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清华  李东 《中国钱币》2014,(2):I0003-I0004
正陕甘宁边区银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直接继承者,同时,以其为主体的西北农民银行又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1937年10月,陕甘革命根据地改名为陕甘宁边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为陕甘宁边区银行。1937~l948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共发行了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3种纸币。一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  相似文献   

2.
泉坛诗吟     
林平 《安徽钱币》2005,(2):11-11
90年代初,我在西安钱币市场觅得一枚延安光华商店1940年版的七角五分代价券。该券横式,长127mm,宽55mm。面紫色,左侧有“光华商店代价券”名称及延安宝塔山图景;下方有“凭券兑付国币”及“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字样;右侧及四角纪值。背蓝灰色,上端有“光华商店“拼音文字,中间有英文面值“75分”,下端有“1940”纪年(见封底)。  相似文献   

3.
1937年10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银行改称为陕甘宁边区银行。1937~1948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先后发行过“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芬”、“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3种纸币。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出师抗日。为了支援前线,巩固后方,改善根据地军民生活,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允许被割断区建立地方银行,发行纸币”的决定,相继建立起自已的银行。据统计,我党领导的19个抗日根据地中,先后建立起24个较大银行(另有10个较小者),共发行了488种货币(详见附表)。只有东江抗日根据地受条件限制,未能发行货币。各家银行及其发行的货币主要是:(1)陕甘宁边区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  相似文献   

5.
周银霞 《文博》2006,(2):65-71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陕甘宁边区时期的货币种类齐全,其中的部分货币以及建设救国公债、光华商店的代价券,请参考李永平《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陕甘宁边区的“苏票”和代价券》,见《中国钱币》 1990年第4期。李永平、尹德生《甘肃省博物馆藏陕甘宁边区货币  相似文献   

6.
王楠 《中国钱币》2021,(6):24-28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随即,新版法币开始印刷发行.这其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版本——民国25年中央银行华德路版加盖藏文券(以下简称"中央银行加盖藏文券").该券比较少见,历史内涵丰富,此前已有学者进行过研究[1].本文在前人基础上,结合实物与历史资料,从"中央银行加盖藏文...  相似文献   

7.
高翠 《中国钱币》2013,(5):59-7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了三种货币:光华商店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为了推广陕甘宁边区的货币,边区政府和银行不仅对国民党方面的责难进行了大量的解释工作,而且制定了各种政策、法令和措施,以保证边币的稳定。关于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银行对于推广陕甘宁边区货币所做的工作,目前还未见学者利用档案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将利用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银行的档案资料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以阐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采取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董昕 《中国钱币》2024,(1):40-47
<正>领券发行制度是近代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项纸币辅助发行制度。对于领券发行制度,以往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关注的都是这一制度在抗战前发展的内容,而对于抗战期间该制度的相关活动与变迁较少关注。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后,也开展领券活动以推行伪券并吸收法币以套汇。但是,伪中储券的领券发行活动已与金属货币没有直接联系,仅具间接发行的形式而已,且在伪中储券的发行额有所增长后迅速结束了各行庄的领券发行活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期间,华中抗日根据地及其边缘地区主要流行三种货币:即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简称为"法币";汪伪政府发行的货币,简称为"中储券";各抗日民主政府发行的货币,为了区别于前两种,简称为"抗币"。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政府,为挽救日益崩溃的经济,于1935年发行了一种不能兑现黄金的纸币——法币。到1945年,法币已发行到500亿元以上;到1948年夏,法币已发行到660万亿以上,其发行量是当初的47万倍,物价上涨到抗战前的3492万倍,通货膨胀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年8月19日,实行一次“币制改革”,发行“金元券”,规定法币300万元换金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学生自治会信托部信用券俞鸿昌1948年“金元券”发行前夕,国统区的货币流通极度混乱。早期发行的“法币”由于多年的通货膨胀早已分文不值。后来发行了“金元券”也迅速贬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当时武汉市场流通的是老版银元,其他地方还流通老版半圆镍币、镍...  相似文献   

12.
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将货币发行集中在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农民银行等国家银行。但因准备仓促,辅币发行严重不足,至使市面商品交易找零困难。因此,1936年国民政府又准许地方银行发行辅币券。江苏省农民银行作为江苏省的主要地方银行,财政部于1936年3月引日批准发行纸币。该行先后发行了徐州平市官钱局改版券、民国二十五年大业版辅币券、民国二十五年大东版辅币券、民国二十八年大东版一元券、民国二十九年裕兴版一元券。民国三十年大东版一元券。1941年10月,江苏省农民银行又发行了新版纸币。因为该版纸币是在新记印刷…  相似文献   

13.
李金铮  徐锋华 《史学月刊》2006,(12):63-66,107
国民政府从发行法币到金圆券而银元券,呈一下降曲线,显示出行政控制经济、操纵货币发行的弱化趋势。通过对银元券的发行背景、出台过程以及失败原因的系统分析,探究其内在实质,从而认识到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守经济规律,超经济手段的滥用只会自食其果。银元券最终成为国民党在经济、金融领域彻底失败,无奈地逃离大陆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先后发行的货币有光华代价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平衡贸易、稳定金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边钞发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方针。边区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存款、开展汇兑、代理金库、管理外汇和金银、发放贷款和建立信用合作社等六个方面。边钞的发行在陕甘宁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边区的财政困难,巩固了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扶持了边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边区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政治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党政府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央银行,由财政部长宋子文兼任中央银行总裁,开始发行钞票,直到1949年撤出大陆,先后发行了三次纸币。第一、二次即法币和金元券的发行情况,已有不少的专家学者作过全面的论述。第三次发行的银元券则是在国民党政府迁都广州,大陆的绝大部分省区已经解放的形势下,在西南和极少数未解放的部分省区内发行,因此,发行面不广、时间又短,影响木大。本人曾在1985年就“银元券的发行与崩溃”作过专题论述,发表在(贵州文史丛刊》上,但未涉及到银元券发行的版别、券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专题…  相似文献   

16.
交通银行根据奏定章程,在创建的第二年即1909年开始发行第一版银元券.至1942年7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统一发行办法》结束发行.在长达33年的发行史上,共发行银两券、铜元券、银元券、小银元券、辅币券、法币券计25个版别116种基本钞券.其中印有火车图案的钞券达67种之多。占58%。而经1931年行务会议确定的行徽上,主要图案正是火车头。解放前老百姓俗称交通银行为火车头银行.交行钞券为火车头票子。交通银行与铁路火车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交通银行的诞辰.正是结束路政改革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初期,试图通过速战速决。摧毁我国包括货币金融在内的经济体系,并在其占领区强行使用军票等。在其初步企图未能得逞后,从1938年起日本采取利用法币政策,先后通过建立伪银行等,发行联银券、华兴券、中储券,与法币等价行使,套取外汇,以打击、贬低法币的外汇比价,破坏法币币值。在1937年至1941年抵制日伪的货币金融破坏过程中。上海银行公会曾配合国民政府组织会员行拒绝使用伪满钞票、日本新金币等敌伪货币。银行公会还参与制订并组织遵行政府当局的金融政策、法规,在上海租界先后组织会员行拒绝参加敌伪金融机构,阻止联银券、华兴券、中储券的行使。这也引起日伪势力的仇视。尽管如此,上海银行公会参与抵制日本货币金融侵略,曾收到明显的效果,得到重庆国民政府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正>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美钞版中国银行孙中山像法币券(略名"二九美"),定印时为五、十、百元券三种;续印时增加二十五、五十、五百、一千元券四种。这样,"二九美"的面额增至七种。~①其中五百、一千元券两种(券面年份为1942年)未交中国银行。~②这七种面额之券中,五、十、二十五元券与两种未交中行之券券面无地名,五十元券为重庆地名,惟百元券有"重庆地名"与"无地名"之分。为理清"孙中山像百元法币券"(以下称"孙像百元券")这一钞券现象的原委及其相关的券  相似文献   

19.
方玉清 《安徽钱币》2004,(2):34-35,F002
货币代用券是非金融机构自己发行的一种小额票证,在指定的特殊场合具有货币的职能。它们或是为了解决市场辅币短缺,或是捞取某些经济利益。中国近代历史上许多行业都曾发行过代价券,这些券面形式各异,使用的规则也不统一,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币制紊乱的情况。研究代价券是对完整钱币史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严重的大小券问题席卷全国,导致中共根据地内极端缺乏辅币。中共与国民党交涉无果,无法自国民党处获得足够辅币使用,被迫走向了独立自主发行货币的道路。国民党自始至终对中共建立银行、发行货币的行为采取敌对态度,不承认根据地银行的合法性,欲通过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取缔中共所建立的银行货币体系。山东地区在延安的指导之下,建立了以北海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通过发行辅币占领广大农村市场,进而发行本位币,与国民党争夺铸币权,一步步统一了山东地区的货币发行,最终将法币逐出山东,取得了货币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