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南段,北起镇江,南迄杭州,纵贯整个太湖平原,全长337公里。它北穿长江由邗沟连江北运河通北京,南至杭州人钱塘江。现今的江南运河是古代江南运河的发展。江南运河分徒阳运河、苏常运河、苏嘉运河和杭嘉运河四个河段。  相似文献   

2.
江南运河     
正江南运河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是江南运河的起点,也是我的家乡。古运河在镇江境内约长42公里,历史上主要有5个入江口,即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和谏壁口。清末,由于金山沙涂向东淤涨和北面涨陆的形成,至民国初年,甘露口(今平政桥东)淤废。大京口渐被淤塞,镇江古运河入江主航道被淤阻。1932年至1933年,全长927米,宽10至20米的河身全部被填平改筑成今日之中华路。北宋开的  相似文献   

3.
商周之际,地处关中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扶风一带)的周人一支,由太伯、仲雍率领,长途跋涉到达吴地,史称“太伯奔吴”。从唐人之说,吴在今无锡梅村一带。传说太伯在梅里开凿沟渠,后人称为太(泰)伯渎(伯渎河、伯渎港)。太伯渎为梅里一带沟通水道,全长约87里。后人考证,其线路是以梅村为中心,西北经太伯桥通往无锡,东南经鸿山通往苏州,民国著名水利专家武同举认为,这是中国最古的运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运河的开凿,最早记录于《左传》。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从邗城(今江苏省扬州西北五里)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末口(今淮安北五里)开挖“邗沟”,沟通江淮,后人称这条水道是我国最早的运河。夫差开凿邗沟主要是为了向北扩张,争霸中原,但客观上对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也起到一定作用。后来邗沟也成了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两宋时期江南运河入江口兴建、复修的澳闸系统,在宋代水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研究古代复式船闸的典型案例。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揭示,北宋与南宋对澳闸系统的建设各有侧重:北宋曾孝蕴的设计具有开创性,京口港五闸的布置、两澳的分工以及甘露辅港的设立成为我国水运史上一大杰作;南宋史弥坚根据南宋漕运格局的变化以及京口转运中心的需要,复建了京口港五闸及甘露港二闸,又着力修扩归水澳、沟通护仓河,通盘解决了通航与转运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南段。其北段(自京口至望亭)地势高仰,苦于无足以确保航运的水源,故唐宋之前已在此段的地形转换点设置堰闸,以节蓄水源。堰闸设置共计四处,自北至南分别为京口、吕城、奔牛、望亭。堰闸始置年代是江南运河变迁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厘清望亭堰闸始置年代有利于修正对江南运河堰闸修筑的历时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一、运河的来历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水道,天然的水道不叫运河。"运河"是到了近代才有的比较规范的名称,古代的史志上不一定能找到"运河"的名称,因为它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称渠,有的称沟,有的称渎,例如南京的破岗渎实际上就是运河。江南的运河比较发达。今天打开江南水乡那些大比例尺的地图,可以发现有些河道很规整,比如就是个直角或方块,其实这些河道在古代有一部分就是人工开挖的。由于江南地势低平,水源丰富,天然的水体很密集,在这里开挖运河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8.
京杭运河(又称大运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长达1794公里。江苏是古运河的重要流经地,大运河在江苏穿越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江苏大地留下了大运河的骄傲,也写满了古运河的沧桑与变迁。在京杭运河还没有开凿之前,江苏境内就有了最早的运河———邗沟。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今苏州),先后打败了南方的越国和西方的楚国,又进一步想讨伐北部的齐、晋、鲁、宋等国,以图称霸中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一条人工运河,以沟通江淮水路交通,由今江都引长江水东北流,直到射阳湖中,再由射阳湖通到末口(今淮安市楚州北神堰)注入淮河。在开凿运河的同时,夫差一度把都城从姑苏迁往邗(今扬州)。因运河流经邗城城下,故历史上称为“邗沟”。公元7世纪初,隋朝统一了中国。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先后开凿了山阳渎、江南运河、通济渠与永济渠。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共有4段,除了永济渠外,其它3段都与江苏密切相关。隋开皇七年(587),隋文帝下令开凿山阳渎。山阳渎沿袭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凿的邗沟旧道,北起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引淮水南流,经江都(今...  相似文献   

9.
明代漕河因地为号,分为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和浙漕共七段。江南运河即浙漕,起自京口闸,终于杭州北郭务,全长近七百里。明代国家财赋主要仰赖东南,每年有二百余万石粮通过运河北运。因此运河是明代经济的重要命脉, 常镇运河是江南运河的西北部分,是明代东南漕运的关键地段。“三吴之粟,必由常镇”,它可以说明常镇运河在明代漕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明代常镇运河的利用和整治,以恢复明代常镇运河通航的历史,从中了解运河利用中的得失,以指导我们现在的运河利用和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自东吴苏州望亭到中吴常州奔牛的运河(即江南运河),常州人从此开始了沿运河筑城的生活模式,汩汩流淌2000余年的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常州城依水、水抱城,城河相依、人水相亲的城市格局。因此说:因有运河,才有常州。大运河与古代常州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创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劳、智慧和坚强的毅力,由短到长,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地开凿整修,持续了1000多年的时间,直至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终于  相似文献   

12.
<正>"活着"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二是隋朝时期,为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并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隋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运  相似文献   

13.
雍正年间黄河河政管理制度的变化,推动了清代黄河图绘制内容和机制的变化;而康熙年间张鹏翮所绘河渠水利图集的内容和形式,也影响了乾隆年间江南黄运河图集的编绘。海内外分别收藏有以江南黄河、运河、洪泽湖、淮河工程为主题的河渠水利图集一"南河图说",经考证均为乾隆十五年(1750年)江南河臣高斌、张师载等人在乾隆帝首次南巡的背景下绘制呈送的定本、副本或后人摹绘本。《南河图说》既是河督高斌反映河情、陈述治河政见、彰显治河政绩的工具,也是乾隆帝确定南巡路线、了解河务、进行河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南河图说》的绘制、呈奏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乾隆首次南巡的模式,对研究乾隆南巡和乾隆朝河政运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瘦西湖是一条水道,总长约4.5千米,水道窄处只有13米,最宽处仅116米。现在人们所说的“瘦西湖”还包括沿着这条狭长水道两岸建成的园林群。水道从明清扬州府城西北角城濠曲折绵延至北郊蜀冈,园林也随着曲折的水道“一路楼台直到山”。瘦西湖水道中含有邗沟的一部分,故自古以来与运河连通,被视为大运河的内城支流。2014年,瘦西湖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 或"运河",号称中国运河之最, 是中国最长的运河,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 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公里。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挖的邗沟),后经7世纪(隋)和13世纪(元)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水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向为漕运要道, 使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京杭运河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京杭运河曾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历代政府开挖运河的目的大都是为控制边远地区及运输漕粮 ,但运河的畅通 ,客观上对于南北交通路线的开辟、沿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 ,运河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上个世纪初 ,张景贤《北运河考略》(《地学杂志》第 9、1 0期 1 0卷 ,1 91 9年 )是最早公开发表的研究运河史的论文。到了三四十年代 ,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和论文逐渐多了起来 ,清水泰次《明代漕运》(《史学杂志》 ,1 92 8年 )、高殿钧《中国运河沿革》(《山东…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部、大运河与古淮河的交汇处。这里作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人工河段——邗沟入淮处,以及中运河的前身——古泗水入淮处,城市是完全因水运而产生、因运河而兴起的。而其“运河之都”地位的形成,则不仅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得益于明清朝廷政治上的权衡决策及中央重要管理机构的驻节。淮安市的衰变嬗替亦与运河息息相关。以淮阴故城为中心,淮安城市的三点式肇兴今天的淮安市区,即是历史上通常说的“两淮”。历史上的“两淮”,大致有3种含义:一是泛指淮河南北的广大地区;二是指淮阴(元明清时期称清河县)、淮安(…  相似文献   

18.
刘宪标 《旅游》2004,(12):62-68
都柳江发源于贵州独山县的更顶山,是柳江的上游。老堡以上到贵州称都柳江,老堡以下到柳城称融江,这条横跨广西、贵州边界的水量充沛的大河是过去从广州逆江而上进入贵州的重要水道,从广西柳州到贵州的古洲(榕江县的古称)河段过去被称为黄金小道。各种物资从这条水道一直可以运到贵州黔东南,黔东南及广西三江等地的桐油、木材,竹子也要顺着这条水道运出。后来随着沿江321国道的修通,这条水道已显得不是那么重要,现在这条江除了留下了古商水道的历史烙印之外,还有纯正的侗族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9.
谭徐明 《山茶》2009,(3):82-87
在中国文明进程中,开肖的运河不计其数,面堪称大运河者无一不是经过数百年的建设完成的。这期间曾产生过两条大运河:一是隋唐宋时期由汴渠、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构成的以长安、洛阳和开封为中心的东西大运河,历时近千年;一是隋永济渠和元明清南北大运河,即京杭大运河。永济渠自唐末衰落,而京杭运河若从其首段运道邗沟算起,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  相似文献   

20.
杜涛 《中国地方志》2020,(1):72-87,M0006
周恩来外曾祖父万承紫,道光初任南河中河通判,因收藏两江总督琦善看中的元代《龙舟图》被琦善弹劾免职。从该案中可见道光时两江总督对江南河工事务的介入、江南河工的奢侈之风,以及南河官场的文化氛围。万承紫尚风雅,收藏甚富,与寓居、往来南河的文人墨士多有交游,罢官后所居"还读书室"为文人雅集之所。原籍南昌的万家因河工而移居于南河治理中心淮安清江浦,万承紫子孙辈也精于河工。万家三代的治水经历也对周恩来产生影响,任总理期间特别重视水利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