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秦半两钱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随着近来各地战国秦墓中不断有半两钱出土,为认识战国秦半两的特点,它和秦代半两的差别,提供了依据。战国半两钱,据出土实物观察,有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2.
首帕张堡窖藏秦钱清理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最近,我们清理了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1962年长安县韦曲乡首帕张堡(下文简称“张堡”)窖藏秦钱。对近千枚半两钱逐一实测、分类,获得了大量数据。这批秦钱内涵十分丰富,是我们研究半两钱及秦国货币制度难得的资料。本文主要依据张堡窖藏秦钱的实物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和近年来各地考古工作者经科学发掘获得的秦半两钱及研究成果,试就半两钱的起源、发展和分期断代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统一的法律、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有环钱、刀币、铲币等,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建立后,废止了六国旧钱,在秦国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铸成方孔圆形的秦半两钱流通于世。秦半两的使用结束了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翼城县文物管理所在清理库存文物时,发现一批战国布币,共325枚,分32个品种,其中小方足布324枚,尖足布1枚(已残)。这批布币是1982年9月翼城县隆化镇上吴村村民建房挖土时在1座古墓中发现的,同时出土的有垣字钱、秦半两钱各1枚  相似文献   

5.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钱币大辞典·秦汉编》于1986年4月开始组织编写,于1998年12月正式出版,历时近13年,这是组编者和参与编写者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初,均未曾料到的。(秦汉编)收录秦汉400余年间铸行的各种货币,并及战国时期秦国的半两钱和汉时西域(今新疆地区)的汉伍二体钱,共收词目973条,图版4748件,是我国首部以百科全书式的编纂方式编纂的系统介绍秦汉货币的大型工具书。该编在秦半两钱、秦汉半两钱、汉半两钱、汉五铁钱等的分期断代和秦半两钱的流通区域方面,以及在秦汉钱币的铸造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今中国秦汉钱币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王雪农、刘建民合写的《半两钱研究与发现》问世了,这是钱币学领域难得的一部学术佳作。半两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居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跨越(经历)战国、秦、西汉三个时期,历经200余年,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统一名称和形制的铸币;它承前启后,把青铜文化、青铜的价值观、青铜的范铸技术传承下来,使青铜铸币作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式沿用两千余年。所以,半两钱不但意义重大,而且内涵丰富,是我国历史货币中最具研究价值和分类断代较为困难的一类。王雪农、刘建民基于他们深厚的史学功底、敏锐的实物感知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1990年,邯郸市西南部西小屯砖瓦厂发现了一批窖藏半两钱币,后入藏邯郸市博物馆。经整理,这批半两钱共有284枚,皆为圆形方孔,单面范铸成。本文按照钱型、字体和铸造工艺等的不同,将这批半两钱分成小字型、灯笼形、长字型、方折规矩字型和私铸半两等五大类,认定其使用和窖藏时间为秦统一之前。  相似文献   

9.
在阴阳五行思想背景下,秦半两形成了重十二铢、直径十二分的制度。在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强力推行下,人们的思维中,钱币上度制单位的"分",与衡制单位的"铢"便形成了对应关系,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汉代的货币制度中,产生了"三分钱"、"五分钱"指代三铢半两钱、五铢半两钱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文化群雄并起。三晋(韩、赵、魏)和两周地区因重农殖而行用农具铲状的布币;东方的齐、燕濒海多渔猎而铸造仿刀形的刀币,南方楚国的货币则是戳记的爰金和仿海贝的鬼脸,惟秦多用外圆内方的半两钱。“六王毕”,秦一统天下,先秦的半两钱遂以新姿登上王者宝座,成为法币,流布宇内。  相似文献   

11.
票据史话     
正秦半两钱:从秦惠文王二年初(公元前336年)起算,至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半两钱的流通范围很广,东起山东、江苏,南抵广州,西至河西走廊,北达内蒙。甚至到达了辽东半岛。可以说,秦半两钱是当时全国通用的货币。《史记·平准书》载:"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相似文献   

12.
尖足布币是流通于战国早中期的赵国铸币,学界对部分尖足布币铸造地的地望考订尚有分歧。结合史书记载与出土战国文字资料,我们认为战国中期秦惠文王侵夺魏国上郡地之后,始与赵国在今陕北地区正面交锋;魏国上郡的北界止于今无定河一带,肤施等地原为魏地,后被秦、赵所据;结合张家山汉简《秩律》等资料可以判断,"平州"尖足布币的铸造地在今陕西米脂县,"平州、中阳、襄城"尖足布币、"言阳"直刀币、"干关"方足小布等都是赵国占据陕北地区之后的铸币,时间上不早于武灵王"西略胡地,至榆中"的公元前306年;实行大、小二等制的尖足布币"虑虒"的铸造地仍以定在今山西五台县境为妥。  相似文献   

13.
半两钱铸行于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其始为战国秦的钱币,至秦统一后成为中国全国法定货币,在国家经济生活与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半两钱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对中国货币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由于考古科学的发展,带有确切纪年或者可以推定相对年代的材料相继出土,给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的物质基础,对于前人旧说的正确与否,提供了检验的客观依据。但一些钱币学者往往见不到新的出土材料,囿于旧说,相沿成误,而考古工作者也由于出土材  相似文献   

14.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在1955年出土了半两铜质钱范一块。对此,有三篇相关文章发表。一篇是1959年《文物》第二期上刊载朱活先生的《汉四铢半两阴文钱范》。此文对这块钱范进行了断代考证,认定是西汉文帝时郡国铸钱遗留之器物,为四铢半两钱范。第二篇是1988年《文物》第二期上发表的《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记述了1986年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北洞山进行汉墓发掘清理情况,介绍了地理环境,发掘经过,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钱币》2004,(2):76-77
论文序号论文题目作  者1对钱币学的一点认识戴志强2中国传统铸钱工艺初探周卫荣3商贝二题姚朔民4“色章郭木”金币考王永生5楚简所见黄金货币及其计量李学勤6唐代的钱监刘森7战国墓出土钱币及其断代问题吴荣曾8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拜占庭金币综述康柳硕9西周货币史料的重要发现-亢鼎铭文的再研究黄锡全10战国圜钱概论蔡运章11中国近代货币本位制度的建立和崩溃叶世昌12先秦古书中的钱币名称裘锡圭13试谈人民银行对钱币市场的管理金德平14半两钱的铸造工艺与半两钱的分类断代王雪农15 杭州新出南宋金牌、金铤考叙———兼谈南宋时期黄金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春节前后,一批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青铜钱币秦半两及弓箭箭头,在象州县运江镇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附近的河滩上,被当地群众挖掘出土。据初步统计,此次出土的古代青铜钱币秦半两共有10多枚,同时伴生出土古代青铜箭头400多枚。出土的秦半两钱币,直径在2.6—3.3厘米之间,厚度为0.2—0.4厘米。其中最大一枚直径3.32厘米、厚度0.3厘米、穿径0.88厘米、重量10.05克,轮廓完整,字迹清晰,品相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战国秦半两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主要流通货币,学界较认可的始铸年代自惠文王二年(前336)至始皇赢政灭六国完成统一事业(前221)为止,流通行用了115年。由于其以单范与手工刻写钱文为主要铸钱工艺,即使在同一方钱范上所产生的钱文结字仍不尽相同,因此造就了半两钱"干钱千面"的现状。194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关中、关东、西南与西北流通区战国秦墓葬与窖藏的发  相似文献   

18.
徐州北洞山汉墓,自发掘迄今已二年有余。该墓葬式特殊、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海内外报刊多有报道。江苏省钱币研究会曾就该墓出土的半两钱作了专题讨论。但是,对该墓及半两钱的断代问题,皆无确说。据笔者所知:1986年秋发掘时,徐州师院秦汉研究室的王健同志曾见到在一块塞石上有朱笔书写的“辛酉”二字。这是一个重要发现。由于发掘者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一事实,又因该墓早年曾多次被盗,所以参加省专题讨论会的人(曾参与发掘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6日,三台县委D江镇村民在修筑公路时,于地下掘出文物数件。经鉴定.内有战国青铜剑一柄和半两钱数枚。半两钱.铜质,圆形方穿。其一.重约8克,直径3厘米.穿径1厘米;无内外廓;上下均有火口.人口宽07厘米;‘’半两”二字对读.阳丈.隐起.五篇篆.书风粗放。钱背平夷。其形制特征与青川墓MSO出土的战国秦半两钱之6十分相似。①其它几枚半两钱.大d。轻重略有出入。。与半两钱同时出土的一柄青铜剑.约重55O克。锈迹斑驳,两愕有残损;但剑体保存完好。通长565厘米。剑身长47厘米.中厚O.8厘米.隆脊有核.脊侧平斜无…  相似文献   

20.
古钱币是反映国家历史的最佳证物。随着朝代的更替。古钱年复一年地铸造使用 ,前后连贯成一体。“上下三千年 ,纵横百万里”。古钱币在历史中产生 ,它蕴藏着历史的内涵 ,见证了历朝发生的重大事件。丁福保先生曾有诗文咏《秦半两钱》 :千秋唯有长城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莫道区区仅半两 ,曾看刘项入咸阳。如今睹物思人 ,如幻如梦。而遗存至今的秦钱作为历史的见证 ,予后人深刻启迪。笔者对秦半两情有独钟 ,不仅是“秦钱为我国第一代之通货 ,亦为方孔圆钱形制之始 ,开中国两千年钱币形制之先河” (蒋若是语 )。也因为秦币已入土两千多年 ,其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