析文人花鸟画从宋到元在题材上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主流是象征文人品格的四君子题材,潜流是元代出现的品类较多的墨花墨禽;第二部分,通过吴门文人的作品和诗文,具体分析花果杂品图所绘内容与人的感官—眼、耳、口、鼻的紧密联系;第三部分,通过此时吴中文人闲居的生活方式,分析花果杂品图与感官紧密相关的原因是文人们对自惬之意的追求;第四部分,通过分析花果杂品图传达的新的审美观,阐明文人花鸟画的审美变革—从四君子的"清雅"到花果杂品图的"闲雅"。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21,(7)
正元代花鸟画,随文人画的发展,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以"唐之边鸾,宋之徐、黄为古规范式"的花鸟画已渐入式微,代之而起的是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的墨花、墨禽的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出现这种新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此时仕途无望,画院取消,加之文人士大夫不堪忍受民族压迫,把绘画作为他们借物言志,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艺术品味上,  相似文献   

20.
袁杰 《收藏家》2023,(9):2-11
本文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清代花鸟画作品,结合历史背景与史料记载,详尽分析了清代花鸟画名家名品的造型、笔墨、设色、审美以及营造意境等方面的高超画艺,呈现清代花鸟画艺术承前启后、繁荣昌盛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