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湘春街与北正街交接处,是个十字路口。据说旧时从北门进城来的第一道关卡就设在这里,所以俗称“头卡子”。“头卡子”东面是学宫街和上学宫街,现在改叫成功街和学宫街了。老学宫街也曾叫过学工街, 但那是特定年代下的事。你现在如果仔细寻找,还能在成功街上找到“学工街”的老门牌。“头卡子”西面通向河边的那条街就叫通泰街,通泰街上曾经有过一座龙王宫。  相似文献   

2.
从唐朝永徽年间到现在,大理三月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滇西各族人民的物资和文化交流盛会,也是民族团结的节日。关于大理三月街的由来,在白族民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传说,现在介绍几则于后。一阿善与阿香相传在大理国时,洱海边上住着很多渔民,他们世世代代都以打鱼为生。有一个老渔翁,人称“老渔家”,膝下单生一子,名叫阿善。这个小伙子手脚勤快,忠厚过人。他经常帮助  相似文献   

3.
林鹏 《文物春秋》2001,(6):71-74
我家在易县南管头村,隔河有个北管头村。老人们告诉我,北管头村从前叫郎山庄,南管头村从前叫什么不知道。后来读《水经注》:“徐水三源奇发,齐泻一涧。”三源即野刹一源、七峪一源、甘河一源,它们在南管头汇合,这一“涧”就是南管头。南管头村南的西坡头,至今还叫“涧头”,可见“一涧”就是南管头。据此推测,南管头原来应叫“涧头”,后来图省事,写作“间头”,“间”与“官”草书相似,久而久之就写成了“官头”,最后成了“管头”。南管头现在是个镇,从前是个小山村。南管头村的耕地都叫台,有南台、北台、东台,可见从前耕地…  相似文献   

4.
李强 《文史博览》2007,(5):41-43
我的中小学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有个词叫“开门办学”,即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学工、学农劳动,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再教育。其依据来自毛主席1966年的“五七指示”。在“指示”中,有段专门针对学生的语录:“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段文字当时非常著名,它是“文革”中的办学方针。学工、学农成为那个年代学生必须经历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骆明  陈鸿儒 《旅游》2000,(10):12-13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了,不冷不热,天高气爽,花红柳绿,人也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外地朋友来北京旅游,顺便看看我,过去生活拮据的年代,我都请他们撮一顿儿。现在不行了,刚一张口,人家就说了:“谁还没吃过饭?到北京就是感受老北京的文化来了。你就领着我们转悠吧。”“去琉璃厂文化街怎么样?”“那当然好了。”吃饭改逛街,为我省下不少钱,再说我也有段时间没去哪儿转转了。  相似文献   

6.
1938年4月,有一批韩国侨民从外地迁到重庆境内的綦江县,并在那里租房寓居。这批韩侨共有105人,其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仅3岁,分别居住在古南镇上升街、临江街老米市、观音岩庙内、新街子三台庄和菊波路等处。他们除在临江街老米市住宅门前贴有“曹公馆”字样的纸条外。其余各处均未挂牌,平时也不与当地居民交往,行踪颇为神秘。  相似文献   

7.
提起红石岩,扎实叫人伤心。红石岩的故事,昆明彝家人十个有九个会讲,讲起来三天三夜扯不断。红石岩是昆明城北三十里的一堵老岩子,岩子上的石头红通通的,象血染过一样,所以叫做红石岩。年年八月十六、十七、十八这三天,昆明城、安宁街、富民县、呈贡县和晋宁县的人,坐车赶马来这  相似文献   

8.
补子 “金瓶梅》第三十一回描写西门庆新官上任时“身穿五彩洒线揉头狮子补子圆领”。所谓“补子”,也叫“背胸”,是在官服的前胸、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一定规格的图案,是官员品级的徽识,明清两朝独有的冠服。定于洪武二十四年。据明人王圻《三才图会》记载,所绣的图案文武官员各不相同,文官“一二仙鹤与锦鸡,三四孔雀云雁飞,五品白鹇惟  相似文献   

9.
张炜 《湖南文史》2009,(8):35-35
我国历史上历代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和“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而清代皇帝的“特称”则叫“老佛爷”。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  相似文献   

10.
涂坤山公馆     
汉口车站路,1945年以前叫克勒满沙街,更为早些的年代,叫玛领事街,属法租界。1903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汉口火车站建成,从汉口老火车站——大智门车站大门口的街面开始,笔直走到友益街的一段称车站路;从友益街口到洞庭街的一段,称玛领事街,又名大法总理  相似文献   

11.
正新华路南接解放路,北接南明桥,是在明中叶以后才形成的一条小街。1935年拓宽、延伸到陈家坡前,接湘黔公路。这条路曾叫南明路、市南路、马棚街、马房街、中正路,1949年以后改成新华路。现在的新华巷原叫龙井坎。从彭家巷到兴隆巷这段路叫大庙街。从兴隆街到南明桥,叫马棚街。原来新华路所在是一座栽满梓树林的小山坡。龙井坎和马棚街分别在东、西面的坡脚,大庙街在半坡。整条路沿街房  相似文献   

12.
<正>新盛街是老宿迁遗存年代最久远的街道,这条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的“新路”,万历初县城北迁后被命名为“新街”,后日渐兴盛,清初俗称“新盛街”。经400多年的历史变迁,如今新盛街迎来新生,被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13.
著名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在《重返红岩随笔》中说“……就低桌子,坐高凳子,脚踏桌横子,赤着膊,豪吃豪饮豪言豪叫,才真叫吃重庆火锅。”这是旧重庆街道火锅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从纪念塔到南明桥,这条1000来米的新华路,是一条很值得一说的名街。 现在的新华路一带,以前是一片梓木林。贵阳筑城以后,尤其是在明中叶以后,才慢慢形成一条小街。但由于它在城外,到清末时路也不宽,同老石岭街差不多。周西成修环城路时,过了南明桥,就往右拐,经箭道街,与西线相接,也没有经过这里。1935年中央军入黔后,才把它拓宽并延伸到陈家坡前,接湘黔公路,成为进出贵阳的重要通道。这条路在近代历史中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因它是通往南明桥的路,曾叫南明路;因它在老贵阳的南面,曾叫市南路;  相似文献   

15.
<正>“老巴夺”(Lopato)现在是哈尔滨卷烟厂的一种香烟品牌,也是哈尔滨卷烟厂的另一种称谓,它最早是哈尔滨卷烟厂创建者的名子。对于大多数哈尔滨市民来说,“烟厂”(老巴夺)如同“秋林”、“道里”、“江堰”等等一样是非常熟悉、常用的名子。一方面,烟厂代表着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地理方位,它位于南岗区山街(现称一曼街),从道外区一上坡就能看到的非常醒目的巨大黄色楼房;另一方面,“烟厂”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街区名子,同时它也代表着哈尔滨这座城市发展的一段独特文化与历史。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哈尔滨历史档案、地方志基础上,结合老巴夺后代派粹克·老巴夺(PatrickLopato)所给予的帮助,试图对老巴夺家族在哈尔滨的活动情况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陈平 《旅游》2009,(10):72-72
河坊街,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而对老杭州人,则是儿时生活的记忆。而夜色下的河坊街最能展现旧时“皇城根儿”的喧嚣与繁华。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江苏省高等法院苏州看守所设置在苏州的司前街,所以被称为司前街监狱。后因抗战前,史良女士等人曾在此关押过,所以又称“七君子监”。司前街监狱承袭封建旧制,实行一种黑幕性质的法西斯统治,俗称龙头老大式的管理。狱官可以设立私刑、钉镣,对犯人进行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犯人平时吃的是一种叫五子饭的饭食(砂子、石子、稗子、谷子、虫子)。号房阴暗潮湿,蚤虱蚊蝇成群,蟑螂臭虫出没。于是,牢房里经常发生一些犯人反抗的绝食斗争,尤其以政治犯较为激进。后来,经过不断的斗争,典狱长虽然被迫取消“龙头”,但迫害犯人的手段未见减弱。…  相似文献   

18.
楚剧是湖北黄陂、孝感地区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李雅樵是这个剧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老戏窝子长大汉口集家嘴到六渡桥之间,有个叫福建庵的地方,今天叫福建街。1922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自古以来,咱们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强调师道尊严。老师说,学生听,无论老师说对说错学生都得听。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可就不那么听话了,一个比一个有个性,那么,当老师的该怎么办呢?相信今天的嘉宾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今天来我们“家长会”的朋友叫蔡兴宇,是个班长,他的班主任叫达海宁。听说,同学们都喊达老师为“老达”,看来,这老师已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好,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达”老师。主持人:蔡兴宇,你知道达老师是哪一年参加工作的? 蔡兴宇:1998年。  相似文献   

20.
贵阳是座山城,过去路况不好,叫坡叫坎叫弯的地名特别多,从蔡家街至老东门有条小路名叫“弯弓街”就很形象。少见的是从大南门到新路口这一段,南明河变得异常宽阔舒缓,岸边有条笔直小路被称为“箭道街”,显得少有而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